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路径探析

2021-05-17 03:13王瑞元
求学·教育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传统文化

王瑞元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中国儿童涵养优秀传统文化的适切课程。教师应在课堂实践中有效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课程资源,有机融入传统文化因子,使传统文化通过学校教育得以传承,切实促进学生道德价值的判断和道德行为的养成。文章就传统文化资源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创造性转化,焕发其时代生机和教育活力,提出了几条路径建议。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课程资源;转化路径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将以“儒释道”为主的文化精神和人伦思想作为文化传承的灵魂和基础,更有着令人目不暇接的外在表现形态:从孔孟老庄到宋明理学,从经史到子集,从姓氏到汉字,从天文节气历法到农算地理,从“生、冠、婚、丧”到民族传统节日,从中医药学到中华武术,从茶酒烹调到衣冠服饰,从诗词歌赋等各种文学作品到书法、雕饰、戏曲、绘画、音乐、楹联等种种艺术变式……这些不仅是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道德教育丰富且有效的课程资源。

那么传统文化作为道德与法治适切的课程资源,其实践价值有哪些?它的创造性转化路径又该如何指向?在现实教学中又能给我们怎样的思考?笔者就以上问题,结合一线教学的个中经验进行探析。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传统文化资源的实践价值

(一)传统文化是丰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涵盖了道德教育、生命教育、规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生态环境教育诸多方面,与传统文化的许多教育内容相互交融。i在新修订的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编者安排了涉及孝亲敬长、践诺惜时、勤劳节俭、民族地缘、社会文明等经典传统文化内容多处,每册16课中有约1/3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可见,作为重要课程资源的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自明。

(二)传统文化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力助翼

品德课程始终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列为首位,体现了课程以育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这又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不谋而合。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法律法规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相融,目的是培养学生从小具备优良品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少不了传统文化这双极其有力的翅膀。

二、小學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传统文化资源的转化路径

路径建议一:传统文化元素 + 现代技术 + 有效整合

现行的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主要通过绘本故事与图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阐释和道德行为的思辨。教师应在注重教材基础运用的同时,深入甄别并挖掘与该道德品质和行为相近、相关或相别的国学文化、历史典故、警句名言和节日习俗等文化元素,充分利用视音频等现代技术,灵活使用独幕剧、故事会、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参观访问等多样的活动方式,对其进行有主次、有梯度、有计划的整合。

笔者在讲授一年级下册《可爱的动物》一课时,为完成“了解动物对分类的重要作用”这一教学目标,对“向动物老师学习”活动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了创造性转化。笔者在有限的课程资源中挖掘到了“五禽戏”的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对虎、鹿、熊、鸟、猿五种动物的表演式介绍,加之视音动画的配合,有效整合了各类资源后,在唤醒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明确动物于人类及自然社会的重要作用。

路径建议二:传统文化氛围 + 现代创意 + 创新驱动

教学环境的良莠对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影响巨大。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加之创新驱动下的现代创意的引流,从而实现外部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教师可以在班级中通过主题活动周等形式,实现日常教学氛围的改善;也可以组织开展有传统文化氛围的校园德育活动,如三年级举行创意“开笔礼”,为学生的钢笔书写增添仪式感;还可以将传统文化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例如武术、国画等兴趣课程,这样既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起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

笔者在讲授一年级上册《快乐过新年》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节日的别样氛围,达成“参与集体生活中的新年活动”的教学目标,对传统文化氛围进行了创造性转化。笔者特别安排了“世界民族大团结”的节日服饰扮演活动增添节日气氛,加上“新年习俗大转盘”的创意形式,以摇转盘—明习俗—庆节日的顺序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排练元旦联欢会的节目、动手剪窗花、制作和粘贴对联等)庆祝节日,激发学生对新年习俗的积极探究欲望,了解习俗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群体的不同文化意义,继而完成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路径建议三:传统文化精神 + 现代阐释 + 辩证发展

传统文化资源蕴含着无数的民族精神和先民智慧,教师需要对其进行现代通俗化阐释和大众化传播,让学生熟悉文学典故,通晓名人名言,了解历史渊源,辨析文化价值等,引导和教育学生对传统文化精神产生认同,继而敬仰和遵行。有了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初步认知和浓厚兴趣,学生自然就产生了对传统文化精神的鉴赏能力,从而进行传统文化思辨性的道德判断和价值思考。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传统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的现实反思

(一)避免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语文化”倾向

道德与法治课程超越单一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授受,是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的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而,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浸润传统文化的教学理念时,应注意教给学生的是精神价值和榜样力量,而非理解和记忆,避免语法语用及意义内容解释过多,出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语文化”倾向。

(二)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质上是一门集活动性、生活性、开放性和价值导向性多位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具备多学科意识。尤其在教育教学改革浪潮的推进下,教师可以在加强自身专业技能提升的基础上,丰富传统文化知识,浸润传统文化力量,提高传统文化素养,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双边发展。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历久弥新,每一项都蕴含着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丰富智慧,通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将传统文化作为一类有效课程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将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智能技术有效整合;以创新驱动现代创意在传统文化氛围中的创设和应用;对传统文化精神进行现代阐释促进学生思维的辩证发展。如此,传统文化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在与时代元素的融合下,继续发挥着育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化传承发优秀传统文展工程的意见[OL]. 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 /2017-01-25.

[2]成尚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3]姚玉琴,卞小利.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本质回归[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9(08):111-114.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传统文化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