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旁神经阻滞辅助镇痛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5-08 02:09林艳艳徐永清
现代实用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苏醒胸腔镜丙泊酚

林艳艳,徐永清

作者单位: 324200 浙江省常山,常山县人民医院

肺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手术引起的疼痛可诱发应激反应,过度应激反应将进一步削弱免疫功能,导致术后感染、肿瘤复发及转移[1]。因此加强肺癌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极其重要。椎旁神经阻滞(TPVB)指的是在脊柱周围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到脊神经周围,阻滞其冲动传导,使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本研究拟探讨TPVB辅助镇痛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 2016 年 1 月至2020 年1 月浙江省常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择期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40例,纳入标准:(1)符合肺癌诊断标准[2];(2)符合胸腔镜手术适应证;(3)美国医师协会麻醉 ASA 分级Ⅰ~Ⅱ级;(4)TNM分期为Ⅰ~Ⅱ期;(5)3 个月内未使用镇痛药物,无手术治疗史。排除标准:转移性肺癌者,有慢性疼痛病史者,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异常者。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 20 例。对照组男12 例,女 8 例;年龄 28 ~ 67 岁,平均(49.1±7.5)岁。观察组男 14 例,女 6 例;年龄 29 ~ 64 岁,平均(48.7±6.9)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术前禁食、饮水6 h。对照组予全身麻醉,面罩吸氧,建立静脉通路,连接心电监护。麻醉诱导: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05mg/kg、舒芬太尼0.3 g/kg、丙泊酚1 ~2mg/kg 及顺苯阿曲库铵0.15mg/kg,气管插管成功后予机械通气,设置呼吸机参数,潮气量6 ~8 ml/kg,吸呼比为1∶2,呼吸频率12 ~15 次/min。术中采用丙泊酚3 mg·kg-1·h-1联合瑞芬太尼 0.05 g·kg-1·min-1持续泵入,2%~3%七氟烷吸入,顺式阿曲库铵0.06~0.1mg·kg-1·h-1输注维持麻醉。

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予超声引导下TPVB:取侧卧位,选取一长8 ~10 cm的7 号硬膜外穿刺针从矢状面以T4~7棘突间隙中点向患侧旁开2.5 cm处垂直进针。用超声扫描确定肋横突关节,针尖触及横突后退针至皮下,调整穿刺方向,使穿刺针滑过横突刺向肋间横韧带,继续深入穿刺针,遇有阻力突然消失,即穿刺成功。回抽无回血后注入 0.375%盐酸罗哌卡因(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03636)5 ml。15 ~20 min 后测定有效阻滞平面。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同对照组。术后1 h 内所有患者麻醉复苏,意识清醒,循环平稳。

1.3 观察指标 (1)麻醉诱导前,术后1、12 及24 h评价两组疼痛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评分)评价。(2)记录两组舒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及患者苏醒时间。(3)于术前及术后24 h 抽取患者的外周静脉血5 ml,选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配套试剂盒检测血液中肾上腺素(E)和甲肾上腺素(NE)浓度。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VAS评分、麻醉药物用量及苏醒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 1、12 及 24 h VAS 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舒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均P <0.05),患者苏醒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应激指标比较 两组术前E 及NE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术后24 h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见表 2。

3 讨论

胸腔镜辅助胸部手术是胸外科领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已被2018 年版NCCN 指南[3]纳入可切除肺癌的推荐手术方式。胸腔镜手术后仍面临切口周围慢性疼痛的问题,因此选择合理的镇痛方法至关重要。TPVB 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入在胸椎旁间隙,通过阻滞脊髓背根神经节迅速控制炎性反应和水肿,阻断痛觉的神经传导通路,实现同侧躯体和交感神经阻滞[4]。TPVB 镇痛效果好、并发症较少,但目前临床尚未普及。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1、12 及24 h VAS 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舒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均P <0.05),患者苏醒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 <0.05)。表明TPVB 可有效减轻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同时能够减少麻醉药物用量,降低麻醉对心肌、神经肌肉带来的影响[5],缩短患者麻醉苏醒时间。

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前一般存在焦虑、恐惧情绪,容易加重应激反应,导致机体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E 和NE 等应激激素水平升高[6],引起血流动力学及内环境改变,不利于患者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24 h 血清E 及NE 水平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 <0.05),表明超声引导下TPVB 应用于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中,能够有效抑制手术应激反应,提高手术安全性。

表1 两组VAS 评分、麻醉药物用量及苏醒时间比较

表2 两组应激指标比较 pg/ml

综上所述,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中应用TPVB辅助镇痛效果理想,同时能够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缩短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抑制手术应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苏醒胸腔镜丙泊酚
植物人也能苏醒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探讨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