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实践思考与体会

2021-04-25 16:10李冬霞
职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经典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技工院校

李冬霞

摘 要:笔者通过分析技工院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背景和意义,结合技工院校的现状,从氛围、内容、教学、时间安排四方面提出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具体途径,以促进技工院校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技工院校 经典诵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 题:本文为2020年度桂林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立项项目课题(课题编号:GLZZJG2020B14)的研究成果。

一、技工院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背景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相继热播的《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技工院校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多年来,国家从政策方面不断支持在学校内开展经典诵读。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制定并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增强国家软实力作出了具体要求。2018年,教育部、国家语委研究制定《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该方案确立和实施诵读工程,提出通过建设校园诵读品牌,提高国学经典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热度,并提出加强诵读师资队伍的建设,构建经典诵读课程和教材体系,打造多媒体传播平台等一系列重点任务。

二、技工院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意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诵读经典,既能品悟中华文化、传承中华精神,也能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笔者认为,在技工院校中推广经典诵读活动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满足现代企业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现代企业的转型,技能人才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从学校走访学生就业的企业反馈来看,技工院校部分学生文化素养偏低,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经典诗文是文化的精髓,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将大大促进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经典诵读能带给学生精神境界的提升。经典文化记载着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史,汇集诸子百家的思想,告诉人们如何修德与做人。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以载道、诗以言志,在经典诗文中随处可见 :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向;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有“厚德载物,达济天下”的广阔胸襟。通过诵读,学生可以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与古代圣贤对话,用圣贤的思想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真正体现出“腹有诗书气自华”。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的学习、运用能力

学生通过大量诵读与积累,能够丰富情感,提高阅读能力、思维能力,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并运用到实际工作生活当中,从而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用圣人的智慧和思维方式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诵读可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实现教学相长。《札记》中记载:“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技工院校的经典诵读活动一般由语文教师、学生管理部门、团委及学生科等相关人员、班主任组织学生参加,有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语文教师,也有相当一部分其他专业毕业的教师,语文教师可以把在大学期间学到的国学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教会学生诵读的技巧,而其他专业的教师为了更好地组织学生参加经典诵读活动,也必须进行系统学习。

三、技工院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有效途径

如何结合技工院校现有情况,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爱上诵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认为,可从氛围、内容、教学、时间安排四方面下功夫。

(一)营造氛围,培养兴趣

利用校园展览橱窗、教室黑板报展示我国经典文化作品,采取校园广播的方式对我国经典文化作品进行广播,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经典诵读氛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定期开展中国古典诗词讲座、图书馆定时推介国学经典著作名篇,举办经典诵读比赛、传统文化知识大赛、古典诗词情景剧展演、校园网络平台“飞花令”比赛等,对表现优秀的班级及个人予以表彰,形成竞争机制,达到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经典诵读的目的。

(二)选好内容,有序开展

经典诵读要“经”亦求精,不能随机、随意,要根据技工院校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诵读内容有序进行。在《三字经》中有注释:“小学终,至四书。孝经通,四书熟。经既明,方读子。经子通,读诸史。史虽烦,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后汉三,国志二。”技工院校中很多學生虽然是初中毕业生,他们的语文学习基础普遍较差,但是也要从《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开始,慢慢从易到难过渡到《大学》《中庸》,最后到能背诵《史记》《古文观止》的部分名篇。同时技工院校还可根据不同专业选择不同内容,如学前教育专业因学生毕业后从事幼儿园教学的需要,要求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等。而导游、旅游管理、列车乘务专业的学生则应该在此基础上做更高的要求,如背诵《唐诗三百首》《千家诗》《古文观止》等更多诗词名篇,以适应导游工作岗位的需要。为此,技工院校可针对不同专业编写校本教材,并可根据语文教材各单元的教学内容加入诵读篇目,将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互相渗透,让经典诵读贯穿教学始终。

(三)掌握特点,教会技巧

所谓诵读即朗读和背诵。朗读是一种眼、口、耳、脑等多种生理机能共同参与、协调动作的阅读。它能加深理解,再现文字情境,培养记忆力、语言感受力、口头表达力,增强语感,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响亮的口头语言。背诵通过熟读而成,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凭记忆念出读过的文章词句。诵读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熟读成诵。古人早就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反复诵读,才能得其妙处。二是抑扬顿挫。在诵读时教师要抓住语句的语音语调变化、语速急缓、停顿等技巧对学生进行训练,发挥诵读语言的音韵美,通过声音表现文字所描绘的意境,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情感。正如著名作家老舍所说的“除了注意文字的意义而外,还注意文字的声音与音节”。三是明理知义。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要让学生捕捉到作品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方能达到“得意而忘言,悟理而遗教”的最高境界。

(四)保证时间,恰当定位

技工院校学生在校期间需诵读的经典篇目较多,必须有时间保障,可利用每日晨读20分钟和语文课前两三分钟的时间进行诵读。

技工院校的经典诵读活动是为传承中华文化、丰富校园生活而开展的活动,是对语文课的补充和完善,要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或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形式多样,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没有压力、没有负担。在教学评价上,只鼓励,不批评,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小结

技工院校的经典诵读活动,通过口耳相传,激发了传统经典的活力。经典诵读活动走入课堂教学,走入现实生活,提高了学生们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作者单位:桂林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经典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技工院校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