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6SF2 rs58542926 T/C 基因多态性与显著肝纤维化相关性的Meta分析

2021-05-08 06:22梅婷婷于海滨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等位基因多态性基因型

梅婷婷 汤 珊 张 晶 于海滨

肝纤维化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肝脏结缔组织的异常增生。未经治疗的肝纤维化最终会导致肝硬化,并增加发生肝细胞癌(HCC)的风险[1, 2]。肝纤维化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酗酒、血吸虫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3]。遗传易感性在肝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TM6SF2基因位于人体内19号染色体上,编码一段由35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其基因多态性在肝纤维形成所起到的作用,目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4]。Liu等[5]研究发现,TM6SF2基因与组织学上定义的NAFLD相关,是一种强大的肝纤维化调节剂,影响NAFLD患者的肝纤维化进展。Liu等[6]最近进行的一项Meta分析发现,TM6SF2 rs58542926 T/C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病毒(HCV)相关肝纤维化的遗传易感性相关。然而,Wong等[7]研究认为,TM6SF2 rs58542926 T/C基因变异可能不会引起NAFLD患者严重的肝损伤。为了进一步阐明TM6SF2 rs58542926 T/C基因多态性与显著肝纤维化的关系,笔者进行了本Meta分析。

资料与方法

1.检索策略:本次Meta分析遵循PRISMA指南[8]。检索策略、纳入及排除标准在PROSPERO上进行了注册(PROSPERO CRD42019128492)。对Central、Embase、Medline、PubMed等数据库,按照以下检索策略进行检索:英文文献的检索式为“Cirrhosis Liver OR Cirrhoses Liver OR Hepatic Cirrhosis OR Cirrhoses Hepatic OR Fibrosis Liver OR Fibroses Liver ”and“TM6SF2 protein or Transmembrane 6 superfamily member 2”并在摘要和(或)全文中限定58542926或E167K位点,结合文献追溯,检索建库至2020年9月所有关于TM6SF2 rs58542926 T/C基因多态性与显著肝纤维化相关性的文章。

2.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为显著肝纤维化患者和对照个体的TM6SF2 E167K基因多态性;②有明确的肝纤维化分期标准或肝硬化诊断标准;③所入选的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对照组为正常人或非显著肝纤维化人群;④对于重复性研究报道,通读全文,选择数据最完整的一篇进行合并分析;⑤文献中有完整的TM6SF2各个基因型在研究人群中的频数分布。排除标准:①文献中入组病例来源模糊或者无对照组;②所纳入的文献没有明确的肝纤维化分期标准或肝硬化诊断标准;③无基因型频数分布的文献; ④非病例对照研究;⑤动物研究实验。

3.数据提取: 预先制定合适的信息提取表格,逐一阅读纳入文献,从文献中提取第一作者姓名、文献发表年份、病因、各组TM6SF2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病例组及对照组肝硬化或肝纤维化情况。

4.统计学方法:采用Stata 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OR值和相应95%的可信区间(CI)来衡量评价关联强度。异质性的检验方法包括异质性Q检验和I2统计检验。若各研究间无异质性(P>0.10且I2<50),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OR值,否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后OR值的检验应用Z统计量,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纳入研究的群体均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PH-W>0.05说明群体基因遗传平衡,数据来自同一孟德尔群体。敏感度分析采用逐一剔除单个研究的方法进行。采用Egger线性回归法对发表偏倚进行评估。若P<0.1则认为存在发表偏倚,需要进一步扩大检索范围避免遗漏文章,如无文章遗漏,应进一步应用剪补法评价发表偏倚对结果的影响。若P>0.1则认为不存在发表偏倚。

结 果

1.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共纳入显著肝纤维化患者(病例组)719例,无显著肝纤维化患者(对照组)1567例。所纳入研究的TM6SF2基因多态性分布详见表1。

2.Meta分析结果:纳入Meta分析的7篇文献均描述了TM6SF2 E167K基因多态性与显著肝纤维化的相关性。以T等位基因为暴露基因,对该7篇文献中TM6SF2 E167K基因多态性的显性基因模型、等位基因模型、隐性模型、超显性模型分别进行了分析。显性基因模型、等位基因模型、隐性基因模型各研究间异质性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来对OR值进行合并。超显性基因模型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来对OR值进行合并。结果显示,TM6SF2 E167K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显著性肝纤维化易感性相关,T等位基因、TT基因型可能为显著性肝纤维化发病的易感因素。TM6SF2 E167K显性基因模型(CT+TT vs CC):病例组TT+CT基因型132例,CC基因型587例;对照组TT+CT基因型228例,CC基因型1399例。结果显示,TT和CT基因型合并后,其患显著肝纤维化的风险与CC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TT vs CC,OR=1.257,95% CI:0.990~1.595,P=0.060,图1)。TM6SF2 E167K等位基因模型(T vs C):病例组T等位基因142例,C等位基因1296例;对照组T等位基因235例,C等位基因2899例。结果显示,TM6SF2 E167K基因多态性与显著肝纤维化有显著相关性(T vs C,OR=1.292,95% CI:1.035~1.611,P=0.023,图2)。TM6SF2 E167K隐性基因模型(TT vs CT+CC):病例组TT基因型10例,CC+CT基因型709例;对照组TT基因型7例,CC+CT基因型1560例。结果显示,TT基因型患者患显著肝纤维化的风险高于CC+CT基因型(TT vs CT+CC,OR=2.829,95% CI:1.101~7.267,P=0.031,图3)。但由于纳入研究的各组人群中携带的TT基因型数量较少,这可能需要大样本研究来进一步证实该结论。TM6SF2 E167K超显性模型(CC+TT vs TC):病例组TT+CC基因型597例,CT基因型122例;对照组TT+CC基因型1302例,CT基因型265例。结果显示,TT+CC基因型患显著肝纤维化的风险与CT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TT vs TC,OR=1.163,95% CI:0.569~2.379,P=0.678,图4)。

图1 显性基因模型下TM6SF2 E167K基因多态性与显著肝纤维化关系的森林图

图2 等位基因模型下TM6SF2 E167K基因多态性与显著肝纤维化关系的森林图

图3 隐性基因模型下TM6SF2 E167K基因多态性与显著肝纤维化关系的森林图

图4 超显性基因模型下TM6SF2 E167K基因多态性与显著肝纤维化关系的森林图

3.敏感度分析:应用逐一剔除单个研究的方法对TM6SF2 E167K基因多态性与显著肝纤维化相关性Meta分析的4种基因模型进行了敏感度分析,结果发现在4种基因模型中OR值在剔除单个研究前后变化均不大,说明本研究结果稳健。

4.发表偏倚:4种基因模型Meta分析Egger线性回归结果提示无发表偏倚存在(CT+TT vs CC,P=0.802;T vs C,P=0.666;TT vs CT+CC,P=0.468;CC+TT vs TC,P=0.623)。

讨 论

TM6SF2基因主要在内质网-高尔基体中间体中表达,TM6SF2基因具有多态性,TM6SF2 rs58542926基因多态性是指该基因第499位核苷酸中胸腺嘧啶T代替了正常的胞嘧啶C,从而导致第167位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被赖氨酸(lysine,Lys)替代[4]。TM6SF2 E167K的这种氨基酸取代(谷氨酸带负电荷而赖氨酸带正电荷)产生了不稳定的蛋白,这种不稳定蛋白减少了极低密度脂蛋白介导的中性脂肪(TGs和胆固醇酯)从肝细胞的分泌,从而导致肝细胞脂滴积累增多,TG水平升高,肝脏发生脂肪变性,并可能逐渐发展为严重肝纤维化或肝硬化[16, 17]。肝硬化可以导致腹腔积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肝性脑病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18~20]。对引起肝纤维化、肝硬化易感因素的早期发现尤为重要。

通过对TM6SF2 E167K基因多态性与显著肝纤维相关性的4种基因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发现,TM6SF2 E167K基因多态性的TT基因型及T基因与显著肝纤维化的易感性相关。这与2017年Liu等[6]对TM6SF2 E167K基因多态性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的影响进行的Meta分析结果一致。他们发现,TM6SF2 E167K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相关肝纤维化遗传易感性有关联,T等位基因可能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但Liu等[6]仅进行了该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相关肝纤维化关系的研究,对其他原因肝纤维化与该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未进行说明,且他们仅对隐性基因模型进行了分析。与Liu等[6]的研究比较,本次Meta分析在探讨TM6SF2 rs58542926 T/C基因多态性与显著肝纤维化的关系时,不仅纳入了包括HCV等引起显著肝纤维化的多种原因,并且对隐性基因、显性基因、等位基因、超显性基因模型等4种基因模型均进行了分析,这就减少了不同病因对合并结果带来的影响,补充了不同基因模型下基因多态性对显著肝纤维化影响的结果,使最终得到的结论更具有代表性。

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①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它的易感性不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对其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次Meta分析未对遗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且与肝纤维化、肝硬化易感性相关的可能基因有很多,但本研究仅涉及TM6SF2一种基因,未考虑多基因连锁交互作用的影响;②由于纳入文章数量有限,本次的Meta分析未能按患者病因及BMI进行亚组分析;③本研究纳入文献肝纤维化的分级标准不同,对显著肝纤维化定义时可能会稍有差异;④所纳入文献主要研究欧洲人群TM6SF2 E167K基因多态性与显著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关系,关于其他国家、种族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Meta分析不能推广到所有地区或种族。该分析也使得我们无法比较这种基因多态性对不同种族人群显著肝纤维化易感性影响的差异。

猜你喜欢
等位基因多态性基因型
HBV基因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
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T950C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亲子鉴定中男性个体Amelogenin基因座异常1例
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妊娠期女性MTHFR 677C>T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及其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
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
用数学思维分析遗传的基本规律
数学工具在自交和自由交配相关计算中的应用探讨
从一道高考题看自交与自由交配的相关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