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搞不懂”到 “看得准”“履职好”
—— 南澳县后宅镇设立行业代表联络站记事

2021-05-20 08:55通讯员林爱文
人民之声 2021年4期
关键词:联络站盐业渔船

/ 图 本刊记者 晓 理 通讯员 林爱文

“在1月份省人代会期间,一些其他地方的‘同行’频频向我了解我们后宅镇设立行业代表联络站的事。真没想到我们海岛小镇的人大工作得到了省人大常委会肯定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回想起两个月前在省人代会期间的经历,来自南澳县后宅镇新乡村的省人大代表林炳亮深感与有荣焉。更让林炳亮感到满意的是,他作为省、县人大代表在渔业代表联络站履职,近两年来切切实实地为群众办成了不少好事实事,也看到很多人大代表的履职从原来的“搞不懂”“干着急”到如今的“看得准”“干得好”。

一个群众“吐槽”引发的创新

两年多前,情况却并非如此。2018年,后宅镇人大按照省、市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在镇机关、新乡村、港畔村和宫前村高标准设置了四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将各级人大代表全部编组进站履职,其中镇机关为中心联络站。高标准建成的联络站本应有高水平的履职成效,县人大代表杨伟民还记得2018年底时一位选民群众跟他的“吐槽”:“上个月20号代表联络站开放的时候,我找你们值班接访的代表反映问题,说了半天,他虽然很是替我着急,但愣是听不明白我反映问题的重点,事情被拖到现在还没有解决!”杨伟民详细了解后得知,反映问题的原来是一名渔民群众,而接待他的人大代表是从事农业种植的,两个人的交流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导致问题被拖延了1个多月。杨伟民后来将情况反映至县人大常委会和后宅镇人大。

“南澳县的代表联络站在2018年中全面建成后,我们多次到后宅镇的代表联络站调研,也听到不少代表和群众的类似反映。主要原因是后宅镇的三个支柱产业渔业、盐业、农业都有各自不同的‘专业’特点,处理解决问题有时候会有很大的差异,容易导致群众找不着门、代表找不对路的情况。”县人大常委会选联任工委主任陈芝雄谈到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关键。

“后宅镇人大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针对镇产业分布特点有针对性地建设行业联络站,使高标准建成的代表联络站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经过深入的调研和认真研究,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映山给出了常委会的指导意见。

农业联络站举办“农业科技下乡”活动

“我们根据县人大常委会的指导意见,在2019年初对新乡村、港畔村、宫前村三个代表联络站进行改造。将辖区内的县、镇人大代表按照渔业、农业、盐业三个类别分类搭配进各个代表联络站,相关的接访办法、工作流程也根据行业的特点作了有针对性的调整。”镇人大主席陈碧林介绍说。各代表小组除了按计划开展接待活动外,不定期组织学习,按涉及行业和群众反映集中的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调研,有针对性开展监督工作。同时,有计划地培养“领衔代表”。每个联络站在驻点代表中挑选1至2名责任心较强、熟悉法律知识和人大业务、有较好协调能力的代表担任“热心代表”,还要结合其熟悉相关行业的特长,从而将这些代表培养成为“能干事”“会干事”“干事实”的“代表带头人”,协助镇人大和联络站做好日常接待和意见建议的收集反馈,促进行业代表联络站的有效运转。

“专业对口”的行业代表联络站让联络站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大大激发了代表主动联系群众和群众进站反映社情民意的积极性,联络站知晓度逐步提高,为民履职的成效越来越好。代表们还通过积极走街串巷,深入渔船、田间地头、海边盐场开展联系选民活动,主动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反馈给政府和有关部门,广受群众好评。

海陆两栖的代表之“家”

代表到渔船上了解渔民生产生活情况

后宅镇是渔业大镇。镇人大以陆上的渔村联络站为依托,探索建立了首个“海上渔业流动代表联络站”。一方面选择县人大代表郭文全的粤南澳渔21 187渔船作为联系平台,按照陆上联络站的基本要求进行配置,郭文全同时以渔民和人大代表的身份驻点渔船,负责联系若干渔船,各渔船在生产一线方面遇到的问题可直接向渔船联系平台反映,将代表联系群众的触角延伸到海上。一方面由渔村人大代表组成陆上联系平台,通过陆上的渔村联络站及时收集海上联系平台信息并进行整理,第一时间递交至镇人大主席团,构建了一个海陆联系网络。这个立体的“海陆两栖”联络站在广阔的海陆之间为人大代表和群众搭建起一座便捷的 “连心桥”,推动了民生实事的落实和解决。

海上渔业流动代表联络站的人大代表利用伏季休渔的时机,组织渔业、应急等部门及部分人大代表,举办了渔船船长学习培训班,在宣传国家休渔政策、普及渔业安全生产知识的同时,倾听渔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推动渔业生产有关问题的解决。捕鱼季节,针对台风可能对渔民出海作业安全造成重大影响,海上渔业流动代表联络站的渔业人大代表就会利用“渔港通APP”平台发送台风防大风指令(命令),督促所挂钩渔船的船东船长,自觉报告进(出)港情况,从而减少渔民因台风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

陆上的渔业人大代表联络站(新乡)站也积极为群众办实事。2019年11月,在接待群众活动中,有群众反映,后江养殖区域的白色泡沫浮球风吹日晒后经常漂浮在海面,既不环保又影响沿海景观,要求整治海上漂浮物。接到群众反映后,驻站人大代表迅速到现场调研,汇总归纳形成代表建议提交县人大常委会,由常委会转交县政府办理。县政府迅速落实,明确由后宅镇政府牵头有关职能部门开展整治。随后,镇召开书记专题会议,专门研究海域整治工作,并把该区域列为生态示范区建设项目,联合边防所、渔监大队和渔村人大代表组织养殖户召开会议,宣传海域整治工作,安排示范区建设的日程表,解决示范区推进解决存在的问题。经过数月的整治工作,相关海域已全面完成整治,完成违规养殖海域整治面积共9 130亩,案屿周边可养区已完成推广生态浮球4 350亩,让后江海域重现洁净景观。

农民兄弟们的“好当家”

在农业(港畔)代表联络站的外墙上,醒目地挂着“农民的家,我们一起当家!”几个大字。驻站人大代表将脱贫攻坚与农业生产结合起来,摸清群众产业发展意愿和就业意向,重点围绕相关助农政策以及市场前景向农民群众展开讲解,引导他们发展脱贫致富的产业。南澳白珠苦瓜是潮汕较为有名的苦瓜品种,但由于农民种植技术落后,每年产量有限,苦瓜供不应求。从2019年开始,每年2月份后,农业人大代表就主动联系农科所的专业人员来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种植,并联系镇农业部门举办蔬菜瓜果培训班,在人大代表和专业人员的努力下,白珠苦瓜的优良种植技术已经得到推广,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

2020年9月,农业代表联络站接到群众诉求:东畔大坑河水干涸,杂草丛生,迫切要求政府整治东畔大坑,开辟抗旱水源,解决周边农民灌溉用水问题。联络站收集群众意见后形成代表建议,由常委会转县政府办理,后由县农业农村和水务局办理该项建议。县农业农村和水务局接到建议后加紧对东畔大坑开展整治工作,清除杂物杂草、平整河床、修复沟墙、挖掘抗旱水井。同时积极推进河湖景观建设工作,在东畔大坑打造绿道,有效提升了南澳的水景观和生态环境。

为盐业兄弟暖心代“言”

盐业代表来到盐田,了解盐民生产生活情况,调研如何做好盐业转型和盐民再就业工作

“我为盐民兄弟代‘言’”是写在盐业(宫前)代表联络站外墙上驻站人大代表对选民群众的承诺,也是人大代表们的实际行动。2019年初,在盐业联络站开展接待活动中,县人大代表杨国喜、镇人大代表蔡鸿君接到群众蔡得、蔡浅反映,由于盐业改制,转产转业的盐民生活困难。代表随后到南光村、宫前盐村、西山盐村三个从事盐业生产的自然村作全面的调查摸底,重点掌握各村生产盐田及荒废盐田面积、盐民及劳力盐民情况、盐业生产销售情况。了解到随着南澳县盐业生产条件和市场销售形势的变化,在国家取消政府定价和食盐销售区域限制后,相关盐村生产的盐产品因缺乏市场竞争力无法继续生产经营。受此影响,原来“靠盐为生”的2 000多名盐民将失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活来源得不到保障,如何安抚盐民,解决盐民生计,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代表归纳整理形成了《关于要求解决盐民盐改过渡期间生活保障的建议》通过镇人大提交县人大常委会,常委会转交县政府抓紧办理落实。县政府随后成立盐业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南澳县食盐监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并按照实施方案稳步推进各项工作,以确保盐民这几年顺利实现转产转型。同时,针对建议中提出部分盐民生活比较困难的情况,常委会在监督推动县政府扎实推进盐改方案落实的同时,督促有关部门大力筹集资金帮扶盐业村里的60户困难盐民,确保盐民在过渡期内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猜你喜欢
联络站盐业渔船
用好人大代表联络站 展现人大新作为
唐宋以来盐业古官印辑考
千舟竞发
大江南北杂志社2020年度先进联络站
大江南北杂志社2019年度先进联络站获奖名单
实施三品战略 推动盐业健康发展
中国盐业双周新闻榜
国内新型远洋金枪鱼围网渔船首航
大江南北杂志社2018年度先进联络站获奖名单
中国盐业双周新闻榜(2018.12.01—2018.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