高职院校医学生志愿者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构建中的作用探讨

2021-04-25 03:41刘丽霞朱秀华王蓉
职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刘丽霞?朱秀华?王蓉

摘 要: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对农民问题的日益关注,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迅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然而,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发挥高职院校医学生志愿者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构建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 医学生志愿者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我们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笔者作为高职院校教师,组织医学类专业学生组建志愿者团队,深入農村基层和对口帮扶贫困点,开展为期约三年的医疗专业服务活动,在构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起到重要作用。

一、构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背景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当前我国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但自2011年以来, 各方资料显示,乡村医生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还有46个乡镇没有卫生院,666个卫生院没有全科医生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这其中80%的地方是在“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2020年4月1日,某媒体发文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以上资料显示,由于基层医师的数量明显不足,因病致贫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地方高职院校医学专业承担着提供医疗服务的职能。新医改方案提出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深入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这将有利于强化地方高职院校医学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地方高职院校医学专业应顺应改革需求,采取积极融入地方医疗卫生管理体系、加大卫生服务力度等措施。而高职院校医学专业的学生大都吃苦耐劳,具备较强的职业素养,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根植脑海,他们渴望发挥一技之长,回报社会,将南丁格尔精神传承并发扬光大。

因此,笔者所在学院医学专业教师利用节假日,协同当地各级医疗机构,带领医学专业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到贫困农村义诊,在农村贫困点开展一系列的专业实践活动,如到福利院、敬老院送医送药,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健康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为实践课程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教师注重将理论知识渗透到实践操作,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并且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技能操作,为实习和就业打下扎实基础。同时笔者所在学院医学专业教师也注意对学生加强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的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高职院校医学生志愿者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构建的具体措施

(一)发挥医学专业优势,明确服务方向

高职院校医学生志愿者必须充分了解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深入调研农村地区贫困点,尤其是对口帮扶的贫困点,分析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构建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关注农村医疗事业发展,自觉关心当地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在此基础上,如何发挥专业优势为当地农民群众排忧解难,成为每位医学生志愿者的责任和义务。

(二)组建医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用专业知识服务地方百姓

笔者所在学院面向大二年级的医学专业学生公开招募,组建志愿服务团队,招聘品学兼优、专业知识过硬、能吃苦耐劳、富有责任感和爱心的在校生为志愿者。并根据调研情况,明确工作任务。

1.对村民进行网络培训

志愿者将收集到的村民信息进行整理,建立微信群或者QQ群,确保每户家庭都有1人进群,做好群管理工作。

(1)志愿者定期在群里推送农村公共卫生中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防治内容,普及急救及健康教育知识,并上传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广大农民群众认识和感受到掌握公共卫生知识的重要性,主动加入学习的队伍中来。

(2)安排志愿者线上讲解。志愿者通过讲解农村日常公共卫生应注意的事项,教会大家如何正确应对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故和疾病,如何就地取材进行防范和处理,为后期的现场培训打下扎实的基础。

(3)安排志愿者与村民互动。采用语音、视频连线等方式为村民们答疑解惑,了解村民遇到的频率最高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和最感兴趣的公共卫生知识,根据互动结果确定下一步进行现场培训的重点内容。

2.制作公共卫生宣传手册并发放给每户家庭

根据第一步网络培训中与村民互动后收集的信息,志愿者服务团队制作出符合当地村民文化水平的公共卫生知识和技能宣传手册,要求通俗易懂、简单明了、一目了然、便于携带,村民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参考使用,并在政府部门的协调帮助下,提前发放给每一户家庭,让村民们随时都可以拿出来学习。

3.对村民面对面宣讲并培训他们公共卫生知识等内容

基于前期完成的铺垫工作,志愿者利用节假日时间,前往农村地区对村民进行公共卫生知识等内容的培训。在教师的带领下,志愿者多次深入农村基层扶贫点,开展送医送药活动,普及常见的医疗急救知识及基本技能,组织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专家们开展大型义诊活动,提高了当地农村居民预防疾病的能力,全面提升了村民的公共卫生意识。

高职院校医学生志愿者通过提供为期约三年的志愿服务,取得了显著成绩,有效降低了当地突发疾病事件所致的病残率和病死率,村民整体养生保健意识和能力大幅提升,得到各级地方政府、农村群众的一致认可,当地电视台对此做了专题报道,并得到进一步推广。从长远来看,为确保高职院校医学生志愿者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构建中发挥长效机制,高职院校应与当地政府联合制定专门的激励政策措施,为团队培养新的志愿者,以老带新的方式,从高职院校大一年级学生中选择接班人,确保一批志愿者毕业后,新的一批志愿者能迅速补充并投入志愿服务工作中。

三、小结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医学专业教师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医学专业优势,让高职院校医学生志愿者成为村民健康守门人,成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构建中宣传、传授、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江菲,张翔翔,郑文贵.我国村级卫生人力资源充足性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7(2).

[2]潘湛,张琪,杜友爱.新医改背景下地方医学院校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3(1).

(作者单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