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视域下,寻找写作情感的“热点”

2021-05-17 03:13周莉亚
求学·教育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热点写作教学情感

周莉亚

摘 要:文章通过对写作教学实践课程进行探讨,引发对写作教学的思考。如何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情感“热点”,从而使自己的写作不仅“真实”,而且“有情”,这是文章所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捕捉生活;情感“热点”;写作教学

在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陶行知先生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活与教育是同一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生活也不能脱离教育。”

因此,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我总是及时捕捉生活中值得回味的瞬间,鼓励学生自主表达。例如学校开展了运动会比赛,我结合活动让孩子试着练笔。学生们参加了春游、秋游等活动,我鼓励孩子记录活动感受。这些素材,我本以为已经非常贴近孩子们的心灵,孩子们应该能表达出不一样的自我感受。可是,当孩子写春游时,我常常能看到有些孩子会从早上到校,上车出发,写到参观公园,草地野餐,一直写到坐车回家。而写运动会也会有相似的版本。

面对这样的习作,我不禁陷入思索,孩子的确写的是真话实话,可为何读来如此索然无味,感受不到触动人心的真情实感呢?因为这些习作,只是生活的简单复制,却没有找到生活中情感的“热点”。所谓情感的“热点”,就是能引起大家共鸣,值得让人回味的情感瞬间。而生活中这些情感的“热点”,恰恰才是我们写作的缘起。

由此可见,写作虽源于生活,但绝非生活的简单复制,而应高于生活,应在生活中找到恰当的情感“热点”,从而运用写作对生活进行精美的剪辑、加工。那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学会寻找生活中情感的“热点”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感悟到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孩子的帮助十分有效。

一、链接生活,从真材实料中寻找情感的“热点”

写作是一种自我表达的需要,这种需要源自于丰富的生活体验。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定义为“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因此,生活一定是写作材料的无穷源泉。我曾听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一节作文课。在课堂中,于老师就巧妙地帮助孩子找到了生活中值得写作的情感“热点”。上课伊始,于老师播放了一段人物在公交车上因拥挤而争吵的录音,以此打开学生的生活经验。然后于老师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说话人当时的动作神情。通过这样的情境,孩子平时坐公交车时曾看到的,听到的,甚至亲身体验过的一幕幕情景如同放电影一样出现在脑海中。这些情境,并非在某一天发生的,却是多年坐车的缩影。这些缩影,就是生活中情感的“热点”。接下来,于老师让孩子上台表演。学生演得真是鲜活生动,那一幕幕情景让我们台下听课的老师禁不住鼓起掌来。接下来,孩子写起作文来也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于是,在我的课堂中,我也开始试着激发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在“茫茫的生活”中寻找出鲜活、生动的真材实料。

例:有一年我执教六年级,习作教学中,有一次要求学生写《老师不在的时候》,大家一看题目,互相挤眉弄眼。因为老师不在的时候,同学们有太多太多让人捧腹大笑的趣事和不为人知的秘密。在老师眼里的一些“乖乖女”“好孩子”,这时也会摇身变成小小调皮蛋,即使是平时最老实的学生也会跟着“大部队”有着不同寻常的表现。课前一星期我就发下了写作资料搜集卡,孩子们利用课余通过采访、自访、观察等方式,收集到了许多鲜活生动的事例。课堂上,我又引导孩子围绕文章的中心,从这些生动的事例中提取自己需要的“热点”材料,而不是简单地把这些事例堆叠在一起。此次动笔打草稿,大伙儿不再紧皱眉头、冥思苦想,而是个个埋头,笔走如飞。“放哨的”“游戏的”“写作业的”“哼小曲儿的”“边聊天边看小说的”……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在同学们的笔下刻画出来,跃然纸上。因为有着快活的经历,所以学生写出的语言幽默,抓住了大伙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点面结合,真实地反映了老师不在时,同学们的真实表现,文章读来生动自然。

在今年3月的蒲公英作文大赛举办之前,我就给班里的同学们指导写作的方法,使学生有所感、有所悟的同时,及时把握机会,在比赛中记录下自己生活的水花。

在初选的时候,我就发现同学们学会了去寻找生活中的亮点。例如,我班潘迪文的参赛作文《桥》,他因为写作时学会了唤醒自己的故事,所以在文中自然就有景可描,有情可诉,最后获得了第11届蒲公英纯文字大赛的一等奖。

二、点击课堂,在真实情境中激发情感“热点”

我们的写作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中进行的。所以课堂情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感生发地。因此,除了在平时生活中寻找“热点”,在课堂中,我也常常创设出真实的情境,激发孩子情感的“热点”。

在学校里,我常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活动,鼓励学生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并告诉他们这是获取作文材料的很好途径。一件偶发的事,一堂精彩的课,一次有趣的活动,一件小制作,一次小试验等,都可以拿来作为写作训练的题材。有了充实的生活,才会倾出真实的“水”来。如学生写出的《跳大绳比赛》《绿豆发芽了》《学弹琴》《鸡蛋浮上来了》等作文,这些文章的材料,都是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科学小实验中产生的。

陶行知说过:“唤起兴味。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境能造情,情由景生。因为创设了真实的课堂情境,而不是虚幻的纸上谈兵,孩子的内心自然就生发出了一种倾吐的欲望,情感的“热点”被激发出来了,作文便如溪水般从心底涌来。

三、回归生活,在真实生活中写下情感“热点”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日记是及时记录生活的最好的方式。不過天天写日记,孩子的负担也太重了。陶行知先生说过:“强迫不如说服,命令不如志愿,被动不如自动。”

为了让孩子能及时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感悟,我在班里尝试了循环日记的形式。我给每个小组发了一本日记本。每天这一小组中都有一个同学在上面写一篇日记,内容是当天或最近几天他生活中发生的事。每次轮到写循环日记,孩子们都情绪高涨,因为要给小组争光,不能总是落在后面,孩子的写作态度极其认真。通过这种形式,同学们将生活中的真实感悟及时变成了文字记录下来。同时,通过日记本相互交流写作,取长补短,很多孩子的写作水平也提高了。每个同学都在那本日记本上畅所欲言,内容十分生动真实!

例:开学不久的一次音乐课,有个孩子忘记带竖笛。音乐老师在课上没有狠狠地批评她,而是亲切地关照她以后不要忘记。孩子心头觉得很温暖,于是把这件事用真实的笔触记录了下来。结果,很多孩子看了这篇日记后,音乐课便很少发生忘记带竖笛的现象了。因为真实,孩子甚是喜欢阅读这本循环日记本。甚至,同学之间相处时的一点小摩擦,也因为循环日记的交流而消除了。

总之,生活的真实是学生写作真实的源泉。在生活的基础上,我们的写作教学要帮助孩子点燃情感的“热点”之火。链接生活,点击课堂,回归生活,都是为了帮助孩子找到情感的共鸣点。难怪陶行知先生会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有了情感“热点”,孩子们的写作才会真正做到表达出真情实感。

参考文献

[1]田俊荣.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作文教学研究[M].原子能出版社,2005.

[2]新寒.时代教育文荟[M].山东:时代影视杂志社出版,2006.

[3]王建华.有效教学叙事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热点写作教学情感
情感
台上
4月高考热点关注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