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探索

2021-04-25 16:10回黎娟
职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养老服务人才培养

回黎娟

摘 要:21世纪什么最重要?是人才。对于家庭服务行业来说,是阿姨,是保姆。这里所说的阿姨、保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普通家政服务人员,而是涵盖更广、富有时代色彩的养老服务新型专业人才,他们是老年病医师、营养师、康复治疗师、心理医师、职业护士以及智能化技师、文体教师等等。这是一支异军突起、发展前景一片光明的人才队伍,但也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一块短板。针对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养老服务 人才培养 三大途径

一、从宣传教育入手,营造一个受人尊重的职业环境

调查发现,现阶段真正具有专业技能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缺口在50%以上,而这部分人才的流失率又在30%以上,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情况普遍存在。探究问题的根源,笔者认为,当前特别需要利用各种公共资源,认认真真地进行以下几项教育。

一是加强国情教育,增强全社会对人口老龄化的共识。欧美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而我国仅为800美元;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婴儿潮即将变成养老潮,“421”的家庭结构将长期持续,未富先老、未备先老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为此,人人都要有时不我待的危机感和责任意识,只要全社会都把养老工作当作一项重大事业去看待、去参与,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培养就有了坚实的理念支撑和群众基础。

二是加强发展愿景教育,增强养老服务人才集聚的吸引力。“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将突破3亿人,国家确定的近期目标是到2022年,确保在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有的学者把这种预期解读为:让活力老人更快乐,失能老人少痛苦,临终老人有尊严。有的专家则提出“银发经济”概念,推算出全国养老产业的规模会超过5万亿元。但这种美好愿景目前还只停留在顶层设计和学术研究层面,开展普及性教育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因此,要把握住各方人才向新兴产业加速流动和集聚的机遇期,将养老服务业发展成具有强大发展后劲的朝阳产业和各类人才就业创业的一片热土。

三是加强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内在动力。现代养老服务业的一大特点是服务社会化,或者老人走向社会,或者服务人员走进家庭,这就产生了新的道德伦理关系。广泛开展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教育,既可以增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内在动力,也可以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一个以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为基础的良好氛围一经形成,养老服务职业便会由冷门变成热门,我国的养老服务业才会大有希望。

二、从长远发展着眼,建立一个完善实用的人才培养体系

从现实需求看,解决养老服务人员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以往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不是没做,而是不成体系,缺乏系统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培养一般护理的多,培养专业性强的少;开展短期培训的多,进行系统性教育的少;依靠市场调节的多,有计划组织的少。为此,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是要统筹规划。养老服务业的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完整的培养教育体系,需要进行規划设计。在各地的“十四五”规划中,养老服务业发展应当占有一定比重,按照构建起以照护为重点的养老服务体系要求,把培育专业人才作为关键措施单列出来。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已经引起顶层设计者的足够重视,希望各地的规划能着眼未来发展谋篇布局,关注近期和长远、城市和农村、多元化和多层次、需求增速和供给增量、短期培训和专业教育等方面统筹兼顾,使规划更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把现有资源整合好、利用好。目前的普通高校、职业院校都有选择地开设了一些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或课程,有的职业院校建了一些实训基地,有的社会组织开办了护理员培训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养老服务业人才短缺的压力,但也存在着盲目性和投机性。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离不开宏观调控,离不开行政手段的干预和指导,相关主管部门应在对市场需求进行摸底评估的基础上,对现有各类教育培训资源进行分层梳理,分类整合,专业设置和招人用人都要装进统一计划的盘子,实现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

三是搞好产学研融合。一个培养体系的建立,要有实践探索、经验积累作为基础,更要有科学理论做支撑。目前各大高校已经有了一些专门研究养老服务问题的学者,一些学术成果也已引起国家和各级职能部门的关注,但专门研究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成果少见,能够用于指导教育教学的应用性成果更是难得一见。随着养老服务业的规模化推进,理论支持必须同步跟进,产学研融合也应尽快提到议程,这也是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的当务之急。

三、从抓好落实上发力,健全一个齐抓共管的保障机制

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已经从国家层面已经作出了全面部署,地方各级政府也都作了一系列安排,培育养老服务专业人才也已摆上了议程,抓好落实、健全机制就成为重中之重。

一是要把政策落实到位。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转发了九部委《关于推进医养结合的指导意见》,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政策体系。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拿出部门和地方的配套性实施细则、具体举措,使各项政策措施切实落实到位。

二是要把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落实到位。据调查,近几年国家和地方投入养老服务方面的资金并不算少,但用于人才培养的资金不够,有些钱没有花在刀刃上。养老服务是一大民生事业,各级政府都要积极将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政府可以为老年人购买服务,也可以为老年人购买人才,这是各类专业人才培养和集聚最有力的财力支撑。

三是要把责任落实到位。国务院要求,各地都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养老服务工作机制,要求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抓好落实,将养老服务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并建立起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这是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最有力的组织保障,也是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得以加强最好的环境条件。相信,随着国家对养老服务事业的重视和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我国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供求局面能有较大的改观,我国的养老服务业发展能有一个质的飞跃。

(作者单位:辽宁省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养老服务人才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