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到定居:呼伦贝尔草原牧民住居模式评价研究*

2021-05-23 13:13赵百秋阿拉腾敖德ZHAOBaiqiuALATENGAode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牧民尺度阈值

赵百秋 阿拉腾敖德 ZHAO Baiqiu, ALATENG Aode

0 引言

北方蒙古草原日益不适于传统游牧,致使牧民从圆形平面的蒙古包(可称之为圆形住居)向方形平面的定居住居(可称之为方形住居)转变成为了必然之选择。圆形与方形住居在人类住居史上广泛并存过[1],如:日本弥生到平安时代,圆形与方形住居广泛共存过[2]。然而,在当今蒙古草原上仍然存在着大规模圆形与方形住居并存且加速向方形住居转变现象。此过程在打破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经历复杂的心理转变历程,最终要完成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间的转变、传统文化的重构过程[3]。而学界对此住居模式转变的发展机理问题研究甚少,以至牧区住居建设实践缺乏可靠的参考基础资料。

1 文献研究背景

多学科相交叉的调查研究逐渐成为当今蒙古草原牧区住居研究热点。尤其,针对牧民定居点建设所面临的紧迫议题,学界正在从环境行为与环境心理学角度对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

关于环境心理学研究方面,弗朗辛·L·杜林斯·罗伯特·W·米切尔(Francine L. Dolins Robert W. Mitchell)[4]从环境心理学视角对空间认知的内在过程进行了详尽论述。艾莉森西蒙斯(Alison Simmons)[5]从笛卡尔哲学角度对空间体验进行了研究,提出感官知觉作为独特的思维模式,能够体现空间对象属性。而桥本雅好认为空间感知虽然是一种难以明确表达的潜在感知要素,但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找到诱导行为的条件,掌握其空间感知。因此,运用环境行为与心理的空间实验方法,探讨蒙古草原住居空间与使用者潜意识间的相关性规律是可行的。

定居住居方面,白丽燕认为蒙古族牧民的住居需求主要受到个体差异、精神文化、场所感知、建构物质的影响[6]。李多慧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锡林郭勒草原蒙古族牧民定居住居建设必须要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为前提条件[7]。马明等主张草原聚落和定居住居建设应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和延续传统草原文化为目标[8],要遵循“人、畜、草”三位一体原则的营建形式[9]。他在此基础上营建居住空间设计(一)[10]、(二)[11]等实践活动,进一步探讨定居住居营建模式。由此看到,虽然现阶段学界对牧区定居住居建设指导思想方面已接近达成共识,可是还需要展开更具体的基础性学术研究活动,为探索住居建设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可参考资料。

草原住居评价研究方面,刘铮、潘绍锋等通过对草原生态住居的考察研究,试图从建筑技术视角建立生态住宅评价体系,解决牧区定居住居评价问题[12-13]。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以建筑技术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往往很难全面反映出住居品质的现实需求。因此,从使用者角度进行主观评价成为了必然之选择。而主观评价的调查分析方法是评估主观感知或知觉的最可靠方法之一。目前,感性评价与方法研究方面,笔者的研究[14-18]除外,学界尚未对内蒙古草原定居住居展开研究。

2 实验研究概要及结果分析

图1 调查区域示意图Fig.1 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 in the surveyed area

笔者于2016年5月深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19-20]牧区(图1),从蒙古包迁入定居住居且仍以放牧为生计的牧民住居中选取20栋,对其进行了测绘、SD法心理评价实验以及基于居住者生活需求和行为机能的生活行为便利度、住宅性能[21]评价实验(图2-3)。

2.1 布局特征分析

呼伦贝尔草原牧民住居一般可分为自建、援建两大类。援建住居是近来的《草原十个全覆盖工程》③或其他地方政府惠民政策支援下,统一设计和建造的标准化住居(图3的01/03/04/06/08/09/14/16住居)。该类住居多数为蓝色坡屋顶,入口设置在左右两侧,整体上坐北朝南、横向布局,其平面布置呈现二行二室或二行三室等特征。而自建住居是牧民根据家庭经济和实际需求,结合所处地势和院落特点进行建造,其朝向自由、布局灵活、平面布置多样等特点。因此,按照建造年代分析,牧民住居呈现出由朝向自由、布局灵活、平面多样性向坐北朝南、横向布局为主要特征的标准化住居方向转变趋势。

图2 研究框架图Fig.2 flow of study

图3 调查研究对象实景与布局特征Fig.3 research object and plane features

2.2 心理实验结果分析

一、心理评价实验以牧民住居为研究对象,以实际居住的牧民为被实验者,进行了29对形容词、7层次的SD法心理实验。其中,1设置为差评值,7设置为好评值,平均值作为综合评价值(或心理量),对显著的评价尺度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图4)。

[现代感的—传统感的]评价尺度的心理量为1.60,位于“现代感的”评价区域内,而[非蒙古式—蒙古式]的心理量为5.65,位于“蒙古式的”评价范围内。由此看到,当前定居住居中草原传统的“蒙古式”空间感已淡化,即草原牧民从游牧到定居转变过程中,“蒙古式的”传统空间氛围逐渐失去其原有本色。[单色的—多彩的]的心理量为2.60,位于“单色的”评价区域内。由于定居住居建设受到周边汉式住居文化影响,其空间色彩已从传统“多彩的”蒙古包空间转变为“单色的”现代居住空间。[难受的—舒畅的]的评价获得了较高的6.75,这一评价反映出草原牧民定居后对住居舒适度的满意度。[难看的—美感的]与[曲线感的—直线感的] 的心理评价值分别为6.40与6.80,均处于[美感的]与[直线感的]评价范围内。草原牧民从圆形住居向方形住居转换,既是居住空间的曲线感向直线感转变过程,且牧民对此现象的认同度较高。

图4 SD法心理评价分析图Fig.4 SD mental experimental data schematic diagram

二、根据心理评价的性质,评价尺度可分为物理量(可称为定量)与质的(可称为定性)两大类。为进一步掌握评价尺度间的定量与定性线性关系,对其进行了相关分析,进一步考察相关系数(P值)显著尺度(表1)。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室内空间的柔和感与空间魅力形成强线性相关关系,空间物理量所产生的美感、多彩感、明亮感、高品质、高度感等空间知觉分别与定性的轻快感、传统感、空间特色、舒畅感、放松感间形成中度线性相关性。

总体来看,29对空间心理评价尺度中,22对评价值位于5— 7的好评区域内,约占总评价尺度的76%。其中,2对位于差评区域1—3之间,约占总评价尺度的7%。

2.3 生活行为便利度与住宅性能的评价结果分析

表1 心理评价尺度的分类Table1. psychological rating scale classification

生活行为便利度和住宅性能[21]评价采用适合于住宅空间的27对评价尺度。其中,差评(不满)值设定为1,好评(满意)值设定为5,对评价实验结果进行了量化处理,并绘制住宅性能和生活行为便利度的分析图(图5)。

一、生活行为便利度的评价分析:在27对评价尺度中[上卫生间]、[洗澡]等生活行为的评价值分别为2.58和2.74,位于差评区域内。说明定居住居虽然配备了一定程度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和设备,但仍与现实需求存在一定差距。[通行移动]的平均值为1.79,位于差评区域内,表明已定居的牧区牧民对住居的可通过性和移动性方面的心理预期与现实存在一定差距。

图5 住居性能和生活行为便利度分析图Fig.5 residential performance, and convenience data analysis

二、住宅性能的评价分析:据评价尺度属性,可分为自然和生活要素两大类。其中,自然要素评价值均分布在好评区域(4—5)内,而生活要素中的“火灾”平均值2.63位于差评(不满)区域除外,其余均位于好评阈值3以上。此结果表明牧民从游牧向定居的转变后,住居品质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2.4 心理量和空间尺度相关分析

为揭示心理评价与空间尺度的内在规律,对心理量与室内空间物理尺度进行线性相关性分析,对P<0.05、P<0.01的部分评价尺度进行如下分析(图6)。[室内高度与安定感]相关性为R=0.506、Y=4.1021X-3.3228;[室内高度与直线感的]的相关性为R=0.463、Y=0.9387X+4.6922;[建筑面积与舒畅感的]相关性为R=-0.627、Y=-0.0153X+8.1362。即,室内高度与空间安定感和直线感成正相关,而建筑面积与空间舒畅感成负相关(60-190 ㎡范围内)。即定居牧民的安定感随着室内高度增高而加强,而空间舒畅感随着建筑面积增加而下降。

在蒙古草原牧区住居的室内高度普遍较低的前提下(高度分布在1.83~2.58 m,其平均值为2.23 m),上述所得结论与高桥鹰志[22]等提出的“容积大的空间未必获得好评”的结论相契合。

图6 心理量与空间尺度相关图Fig.6 simple correlation chart of psychological quantity and spatial scale

2.5 心理量与生活行为便利度的相关性分析

为揭示心理评价与生活行为便利度的内在逻辑,对其进行了线性相关性分析,并对P<0.01的评价尺度进行如下分析(图7)。

[信仰]与[冷暖感]的相关性为R=0.559、Y=0.6632X+3.5368,阈值3与5.5(位于“暖的”区域)相对应;[室内整理收纳]与[冷暖感]的相关性为R=0.537、Y=1.2488X+0.45,阈值3对应4.2(位于“暖的”区域)。也就是[信仰]及[室内整理收纳]等生活行为的便利度与空间[冷暖感]产生中度正相关。另外,[裁缝]与[明暗感]的相关性为R=0.506、Y=0.6004X+3.7561,阈值3对应5.6(位于“明亮的”区域)值; [裁缝]与[愉快感]的相关性为R=0.771、Y=0.3627X+5.1906,阈值3对应6.3(位于“愉快”区域)。即[裁缝]与空间的[明亮感]、[愉快感]成中度正相关。

图7 心理量与生活行为便利度相关图Fig.7 single correlation chart of psychological quantity and convenience

2.6 心理量与住宅性能相关分析

为揭示心理评价与住宅性能的内在联系,对心理量与住宅性能评价值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对显著性为P<0.01的评价尺度进行如下分析(图8)。

[污染]与[阴暗与明暗感] 的相关性为R=0.637、Y=1.1928X+0.9997。其中,阈值3与评价值4.6相对应(位于“明亮的”区域);[灰尘]与[明暗感]的相关性为R=0.601、Y=1.2705X+1.0104,阈值3对应4.8(位于“明亮的”区域);[室内隐私]与[明暗感]的相关性为R=0.500、Y=1.1935X+0.6611,阈值3对应4.2(位于“明亮的”区域); [野兽·害虫]与[明暗感]相关性为R=0.539、Y=0.9908X+2.0571,阈值3对应5.0(位于“明亮的”区域)。即[污染物]、[灰尘]、[室内隐私]、[野兽·害虫]等住宅性能与室内空间的明亮感成正相关。另外,[湿度]与[愉快感]的相关性为R=0.466、Y=1.4006X-1437;[雨水]与[冷暖感]的相关性为R=0.516、Y=1.1627X+0.7842,阈值3对应4.3(位于“暖和”区域)。即[湿度]、[雨水]等住宅性能与空间的[愉快感]和[冷暖感]形成正相关。

图8 心理量与住宅性能相关图Fig.8 single correlation chart of psychological quantity and residential performance

3 结论

本文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牧民住居为对象,对其进行了心理评价、住宅性能以及生活行为便利度评价实验。通过定量与定性的量化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一、定居住居的满意度普遍较高。SD法心理实验、住居性能以及生活行为便利度的评价平均值分别为5.60、4.53、4.56,均处于较满意的评价范畴。其原因不外乎如下几点:首先,本文调查对象位于水草丰美,风调雨顺的草甸草原区域,其自然环境优势明显。其次,该地区受惠于地方政府“退耕还林”之惠民政策,加上人口密度较小等利好因素的叠加,使得牧民生活普遍较富裕。最后,因生活水平的提高,牧民普遍入住砖造住居,其空间舒适度及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但是,[通性移动]的评价值远低于阈值。这一现象说明了牧民从游牧到定居转变后,内心深处仍然渴求游牧式居住空间的通行移动性。在今后的定居住居设计实践中,如何满足牧民的“空间移动性的怀旧现象”是今后研究课题之一。

二、[蒙古式]传统空间氛围正在向[现代式]方向转换。草原牧民的游牧到定居、圆形空间向方形转变是空间的曲线感向直线感转换过程。牧区牧民对此变化的认同度为5.65(最高值为7),这一结果侧面反映出[蒙古式]传统居住空间氛围逐渐失去其原有本色。

三、定量与定性心理评价尺度间具有线性相关性。居住空间的定量与定性线性关系分析表明,空间的柔和感与空间魅力形成强正相关性。因此,在创作中通过空间柔和感的营造,提升其空间吸引力和美的感受。另外,空间物理量所产生的美感、多彩感、明亮感、品质、高度感等空间知觉分别与定性的轻快感、传统感、特色、舒畅感、放松感之间形成中度正相关性。

四、心理评价尺度与空间物理量间具有相关性特征。实验分析显示,随着室内高度增加而空间安定感和直线感增强,而室内建筑面积(60~190 ㎡范围内)的增加而空间舒畅感降低。因此,牧区住居设计和建设实践中,室内高度越高(1.83~2.58 m范围内)越易产生空间安定感。同时,不宜于片面追求超大建筑面积,应该对其进行适度控制。

五、心理评价尺度与住宅性能间具有相关性。 [污染]、[灰尘]、[室内隐私]、[野兽·害虫]环境要素的评价与室内空间明亮感形成弱正相关。还有,[湿度]、[雨水]与空间的[愉快感]和[冷暖感]形成弱正相关。因此,在牧区住居设计与实践中,不能只关注于其形态、色彩等外在因素,而更应该对如何防止或减少污染,平衡通风与密封,个人隐私保护以及防止虫害等环境要素层面。

六、心理评价尺度与生活行为间具有相关性:[信仰]及[室内整理收纳]等生活行为便利度与空间[冷暖感]产生中度正相关。还有,[裁缝]与空间的[明亮感]、[愉快感]成中度正相关。因此,在实践中应该充分照顾空间使用者的生活行为与感受,进而对生活行为进行设计是住居空间设计的重要环节。

综上所述,蒙古草原的定居住居建设实践受到牧民独特的空间心理、空间感受、住居环境要求以及生活行为便利度的影响。因此,须通过从使用者视角对其进行进一步量化研究,掌握其内生规律。

注释:

① SD法心理评价实验也可称为语义法心理评价实验。

② 此图在百度地图基础上加工而成。

③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为提高和改善全区农牧民生计而开展的一项惠民工程。

猜你喜欢
牧民尺度阈值
牧民的遗嘱
牧民歌唱冬奥会
财产的五大尺度和五重应对
甘南牧民 赵云雁
小波阈值去噪在深小孔钻削声发射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商人买马
基于自适应阈值和连通域的隧道裂缝提取
比值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及阈值确定(插图)
宇宙的尺度
室内表面平均氡析出率阈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