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与企业共成长

2021-05-19 01:16李胜基
共产党员(辽宁) 2021年8期
关键词:校地锦州市锦州

锦州市深入实施科技企业梯度培育工程,着力提升科技型企业规模和质量,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明晰培育路径、健全培育体系,加速培育高成长性科技企业,为锦州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注入强大活力。

加强顶层设计和谋划。锦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企业培育工作,先后召开锦州市校地融合发展工作大会、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座谈会等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审议相关议题,出台了《锦州市科技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实施方案》《锦州市“聚焦产业、校地融合”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培育工作方案》《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建设良好科技生态,支撑锦州市产业振兴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文件,扶持科技企业快速成长。

明晰科技企业培育路径。明确培育重点企业,根据行业特征、企业规模等建立动态调整的高成长性科技企业重点培育库,整合特色优质服务资源对入库企业实行精准、持续支持。实施分类梯度培育,以企业上年度营业收入规模划分培育层次,即科技雏鹰企业(年营业收入2000 万元以下)、科技小巨人潜质企业(年营业收入0.2 亿~1 亿元)、科技小巨人企业(年营业收入1亿~10 亿元)、科技领军企业(年营业收入10 亿元以上)等4 个梯度,对各层次企业精准施策。完善工作机制,常态化、制度化做好对接服务,构建市、县(市、区)、产业园区三级联动培育机制,营造产业园区与科技型企业共生共赢局面。推进企业培育措施由“资金支持”向“服务支撑”转变,对发展前景较好、有意愿、有基础、有较好示范带动效应的科技企业予以重点扶持。

“兴辽英才计划”专家、锦州锦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朱丹(左)带队进行技术研发

健全科技企业培育体系。一是打造孵化体系。促进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孵化载体承载能力提升,充分利用现有国家、省、市企业技术中心以及省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资源,服务初创企业和创业团队145 家(支)。二是打造平台创新体系。组建首批51 家科技企业牵头的市级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全市布局实施186 个科技创新项目。三是打造人才支撑体系。以科技创新平台为载体,以政府引导支持、科技企业作为引进主体的形式,将专职、柔性等方式相结合,吸引21 个(支)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来锦创新创业。四是建立服务体系。深入企业征集需求173 条,帮助解决22 个难题,确保政策红利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五是增强创新供给体系。充分发挥锦州高校院所资源优势,深化完善“校地联席工作会议”运行机制,推进校地校企人才“双向挂职”,开展“智联锦城”“智汇锦城”系列品牌活动,进行产学研精准对接。六是完善投入体系。争取到国家、省级各类科技项目35 项,资金合计9000 余万元,助力21 家高新技术企业获政府性融资担保流动资金贷款4.04 亿元,逐步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以银行信贷和风险投资等金融资本为支撑,以民间投资为补充的科技投入体系。

猜你喜欢
校地锦州市锦州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德育思想研究
锦州银行断臂后能否重生?
善良的小熊
校地审计人才合作发展探析
校地战略合作新模式,校企人才培养促共赢
广东高校“校地结对 实践育人”计划正式启动
ResearchontheNegativeMotivationofHighSchoolStudents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nglish Vocabulary Skills by Using CALL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锦州市手机市场调查
高等教育质量模式提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