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

  • 《黄帝内经》三焦理论探源
    5在脏腑理论中,三焦理论为历代医家与学者争论最激烈的部分之一。三焦理论源于《黄帝内经》,至《难经》言之“有名而无形”,启三焦争端之源。后世医家分为了三焦有形说与无形说两大派别,而提倡有形说的医家则在三焦的实质上产生了分歧,对三焦的争论形成了部位三焦说、脂膜说、腔子说等理论[1]。近代有学者基于现代医学,提出了网膜说、神经系统说等理论,亦有从细胞层面论述者[2]。这些学说丰富了三焦理论,但也存在诸多矛盾和模糊。笔者认为若要对三焦理论有恰当的认识,则应追本溯源

    新中医 2023年21期2023-12-12

  • 探析《黄帝内经》三焦
    内经》最早提出了三焦理论,但是对于三焦为何物,后人至今也无法形成统一看法。历代医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甚至成书年代间隔并非久远的《黄帝内经》和《难经》对三焦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如有“有名无形”和“有名有形”之争[1],即使是有形论者,对三焦的认识也存在争议。古代一些医家认为三焦应与其他诸腑一样,有表里关系,一定是有名有形的,认为三焦的形质主要有腔、脂膜等。近代一些学者受西方解剖医学的影响,则认为三焦是淋巴系统、胰腺、神经系统、小网膜、大网膜罅隙等[

    光明中医 2023年20期2023-12-02

  • 基于三焦膜性管道论探讨肺癌复发转移
    现肺癌复发转移与三焦膜性管道密切相关,现通过分析其与肺癌复发转移的关系,以期为中医学防治肺癌复发转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1 三焦膜性管道为肺癌复发转移的通道1.1 肺癌复发转移的形成机制癌细胞主要通过淋巴管及血管等进行转移,由于肺内包含丰富的淋巴、间质组织等,因此肺癌的复发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转移是肺癌患者临床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其发生机制尚未明确,目前有研究认为肺癌复发转移与上皮间充质转化、肿瘤微环境的形成、血管及淋巴管的生成等因素有关[4]。中医学认为肺

    环球中医药 2023年9期2023-11-18

  • 三焦形质评议※
    内经》首先确立了三焦为六腑之一,《素问·五藏别论》曰:“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古人多将三焦分为“整体三焦”和“部位三焦”。“整体三焦”之说出自《灵枢·本输》:“三焦者,中渎之腑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也。”《类经·脏象类》云:“三焦者,确有一腑,盖脏腑之外,躯壳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部位三焦”之说认为,上焦为心肺,中焦为脾胃,下焦为肝肾,

    中医药通报 2023年6期2023-10-26

  • 基于“肾与三焦相通”探讨疏利三焦法在腹膜透析中的应用*
    衡。腹膜属于中医三焦的范畴,“肾与三焦相通”理论(《五脏穿凿论》)为腹透治疗ESRD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本文从“肾与三焦相通”探讨疏利三焦法在腹透中的应用,以期为中医药联合腹透治疗ESRD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及治疗策略。1 腹膜是三焦重要的形质组成三焦为六腑之一,对于其形质的探讨,自《难经》开始诸家争讼不休,莫衷一是。对其功能的认识,历代医家皆尊《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疏通水道、运行水液,津液经此营运周身,浊邪经此分利。

    中医学报 2023年9期2023-10-19

  • 三焦的形质与功能探讨恶性肿瘤淋巴道转移的病机
    的学习,笔者认为三焦形质功能的异常是恶性肿瘤淋巴转移的关键。本文通过阐释三焦形态和功能与淋巴的联系,分析三焦与恶性肿瘤发生淋巴转移的病机,以期为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1 三焦的形态与肿瘤淋巴转移1.1 三焦的生理形态为膜性管道,与淋巴管相吻合由于中医学对于人体解剖结构认识的局限性,中医学中并无淋巴管或淋巴组织之名,对其生理结构的认识或可见于三焦。“三焦”最早可追溯于《内经》,称其为六腑之一,属有形之腑。《灵枢·营卫生会》曰:“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6期2023-09-20

  • 《温病条辨》三焦俱病辨治探析
    细阐述了外感病的三焦辨证之法,并提出温病三焦分治的理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1]174,被广泛运用。但是,在温病过程中会出现三焦俱病的情况。临床上,许多急性传染病和复杂性疾病亦常表现出三焦俱病的特点。我们发现,《温病条辨》有专门针对三焦俱病的相关论述,现做整理总结与分析探讨,以期提炼出吴氏辨治三焦俱病之规律,以益临床。1 《温病条辨》中三焦俱病之概念《温病条辨》中三焦俱病的条文共11条(详见表1)。其

    江苏中医药 2023年3期2023-03-12

  • 《内经》三焦探析
    100029)三焦,在中医学中有着丰富的内涵,是藏象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脏腑系统中难觅其象的六腑之一。中医药学属于《周易》象学范畴,一切理论必然产生于象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厘清不同三焦的含义,才能深入理解其功能特点。1 三极三焦内涵三极三焦三焦分上、中、下焦三个层次,每一焦并居不同脏腑,其由来是易学三极之道于医学上的应用。易经六十四卦乃系用符号以象征万物万象万理,每卦列式六位,六爻变动不居而成化功。《周易·系辞》曰:“六爻之

    吉林中医药 2022年1期2022-12-31

  • 基于《黄帝内经》原文探析三焦实质与功能❋
    110847)“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特有名词之一,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下文简称《内经》)。自《难经》第二十五难、第三十八难提出三焦“有名而无形”之后,历代医家对于三焦的实质出现了争论并一直延续至今,形成了许多学说,令学者莫衷一是,如六腑三焦、部位三焦、气化三焦、辨证三焦、脂膜三焦、腔子三焦等[1][2]。近现代学者更有将中医三焦理论与淋巴、神经、微循环等现代医学理论进行探讨者,认为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并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对三焦实质进行了阐释[3]。自《内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年3期2022-12-28

  • 从“水渍三焦”理论探讨腹膜透析并发症病机
    笔者提出了“水渍三焦”理论,为中医药认识和治疗腹膜透析并发症提供了新的思路。1 “水渍三焦”理论的提出1.1 腹膜属于三焦范畴 关于三焦有无的实质问题,始自《黄帝内经》与《难经》。《难经》二十五难、三十八难均谓三焦“有名而无形”,后世孙思邈、滑寿等也承袭此说。不过此说历来遭受质疑,徐灵胎在《难经经释》中言:“既谓之腑,则明是脏腑泌泻之具,何得谓之无形”,认为三焦作为六腑之一,其功能的发挥当以一定的形质为基础,至于“无形”,则是因为三焦“非若五脏之形各自成体

    陕西中医 2022年11期2022-12-21

  • 基于三焦学说论治肿瘤的思路
    、为痰以为害。“三焦”一词始见于《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云:“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而《难经·六十六难》云:“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可知三焦可主持三气之运化,对气血津液输布起重要作用,以调畅三焦为出发点可为治疗癌症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本文综合《内经》相关记载与当代医家对于三焦学说的理论研究及临床运用,浅探基于三焦学说论治肿瘤之理法,希对中医肿瘤治疗体系之发展有所裨益。1 《内

    中医药学报 2022年5期2022-11-27

  • 基于三焦膜系理论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
    难题。本文将探讨三焦膜系理论与过敏性紫癜发病、转归及治疗上的相关性,丰富过敏性紫癜病机理论,为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紫癜提供新思路。1 三焦膜系理论概述1.1 三焦膜系内涵三焦的焦,古人认为从肉,通假“膲”。《中藏经·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言:“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营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也”;《黄帝内经》《难经》中将三焦归于“水道”“气道”“水谷之道”“

    中医学报 2022年5期2022-11-15

  • 基于“三焦膜系理论”治疗肺结节病
    、肝硬化等病变。三焦膜系理论认为三焦是由人体器官的包膜、淋巴和间质组织等构成,是气机升降出入和气化的场所,亦是水液运行的通道,可完成人体气、水液和护卫精微在周身的运行和布散。三焦郁滞、气化不利、痰瘀互结在肺结节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 三焦膜系理论概述1.1 三焦膜系理论的提出三焦是六腑之一。焦,通膲,《康熙字典》云:“膲,肉不满。”肉不满者,视同为脂膜类[2]。孔光一教授[3]提出“少阳三焦膜系”的概念,并经后人补充完善,认为三焦膜系是指体腔内的膜

    环球中医药 2022年9期2022-09-22

  • 从调畅三焦气机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阻而致气机逆乱。三焦通行气、水、血,与肺脾肾关系密切,可视为此三脏气机之关隘,故本文从调畅三焦气机来论述COPD 的治疗。1 三焦概述三焦为何,古往今来争议颇多。三焦一名首见于内经,《灵枢·本输》中言:“三焦者,中渎之腑……是孤之腑也”[2]。三焦有形、无形之争由来颇久,或有认为,三焦即“油膜”“网油”“膜腠”的有形之说[3-5],或有按部位划分三焦、按六腑划分三焦的无形之说[6-7],众医家因对三焦形质的理解不同,因而对于疾病产生是否与三焦有关,以及三焦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2期2021-11-29

  • 从《黄帝内经》理论认识三焦实质
    论》教材[1]将三焦分为六腑之三焦和部位之三焦,对六腑之三焦认为“有具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的脏器”,符合《内经》原旨.其言部位三焦之说源于《灵枢·营卫生会》与《难经·三十八难》则与事实不符.无论是在《内经》或是《难经》中,三焦均是一个有具体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脏器.三焦作为人体上、中、下部位的划分,最早可见于晋王叔和所撰的《脉经》;“寸主射上焦,出头及皮毛竟手;关主射中焦,腹及腰;尺主射下焦,少腹至足[2].”敦煌医学卷子《明堂五脏论》对如何划分人体三个

    河西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01-14

  • 基于三焦-膜腠思想探讨中医对恶性肿瘤的认识
    ”。我们通过阐释三焦-膜腠的实质与生理功能,并分析三焦膜腠系统与恶性肿瘤发生和转移的关系,以期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1 膜腠隶属于三焦,是遍布周身的庞大系统三焦之名,始见于《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灵枢·本输》“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也”。明确指出了三焦的功能、属性和特点。自《难经》提出三焦“有名无形论”始,后世部分医家沿袭此观点,认为三焦虽有其名却无实体。如《备急千金要方·三焦脉论》

    河北中医 2021年7期2021-01-06

  • 试论三焦
    临床实践,感觉对三焦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试论述如下:三焦做为六腑之一,为人体内脏腑、经络以外的一切潜在的腔隙,其无内无外,存在于周身,没有具体的形态,与其他五脏五腑不同,故《黄帝内经》称之为孤之腑,《难经》称其有名而无形。现引用经典中对三焦的论述如下。1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难经》可知“三焦为水道”。即水液及元气运行之道,下连膀胱,向外延伸至皮肤、肌腠、筋膜间的腔隙,故难经云三焦有名而无形,水液者,人体之津液也,元气者,根于肾脏[1-2]。《灵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9期2020-12-31

  • 亥时调“三焦”,养生效果好
    古人认为,亥时是三焦经气血最旺盛的时刻,如能在这个时辰注意好日常生活的小细节,那养生的效果会事半功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邝秀英表示,亥时是指晚上的9~11点,这个时辰轮到三焦经“值班”,三焦是人体健康功能的“总指挥”,人们在亥时调养好三焦经,养生效果会非常好。邝秀英发现,三焦能量的降低与长期熬夜有关,这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亥时宁心安神和养生的重要性。三焦能量低下的人往往无精打采、抵抗力差。那么,三焦为何能够担负如此“重任”呢?秀英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0年7期2020-07-13

  • 三焦论治慢性肾脏病理论探讨
    张改华,方吕贵从三焦论治慢性肾脏病理论探讨赵舒曼1,2,饶向荣2,郭传2,尹德海3,张改华2,方吕贵4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 100032;4.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北京 102618三焦作为六腑之一,是通行水、气和火的通路,与肾具有密切的生理病理性联系。三焦失调是引起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肾阳亏虚、气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0年5期2020-05-16

  • 从“三焦者,谓上中下也”谈张仲景三焦整体论
    130117)三焦概念始于《黄帝内经》。“三焦者,谓上中下也”[1]出自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虚劳三焦不调侯》,以“上中下”解释三焦的性质是当时医家的共识。“上中下”是“天人合一”整体自然观念在中医学中的体现,“上中下”分而为三,合而为一,通过分析人体气机的“分”与“合”,认识人体不同层次气机的运行方式,达到整体认识人体的目的。归纳《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对三焦认识的条文,结合《黄帝内经》《难经》《脉经》等文献中的论述,可见张仲景从系统整体的角度认识“三

    吉林中医药 2020年1期2020-02-13

  • 便秘从三焦论治探析
    些其实都是影响了三焦的功能而致病的。便秘从三焦论治的最早论述首见于《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大便病诸候》云:“大便难者,由五脏不调,阴阳偏有虚实,谓三焦不和,则冷热并结故也。”指出排便困难系五脏不调,三焦不和所致。1 三焦与便秘的渊源关于三焦的论述,自《内经》提出三焦的概念以来,争论颇多,《内经》中描述三焦其义有二:一是六腑之三焦,有名有形,具有特定形态和生理功能,主疏通水道和运行水液;一是部位之三焦,可作为人体上、中、下三个部位的划分,特指人体腹中的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19期2020-01-15

  • 试论三焦气化与中风∗
    证。而中医学的“三焦”含义涵盖了器官结构、功能作用、病机病理及辨证治疗等各个方面,虽然历代医家对其多有发挥,但是很少医家以三焦气化理论指导中风病的辨证治疗。本文试从“三焦气化”的角度出发,探索其与中风的内在联系,以三焦气化失常阐述中风发病的各个阶段,立足于临床,以“三焦气化”的观念指导中风病的临床治疗,尤其是中风中脏腑闭证患者,从而提供新的治疗思路,进一步完善三焦气化理论在中风领域的应用。1 三焦气化与缺血性中风三焦本为六腑之一,首见于《黄帝内经》,但因对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11期2020-01-12

  • 三焦之质、用、候、脉、病、方、药考
    张丽芬三焦,又名三关、玉海水道、中清之府、中渎之腑、孤独之腑、孤腑、外腑,上焦名三管,中焦名霍乱,下焦名走哺,因其存疑颇多而使后世医家探讨争议不休,三焦经不在此论中。1 三焦的形质人有五脏六腑,五脏各有一腑,三焦亦是一腑,合为六腑。人又有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十一经,心主包络之脉为一经,心主与三焦为表里,合为十二经,战国时期秦越人谓三焦与心主俱有名无形[1]。然《内经》言三焦为腑,又名曰器[2],其有实物可知。秦越人作《难经》以《内经》为要旨,不会不知。盖其言

    环球中医药 2020年10期2020-01-10

  • 基于三焦论治心肾综合征
    病机存在。本文从三焦的含义、功能、发病机制及与心肾关系等方面进行探析,为临床治疗CRS提供借鉴。关键词:心肾综合征;三焦中图分类号:R25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9)12-0013-03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9.12.00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Analysis on Treatment of Cardiorenal Syndrome Based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9年12期2019-12-30

  • 彭建中教授疏调三焦法治肾病经验
    之元气损伤,阻滞三焦,气机升降失常,故慢性肾病并非单纯用虚或实来概括,乃是虚实夹杂之病。二邪又皆为热邪,皆以络脉瘀阻而致病,故制定了以凉血化瘀为主,以疏风胜湿、疏调三焦、通腹排毒、利水消肿、益气培元为辅,配合饮食调摄、运动锻炼的综合治疗方法。今将疏调三焦法浅析如下。1 疏调三焦法的确立慢性肾病表现常见神疲、乏力、浮肿、腰酸、恶心、纳差、夜尿增多、口中尿味、小便泡沫等表现,后期阶段可出现呕吐、大小便不通、胸闷憋喘等临床表现。彭老师认为慢性肾病的病机为湿热或郁

    光明中医 2019年13期2019-03-19

  • 三焦辨证理论研究及应用现状
    200082)三焦辨证由清代医家吴鞠通所创立,其理论的形成和完善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史。吴鞠通博采众家之长并结合自身的经验,将三焦辨证系统化,并形成了三焦辨证纲领,近现代医家对三焦辨证也有诸多发挥应用。不过,关于三焦辨证的起源发展仍存在不少争议,本研究以三焦辨证作为研究对象,对三焦辨证的起源发展、三焦辨证与其他辨证之间的关系、三焦辨证的应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三焦辨证的形成1.1 三焦辨证的起源朱云[1]、常鑫[2]、杨晓凤等[3]均认为三焦辨证理论起源于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10期2019-02-25

  • 基于“三焦调神”理论的针刺治疗不寐症理论探析*
    密切相关[1]。三焦气化生成的气血津精是“神”的物质基础;三焦通过心包络、督脉分别与心、脑相通,心脑均赖三焦来实现其“主神明”的功能。由此可见,三焦是神魂魄之物质基础的化生之所和运行通道,且可辅助心脑实现其“主神明”的功能,使神安其舍。针刺治疗可以通过调理三焦、益气养血、畅达气血、蠲痰祛瘀的作用,使气血盛、气道通,神魂魄得养,达到魂安魄定而使寤寐交替有序。以下就针刺法通过充盈气血、调畅三焦,使神机颐养、魂魄通达而改善不寐的机制做一探析。1 三焦气化充源、通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2期2019-01-06

  • 《黄帝内经》三焦说探源
    自从《难经》提出三焦“有名而无形”之后,三焦问题就成了千古疑案。笔者认为,三焦说起源于《黄帝内经》,释疑还得从《黄帝内经》找根源。1 少阳三焦相火三焦属于少阳。《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少阳之上,相火主之。”《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于此可知,三焦为相火,主人阳气。焦,是“火热”“烧灼”的意思。“焦”字从火,能腐熟水谷,化生无形之气。《素问·上古天真论》说“面焦”。《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说:“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1期2018-02-09

  •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
    三焦经失调常表现为胃脘痛、腹胀、嗳气、没有食欲、黄疸、小便不利、心烦失眠等。中医认为,“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经常导引此势,可提高上、中、下三焦的气化功能,从而消除疲劳,防病于未然。下面是動作分解:1.两脚开立,略宽于肩,屈膝下蹲成大马步。2.两掌心向上,经体前捧起,在胸前翻掌,用劲慢慢上托。3.双臂左右打开,于体侧握拳,依次放松肩、肘、腕、手指的同时慢慢起身。重复导引七次后,恢复初始的松静站立姿态。两手翻掌上托时要徐徐向上用劲,感受三焦区域的开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7年5期2017-05-04

  •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
    卿翻掌上托,通调三焦◎文/严蔚冰 严石卿三焦经失调常表现为胃脘痛、腹胀、嗳气、没有食欲、黄疸、小便不利、心烦失眠等。中医认为,“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经常导引此势,可提高上、中、下三焦的气化功能,从而消除疲劳,防病于未然。下面是动作分解:1.两脚开立,略宽于肩,屈膝下蹲成大马步。2.两掌心向上,经体前捧起,在胸前翻掌,用劲慢慢上托。3.双臂左右打开,于体侧握拳,依次放松肩、肘、腕、手指的同时慢慢起身。重复导引七次后,恢复初始的松静站立姿态。两手翻

    恋爱婚姻家庭 2017年15期2017-03-17

  •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
    严蔚冰 严石卿三焦经失调常表现为胃脘痛、腹胀、嗳气、没有食欲、黄疸、小便不利、心烦失眠等。中医认为,“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经常导引此势,可提高上、中、下三焦的气化功能,从而消除疲劳,防病于未然。下面是动作分解演示。1.两脚开立,略宽于肩,屈膝下蹲成大马步。2.两掌心向上,经体前捧起(如图1),在胸前翻掌,用劲慢慢上托(如图2)。3.双臂左右打开,于体侧握拳(如图3),依次放松肩、肘、腕、手指的同时慢慢起身。重复导引七次后,恢复初始的松静站立姿态

    中老年健康 2016年11期2017-02-05

  • 小议三焦
    330119小议三焦熊倩1温智新2*熊小金3易国彦41.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中医科,广东 深圳 518100;2.广东省深圳市儿童医院急诊科,广东 深圳 518026;3.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乐化四中,江西 南昌 330114;4.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医院中医科,江西 南昌 330119《黄帝内经》中三焦的基本概念有二:一为人体部位划分概念,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二指六腑之一,有其特定生理功能。笔者认为人体部位划分概念之三焦,指《黄帝内经》论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22期2017-01-15

  • 江苏省首例“三焦”晶体植入术成功实施
    在省内实施了首例三焦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的手术。那么安装三焦人工晶体手术难度大吗?该院刘庆淮主任医师解释道:“简单的说来,此项技术就是在白内障手术的基础上植入一枚三焦人工晶体。眼下白内障手术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整个手术10分钟左右就能够完成。当然,要想完美的达到术后优良的视觉质量,还需要医生对患者眼睛状况的观察和对晶体度数的精密计算,以便为患者选择合适的三焦晶体和设计完备的屈光白内障手术方案。”

    健康管理 2016年5期2016-05-14

  • 论“三焦”系统说
    研究生论坛·论“三焦”系统说淦菊保1龚向京2#(1江西中医药大学2015级研究生南昌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6)中医;三焦;系统三焦学说,富有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内涵,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自《难经》始,三焦有形无形的问题,却是中医界的不解之谜。为了解决此问题,古今医家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但由于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故一直没有定论。本文从《内经》入手,剖析三焦的实体与功能,结合先贤的研究成果及现代医学理论,提出了“三焦系统说”新观点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7期2016-04-04

  • 三焦痹的源流及相关历史文献复习
    玉钤【摘 要】 三焦痹为六腑痹之一,是按六腑组织分类的风湿病三级痹病。历代中医文献中对三焦痹系统论述较少,以致现在相当一部分学者对三焦痹认识不清。通过对三焦痹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以便能更清晰地认识三焦痹,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关键词】 三焦痹;六腑痹;风湿病(痹病);三级痹病;源流;规范化;虚邪瘀;文献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5.09.017三焦痹多由正气虚弱,外邪杂至,瘀血阻络,三焦气化失司所致;是以头晕,短气,腹胀,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5年9期2015-05-30

  • 三焦功用再思考及与生物管道理论的联系
    红 唐光华 叶烨三焦作为中医学重要概念之一,虽然频频出现于古今重要医籍中,然而历代医家对其形质功用却未能形成统一的认识,或认为是网膜者,或认为是腔子者,或认为是胰腺等,或有从形态三焦、部位三焦、功用三焦、辨证三焦等分类立论者等[1],皆有一定道理,然而稍加以分析,不少观点仍不乏片面之处,笔者通过梳理中医古今重要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对三焦生理、病理等进行较为深入地思考和探索,对三焦功用提出自己的看法,不揣冒昧整理成文,希望同道们雅正。1 三焦的生理特点:气、

    环球中医药 2015年10期2015-03-22

  • 试析《内经》三焦的歧义*
    5)试析《内经》三焦的歧义*马作峰,姜瑞雪Δ,黄 密,牛志尊,王 平,张六通(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 430065)《内经》三焦的概念有四:作为六腑的三焦,作为食物在体内消化、吸收、排泄的3个部位,经络学说中的手少阳三焦经和病症名称。三焦的功能散见于《内经》多个篇章,从《内经》原文可以推断三焦当有形有质。关于三焦的脏腑相合理论,既说“肾合三焦膀胱”,又说三焦“是孤之腑”,不与其他脏器合。《内经》有关三焦的歧义性,催生了后世众多医家针对三焦的学术争鸣,在一定程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1期2015-01-24

  • 嘻字诀的学与练
    ,主要功能是调理三焦。口吐“嘻”字具有宣泄排除三焦之浊气的功能,其大幅度开合的肢体导引也是为了调理三焦而设计。决渎之官——三焦三焦为六腑之一。传统养生学认为,三焦是人体运输精华物质和水液的通道,并根据其位置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三个部分,合称三焦。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是人体的水道。三焦与其它腑脏(胆、胃、大小肠等)不同,不是实质性脏器,而仅是一个通道,中医称其为“有名而无形”。“有名”是指有具体名称,“无形”即

    健身气功 2014年4期2014-04-28

  • 小议三焦
    545006)三焦为手少阳之腑。既名为腑,定有其具体形态可知。历代对三焦的认识莫衷一是,汉唐以来,《伤寒》《金匮》《千金》《外台》诸书,皆未说明三焦形状,如何统一对三焦的认识,已成为现代中医药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从三焦的形态、生理、病理进行论述,还原三焦的真实面目。1 三焦的形态唐容川衷中参西著成了《中西汇通医经精义》,肯定“三焦为人身膜油”。他说:“命门即肾系,由肾系下生连纲油膜,是为下焦,中生板油,是为中焦,上生膈膜,是为上焦,其根源实出于

    江西中医药 2014年3期2014-04-15

  • “肾与三焦相通”探析
    与膀胱相通,肾与三焦相通,肾与命门相通。此合一之妙也。”李梃注解“肾与三焦相通”曰:“肾病宜调和三焦三焦病宜补肾为主。”[1]再追溯其源,《内经》早有记载。《素问·阴阳离合论》与《灵枢·根结篇》所说的“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与“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的理论,开阖枢的理论配合脏腑别通的道理在临床上得到十分卓越的疗效。以枢来说:心与胆相通,肾则与三焦相通。《灵枢·本脏篇》也云:“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肾应骨,密理厚皮者,三

    环球中医药 2014年4期2014-04-02

  • 郭登洲教授治疗湿热型肾病综合征经验分析*
    :湿热内郁,阻滞三焦是肾病综合征湿热证的基本病机。因今人生活水平提高,平素多食肥甘厚腻,或过食五味、或伤于七情、或起居不节,且现临床对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以应用激素为主,更助内热,从而使湿热内郁、气机不畅,三焦不利。肾病综合征湿热证,症见水肿,尿蛋白,多有口苦黏腻、周身倦怠、大便黏滞不爽,舌苔厚腻,脉弦数或濡数,责之湿热内郁,三焦不畅。人体津液的正常运行、输布,赖于肺、脾、三焦的共同作用,《黄帝内经》中早有论述,《素问·经脉别论》云: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4年3期2014-04-01

  • 三焦辨证源流考*
    100700)三焦辨证为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所确立,是温病辨证方法之一。追其理论渊源可以上溯到《内经》、《难经》。自此以后,历代医家每多发挥,对于三焦辨证的认识日趋完善。本文通过对三焦辨证这一重要概念的理论文献进行归纳整理考证,理其脉络,溯其源流,为中医辨证理论和温病的临床研究提供文献学依据。1 春秋至秦汉时期三焦辨证理论发源于《内经》、《难经》,但《内经》、《难经》对于三焦的论述多涉及脏腑功能。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1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7期2014-01-26

  • 耳鸣耳聋从三焦经论治初探
    ,而是多从手少阳三焦经取穴,并取得较好的疗效。为什么耳鸣耳聋要从三焦经论治?本文试追根溯源,从《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难经》等古籍中获得理论依据,然后通过文献统计量化分析古今耳鸣耳聋临床治疗的取穴趋势,最后再从实验研究成果寻找三焦经与耳存在特定联系的佐证。1 理论基础1.1 三焦经循行与耳窍直接相连《灵枢·经脉》曰:“三焦手少阳之脉……循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是动则病耳聋浑浑焞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8期2013-09-08

  • 三焦”针法与“益气调血,扶本培元”*
    证论治,提出了“三焦气化失司—衰老”相关说[1],认为三焦气化失司是衰老的根本原因和众多老年病的关键病机,并确立了“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为突出燮理三焦的理念,将其更名为“三焦”针法。笔者将进一步阐述该针法燮理三焦,益气调血,扶本培元的理论基础。1 “三焦气化失司—衰老”相关说“三焦气化失司—衰老”相关说是对衰老与老年病的全新诠释。首先,将三焦气化和衰老及老年病联系起来,并成为老年病的防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第二,三焦气化将五脏六腑联系在一起,是五行联

    天津中医药 2013年6期2013-08-15

  • 三焦有形与无形的探讨
    阳理论包括手少阳三焦和足少阳胆,两者在生理、病理上密切联系。其中,胆的部位、功能可查可证,但三焦概念相对模糊,历代对三焦有形无形及三焦部位、功能均有争议。本文拟引用《内经》与《难经》等古典文献对“三焦”进行系统梳理,以期裨益于中医理论与临床。1 少阳的病位在三焦中医学理论体系,以粗于形迹而精于气化著称。故中医学之核心问题,说到底就是气化学说。从气化学说看,少阳病位应以三焦为主,何哉?《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素问·至真要大论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6期2012-04-13

  • 三焦
    250002)三焦肇始自《内经》,医界围绕其之阐发与争论,历代而不休,可谓蔚然。期间不乏才高识妙者,因之形成的诸家三焦说亦可各占医史之一隅。或许《内经》之三焦玄冥幽微,变化难极,亦或后世之各承家技,添枝加叶,总之,于当今之学者而言难免有“观于冥冥者”(《素问·八正神明论》)之惑。《素问·示从容论》有言:“夫圣人之治病,援物比类,化之冥冥,……不引比类,是知不明。”本文试以援物比类法探究《内经》三焦之论,以思求经旨而明其理,进而蠡测历代三焦诸家之说,去粗取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6期2012-03-31

  • 黄文政教授三焦学术思想论治肾病探讨※
    “少阳主枢”、“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少阳三焦枢机不利为肾脏疾病的关键病机。黄教授将少阳三焦这种整体疏导调节作用称之为“三焦网络调节机能”:心之行血,肝之疏泄,肺之敷布,脾之运化,肾之蒸腾气化,正常水液代谢,血液运行无不依赖少阳三焦这种网络调节机能。若少阳三焦枢机不利,则气化功能受阻,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司,脏腑升降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导致输布、排泄不利,清浊不分,水液潴留,精微物质外泄,血运迟缓等一系列病理改变。在治疗中应重点

    中医药通报 2012年5期2012-01-23

  • 《难经》脏五腑六、腑五脏六浅释
    揭示了《难经》对三焦和命门认识的理论依据,希望能为学习中医命门、三焦学说提供一定帮助。1 《难经》提出了脏五腑六、腑五脏六之说《难经·三十八难》曰:“脏唯有五,腑独有六者,何也?”《难经·三十九难》又曰:“经言腑有五,脏有六者,何也?……腑有五者,何也?”为什么在同一书中会出现脏五腑六和腑五脏六的不同呢?《难经》书中也作了回答,《难经·三十八难》曰:“所以腑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其(经)属手少阳。此外腑也,故言腑有六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3期2011-03-31

  • 吴师机外治法中的三焦分部思想
    膏药贴敷为主,以三焦分部为纲,再辅以其他外治法的一种综合治疗,本文拟对其外治法中的三焦分部思想加以探讨。1 原旨尊经,外治理同内治吴氏虽专于外治,但其功效及原理都为当时人所怀疑,于是他用经典进行了相关阐述:“此三法虽分上、中、下三焦,而凡上焦之症下治,下焦之症上治,中焦之症上、下分治,或治中而上、下相应,或三焦并治,其法俱不出于此。”换句话说,三焦相互联系,一切病证皆可归于三焦之中,如果某一焦出现病证,则可以通过调理另外二焦而得到治疗。吴氏外治以膏药贴敷为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年1期2011-02-13

  • 三焦实质
    510006)三焦作为中医藏象学说的特有概念,长期以来一直颇受争议,至今仍未形成统一认识。中医的五脏六腑中惟独三焦的名称及形态与西医解剖学完全不同,其余的基本相符。如何统一对三焦的认识,已成为现代中医药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从三焦的形态结构及功能进行论述,还原三焦的真实面目。1 三焦的形态和具体位置《黄帝内经》通过古代的解剖学知识建立了中医藏象学说,因此要想得知三焦的形态,还应回归到《内经》中寻找。《素问·六节脏象论》云:“脾、胃、大肠、小肠、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年9期201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