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遒苍润 意境深邃

2021-05-12 09:39侯绪章
名家名作 2021年4期
关键词:笔墨山水画山水

侯绪章

《去去天涯远》 林兆礼/作

中国山水画最初是作为人物画背景出现的,到魏晋南北朝时,山水画才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画种。中国山水画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最能体现中国文化、艺术与精神的表现形式。以山为德、以水为性,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积淀,山水情缘更是中国绘画一个恒久不衰的命题。欣赏林兆礼的山水画,其笔墨老练、格调高古,清雅秀逸,充满神韵。画家将心灵感悟和自然景物融为一体,勾画出了行云流水的河山和天地万物的生机,让你从中充分体味到中国画的意境、格调和气韵。

1967 年生于广东省中山市的林兆礼自幼喜欢画画,早年临摹《介子园画谱》,曾在肇庆大学进修班学习素描。2014 年9 月,又转益多师,进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山水高研班。记不清有多少个日日夜夜,林兆礼在名师的教导下,对传统佳作一丝不苟地一遍又一遍地临摹,务求形神兼得,化为己有。就在这看似无聊枯燥而又欢悦有得的勤奋攻习下,于传统临摹与现实山水相结合的基础上,林兆礼经过无数次的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吸取精髓,将不同的技法与历史文化元素交融汇合,转换成极具个人特色又符合绘画要求的趣味意象,理解把握、融会贯通,在学习过程中吸取营养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丰富了自己的绘画语言。

林兆礼的山水画以“北宗”见长,画风严谨踏实,气势恢宏。他师传统而又不囿于传统,紧扣时代脉搏,重视画面构图所传达的浓厚的时代精神。在林兆礼看来 ,中国画首先是一种意念,一种思维,一种感受。因此他在重视自身的审美修养内涵的同时,从创作题材到内容选择,再到意境、形式与笔墨的精心营造,反映出他强烈的审美趣味和主动把握笔墨的多变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源于他平时扎扎实实、脚踏实地的绘画基本功底,也源于他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经典艺术的体悟,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哲学精神和儒释道的广泛研究,以及他对现实世界的认真体验和深入细致的思考。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论宗派云:“天地之气,各以方殊,而人亦因之。南方山水蕴藉而萦纡,人生其间,得气之正者,为温润和雅,其偏者则轻佻浮薄。北方山水奇杰而雄厚,人生其间,得气之正者,为刚健爽宜,其偏者则粗厉强横。此自然之理也。于是率其性而发为笔墨,遂亦有南北之殊焉。惟能学则咸归于正,不学则日流于偏。视学之纯杂为优劣,不以宗之南北分低昂也。”林兆礼以北宗为体,以南宗为用,以北宗蓄其势,以南宗添其韵,博采众长,功力深厚,形成了自己恢宏大气、灵秀韵致、寓柔秀于阳刚的清劲画风。

《秋在会心外,松风不尽流》 林兆礼/作

林兆礼的足迹遍布名川大山,胸中充满千山万壑,强调“师法自然”,自然界的真山真水赋予了他深厚的绘画素养和基础,他在自然的真实感受和探索中对前人技法长处进行融会,借笔墨以写天地。林兆礼笔下的山、水、树木,不是机械地移植前人的语言符号,而是尊重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将自己眼中所看到的变为自己心中所思考的,进而升华为自己灵魂所幻化的“景致”,实现了从物质到精神的递变。林兆礼的山水画大多表现雄伟险峻的重山复岭、楼阁溪桥,四时朝暮的江山胜景,大幅气势磅礴,小幅清隽潇洒,题材面貌丰富多样,枯湿浓淡兼施并用,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合,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墨气淋漓,空间感极强。

画如其人,林兆礼对待绘画创作的态度一如他做人一样,真诚、自然、坦荡,不矫饰,不故作高度,真情实感袒露无遗。正因如此,林兆礼的山水画参酌古今,广取兼收,苍浑有致,气势雄浑,意与境完美结合,在静气里面蕴涵着一种秀骨。我们期待着林兆礼再攀高峰,为我们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品佳作。

《渔舟唱晚》 林兆礼/作

猜你喜欢
笔墨山水画山水
空蒙山水间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山水间》
山水朋友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
为练笔墨才写荷
山水聚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