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一”文化 育栋梁之材

2021-04-25 16:10孙玉伟
职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五一重庆市大赛

孙玉伟

2021年,对重庆五一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校)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70年前,学校“前世”——公营重庆市搬运公司五一机器制造厂应时代之需在重庆创立。

70年风雨兼程,70年初心不改。经历了从厂办校到校办厂,再从一所普通学校“提档升级”为技师学院,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

厚重的人文底蕴,独特的“五一”文化,丰硕的育人成果,让学校拥有了自身独特的优势与魅力。在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的领导下,近些年,学校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在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中,全力书写学校未来发展的奋进篇章。

记一段历史,照亮学校前行之路

厚重的历史是一所学校的办学底气。回望70年的艰辛发展历程,学校于百废待兴中建立,在历史更迭中创变新生,以厚积薄发之势,探寻职教发展之路。

学校70年的发展变迁,也映射出新中国职业教育曲折而辉煌的发展历程。

70年前,国家百业待举,学校迎着新中国的曙光,迈出了职业教育的第一步;40多年前,我国改革开放,学校沐浴着职教改革的春风,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契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学校牢记新时代职业教育的责任与使命,开启了争创“特色鮮明、全国一流”的现代化技工院校的新征程。

经过70年的发展,学校已建设成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首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首批国家职业训练院建设试点单位;学校还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学校办学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与赞赏。

70年的光辉历程,是“五一”人艰苦奋斗的70年,是“五一”人勇于创新的70年,是“五一”人取得佳绩的70年。

从硬件设施而言,学校两迁校址、三易校名,从江北三洞桥到巴南龙洲湾,从占地30亩发展到600余亩规模,新校区投资9.6亿元,建筑面积近16万平方米,在校生可容纳10 000余人。

在教育“软实力”方面,学校有高级职称教师5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技术能手7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职教先进个人、全国模范教师各1人。

目前,学校有国家示范建设专业4个、重庆市技工院校精品专业6个、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重点特色专业2个、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双基地建设专业2个、重庆市中职紧缺骨干专业1个。

勤劳的“五一”人用汗水与智慧、传承与发展、专注与坚守书写了自己的历史,谱写了一首动听的“教育赞歌”。

承一种文化,搭建内涵发展之桥

“五一”是劳动者的代号,“五一”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70年来,学校的名字在变、地址在变,唯一不变的是“五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何为“五一”文化?可以简单概括为以“精”为核心的工匠精神、以“勤”为代表的劳模精神、以“新”为核心的创新精神。简单的三个字,浓缩了“五一”文化的核心,承载了学校70年历史的“厚度”。无论是在校的莘莘学子,还是退休的教职工,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受“五一”文化的熏陶与浸润。

一把剪刀,追求的是精湛的技艺。因为有了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聂凤才能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中勇夺桂冠,实现中国这个项目金牌零的突破,用行动诠释工匠精神。

爱岗敬业,坚持做一件小事,讲究的是无私奉献。因为有了这种乐于奉献的精神,学校的每一名教职工才会一直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默默奉献,成为榜样。

改革创新,进行一次次突破,打破的是常规思维。因为有了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学校选拔的58名优秀学生公费留学,开创了重庆市中职生公派留学先河,成为大家学习的典范。

“我1962年进入学校,与学校一起成长了几十年,也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变迁。学校的文化、精神已融入我的血脉之中和灵魂深处。”一名退休教师表示。

一直以来,学校以“厚德强技,爱国敬业”为校训,大力弘扬“精、勤、新”文化,积极探索培养新时代高技能人才的路径,以“高端引领、内涵发展、校企合作”发展思路,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

砥砺前行的“五一”人不忘立德树人教育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使命,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输送一批高质量技能人才。

育一批匠人,推开国际化发展之窗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质量是衡量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准。

经过70年的探索与发展,学校在办学条件、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开放办学、育人质量、服务能力、示范作用、社会效应等方面的影响力显著提升,实现了办学、治校、育人的跨越式发展,在重庆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学校连续四届获批成为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美发项目中国队集训基地,连续两届获批成为世界技能大赛管道与制暖项目中国队集训基地,培养的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上获得2金4银4优胜奖,为中国实现世界技能大赛金牌零的突破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举办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班,培养2年制企业工匠近1万人;服务企业员工职业技能提升,定制化培训10万余人;组织技能“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受益群众近1万人;面向失业人员、农民工、库区移民开展技能培训7万余人。

学校坚持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德国、韩国等国家的企业和学校签订国际交流合作协议。积极参加国际赛事交流,选派学生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大洋洲技能挑战赛等国际赛事,共获得12枚奖牌。

同时,为汲取国际先进经验,学校累计派出教师近100人次赴德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考察学习,与俄罗斯、加拿大等多个国家200余名专家、学者展开交流;成立“一带一路”国际技能研究院,服务国家建设发展,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技能交流、技能展示搭建平台。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学校也将迎来建校70周年。学校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进一步凝练和传承“五一”文化,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着力推进校园文化涵育、人才培养赋能、科学研究创新等“10项提质赋能计划”,不断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为重庆五一技师学院校长)

猜你喜欢
五一重庆市大赛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重庆市关工委举行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