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散加减治疗代谢综合征16例*

2021-05-07 01:52许志刚
中医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鸡鸣三焦空白对照

许志刚,朱 洁

(句容市中医院,江苏 句容 212400)

代谢综合征已逐渐成为一个临床和公共卫生共同面临的问题,其发病率已达到流行病学的规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及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高,对这些疾病的诊断及防治显得尤为重要。2004年我国内分泌医生根据中国人肥胖、代谢异常的风险数据,提出适合国人的代谢综合征新定义[1]。西医对于代谢综合征多以降糖、降压、调脂等方案治疗,由于服药多、经济压力大,患者临床依从性差,预后改善不明显。随着该病病程的进展,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升高[2]。中医学无代谢综合征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肥胖”“消渴”“积聚”“胁痛”“痰饮”等范畴。大多数医家认为,该病的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湿、浊、瘀[3],临床治疗也多以健脾化浊法[4]、清热利湿法[5]、疏肝导浊法[6]、益肾化浊法[7]、化瘀泄浊法[8]、清热化痰法[9]等为主。2019年1月—2019年8月,笔者基于通调三焦的治疗思路采用鸡鸣散加减治疗代谢综合征16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句容市中医院就诊的46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二甲双胍组和鸡鸣散组3组。鸡鸣散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33~75岁,平均(50.00±9.12)岁。空白对照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30~78岁,平均(52.06±10.83)岁。二甲双胍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35~72岁,平均(53.00±12.19)岁。3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按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1]中的标准,具备以下4项中的3项或全部。①超重和(或)肥胖,身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②高血糖:空腹血糖(FBG)≥6.1 mmol/L和(或)餐后2 h血糖(2 h PBG)≥7.8 mmol/L,和(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③血压≥140/9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确诊为高血压病并治疗者。④高脂血症:甘油三酯(TG)≥1.7 mmol/L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 mmol/L(男),HDL-C<1.0 mmol/L(女)。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年龄>18岁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合并急性感染、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脑血管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以及其他严重疾病者;②正在服用二甲双胍药物者;③不配合治疗者。

4 治疗方法

3组均进行健康教育,控制饮食,进行适当强度运动。此外,鸡鸣散组给予鸡鸣散加减方,药物组成:大腹皮15 g, 苏梗10 g ,桔梗6 g ,陈皮10 g, 茯苓10 g ,泽泻15 g, 干荷叶15 g, 玉米须15 g ,银杏叶15 g,生姜10 g。1剂/d,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二甲双胍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由贵州天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20190408,0.25 g/片),0.25 g/次, 3次/d, 口服。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3组均以 8 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5 观测指标

5.1 身体质量指数(BMI)、FPG、2 h PBG、TC、TG、血压水平

治疗前后检测3组的BMI、FPG、2 h PBG、TC、TG、血压水平。

5.2 安全性评估

检测治疗前后血常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肾功能(肌酐、血尿素氮)、凝血功能变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若治疗前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结果正常,治疗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任何一项超过正常参考值则判定为不安全;若治疗前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轻度升高,治疗后无明显变化或恢复正常判定为安全。

6 统计学方法

7 结 果

7.1 3组治疗前后BMI对比

与同组治疗前对比,3组BMI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鸡鸣散组的BMI较空白对照组、二甲双胍组虽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代谢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BMI对比

7.2 3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对比

与同组治疗前对比,鸡鸣散组的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甲双胍组和空白对照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鸡鸣散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二甲双胍组和空白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见表2。

表2 3组代谢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对比

7.3 3组治疗前后FPG、2 h PBG水平对比

与同组治疗前对比,鸡鸣散和二甲双胍组的FPG、2 h PBG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鸡鸣散组和二甲双胍组的FPG、2 h PBG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鸡鸣散组的FPG水平较二甲双胍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代谢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FPG、2 h PBG水平对比

7.4 3组治疗前后TG、TC水平对比

与同组治疗前对比,鸡鸣散组的TG、TC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甲双胍组和空白对照组的TG、TC水平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鸡鸣散组的TG、TC水平均较二甲双胍组和空白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3组代谢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TG、TC对比

7.5 安全性评估

经3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诸指标对比,不安全情况未出现。

8 讨 论

代谢综合征是机体多个系统共同发病,其发病机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中医学以辨证论治为基本治疗原则,通过整体调节,纠正机体的病理状态,其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作用机制与西医通过降血糖、降血压、调节脂代谢、纠正代谢紊乱等全面干预相吻合,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学术思想。

笔者认为,代谢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如下:饮食失调、缺乏运动是其外因,脾虚不运、肾气不足是其内因;总的病机为湿浊偏盛,留浊败精聚于肌肤,淫于脉道,伏于脏腑,而发为本病。该病病位在脏腑、经络、肌肉,与脾肾亏虚、肝失疏泄、三焦不利有关,故治疗需三焦同治。鸡鸣散以开上、疏中、导下,三焦同治为组方原则,由大腹皮、陈皮、木瓜、吴茱萸、苏梗、桔梗、生姜组成,功效为宣散湿邪、下气降浊。方中大腹皮为君药,质重下达,行气逐湿;木瓜为臣药,舒筋活络,并能化湿;佐以桔梗开上焦之气,陈皮开中焦之气,吴茱萸泻降下逆;使以生姜调和诸药。此方妙在大腹皮沉重性坠,直达下焦;佐以上、中、下之味,三焦同调,苦降辛开,寓升于降,开结气,降湿浊。

本研究所用的鸡鸣散加减方正是取三焦同治之意。方中苏梗、桔梗开上焦之肺气,陈皮、茯苓、干荷叶醒中焦之脾神,大腹皮、泽泻、玉米须袪下焦之湿浊,配以银杏叶、生姜通络调和,使三焦互通互联,从而达到三焦同治之目的。临床上也可根据病情进行加减:湿浊之邪明显者,常加草果、苍术、车前子、益母草等祛湿之品;气滞者,可加枳实、青皮以行气;偏于肝火亢盛者,加青葙子、夏枯草、决明子以清肝泻肝;血瘀者,加三七、丹参等以活血化瘀;阴伤者,加干地黄、菟丝子、沙苑子、枸杞子等以滋阴养阴。临床治疗时,在鸡鸣散加减方中亦可配伍防风等祛风之品以助桔梗开肺气,增强提壶揭盖之功;配伍山楂助陈皮健脾助运,增强醒脾开胃之效;配伍川牛膝、炒黄柏助大腹皮祛湿,增强清利湿浊之效。总之,代谢综合征实为三焦同病,治疗当以三焦同治。

猜你喜欢
鸡鸣三焦空白对照
小麦不同肥力下经济效益试验研究
外源性透明质酸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及成牙骨质、成纤维分化的影响
鸡鸣驿
“三焦竭部”理论在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的应用
鸡鸣
例析阴性对照与阳性对照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亥时调“三焦”,养生效果好
鸡鸣与狗盗
古道鸡鸣
镜像治疗截肢后幻肢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