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内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5-24 02:24刘小强
医药前沿 2021年5期
关键词:淀粉酶腹痛内科

刘小强

(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 重庆 408400)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内胰酶异常激活后,出现胰腺组织水肿的炎症反应,属于常见急腹症的一种,患者多表现为发热、恶心、腹胀、急性腹痛等症状,病情严重者也会出现肠麻痹、黄疸、皮下血瘀、休克等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存在极大不良影响[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暴饮暴食,工作压力大等,均导致急性胰腺炎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危害性较大。目前,临床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推荐,西医常规治疗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可使胰腺分泌量减少,避免患者出现继发性损伤,可有效降低病死率。但是,急性胰腺炎防治与安全性方面西医治疗效果并不可理想。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2],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胰腺炎,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治疗,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更高。因此,本文特选择70 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入组,对急诊内科治疗中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时间为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入选病例为我院急诊内科收入的急性胰腺炎患者70 例入组,以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病例35 例,男性20 例,女性15 例,年龄27 ~67 岁,平均年龄(41.29±3.57)岁,类型:轻度胰腺炎15 例,非胆源性胰腺炎7 例,胆源性胰腺炎13 例;一组为观察组,病例35 例,男性18 例,女性17 例,年龄24 ~68 岁,平均年龄(43.16±1.59)岁,类型:轻度胰腺炎11 例,非胆源性胰腺炎10 例,胆源性胰腺炎14 例;两组间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确诊为急性胰腺炎,符合临床诊断标准;(2)B 超检查提示,胰腺边界模糊,胰腺偏大;(3)存在恶心呕吐、腹部疼痛、胀气等表现;(4)知情自愿下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疾病、传染性疾病患者;(2)不配合治疗或未完成全部治疗方案者;(3)合并其他严重心脑肺并发症。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入院后立即连接呼吸仪,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包括脉搏、呼吸、血压、体温、意识状态等,对腹部体征进行观察,监督患者禁食,针对营养不良风险高的患者给予相应营养支持,以肠道外营养为佳,行胃部减压,给予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给予乌司他丁抑制胰酶,静脉注射方式给药,给予胃黏膜发挥保护作用,患者肠胃功能恢复正常后,可食用易消化的食物,从流质逐渐过渡到普食。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立即采取外科手术治疗。

观察组实施急诊内科综合治疗,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失衡情况,进行体液复苏,立即连接心电监护仪,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监测,给予充足的肠道营养支持;给予0.1 mg 奥曲肽,皮下注射,每日2 次,进行腹腔血液过滤。给予穴位注射治疗,利用5 mL 无菌注射器抽取新斯的明2 mL 与生理盐水2 mL 混合稀释,对局部穴位表面皮肤进行常规消毒,主要消毒膝外缘下方3 cm 处,于足三里处针刺进入,撵转进针,控制在3 mm 左右,回抽无气体或血液后,将2 mL 注射液快速直接注入到穴位内,然后迅速拔针,每日1 次,患者排气后停止针刺治疗。治疗效果不佳者,立即采取外科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患者的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与腹痛消退时间,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腹部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消失,B 超检查提示胰腺正常,血尿结果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腹痛、肿胀症状有所好转,B 超检查提示胰腺表现趋于正常,血尿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未改善,血尿无任何好转。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选用软件SPSS 24.0 处理本文涉及的统计学数据,计量资料描述方式为(±s),行t检验;计数资料描述方式百分数,行χ2检验;P<0.05 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腹痛与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腹痛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对比差异显著。见表1。

表1 两组间腹痛与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对比(± s,d)

表1 两组间腹痛与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对比(± s,d)

分组 例数 腹痛消退时间 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观察组 35 4.75±0.89 4.96±0.74对照组 35 6.19±1.08 6.18±1.05 t 6.0874 5.6187 P<0.05 <0.05

2.2 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对比差异显著。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3.讨论

急性胰腺炎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由于胰腺消化异常,大量胰酶被异常激活,渗透进入胰腺壁与管壁外侧,胰腺消化异常而出现化学性炎症反应所致[3]。调查发现,不同地区急性胰腺炎类型存在一定差异,国外多见酒精性胰腺炎,而我国胆源性胰腺炎最为常见。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因素为高脂血症,同时胰腺损伤、高钙血症、内镜胰胆管造影术与药物也会诱发此病。急性胰腺炎起病急,腹部可感到剧烈疼痛,病情严重者疼痛症状可影响至背部,患者也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表现症状[4]。急诊科医师再临床诊断时必须对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进行鉴别诊断,配合CT、B 超等影像学方式进行准确诊断,避免漏诊、误诊等情况发生。

急性胰腺炎多采用醋酸奥曲肽治疗,属于抑制类药物,作用效果与生长素较为类似,具有较长的半衰期,生理活性活跃性较高,静脉注射给药后,可减少胰腺相关酶与组织液的分泌量,对胰腺细胞发挥保护作用。临床研究发现[5],相比于常规治疗而言,急诊内科治疗在急性胰腺炎治疗总的总有效率大幅提升,证实,临床治疗效果与临床症状方面,急诊内科治疗更优异。治疗期间,观察到患者胰腺组织周围存在液体时,及时开展穿刺引流,可避免炎症发生,更好促进患者康复。治疗期间利用B 超检查,显示胰腺坏死患者者,超声引导下穿刺,观察坏死类型,针对无菌性坏死患者开展急诊内科治疗,感染性坏死患者则需立即采取外科手术治疗[6]。

中医学将胰腺炎归属于“腹痛”“胁痛”等病症范畴,主要表现为肝郁气滞,脾胃湿热蕴结为主,原因分析,主要与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导致,肝胆脾胃功能失调,疏泄不利,湿热瘀结于中焦,进而引起血瘀、邪热壅塞。临床研究发现,相比于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急性胰腺炎治疗总疗效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疗效更理想[7]。临床动物实验证实,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后粒细胞、巨噬细胞释放后,会释放出大量炎性介质,造成组织器官损伤。急诊内科康复治疗期间除了给予禁食、肠内营养等基础对症支持治疗,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痊愈。穴位注射治疗时,新斯的明属于胆碱酯酶抑制剂的一种,可促进胃肠平滑肌兴奋,促进肠道蠕动,其中对结肠运动的刺激作用更明显,可促进患者肠内容物加速排出。足三里作为足阳明胃经的主穴,主治胃肠疾病,范围广,无副反应。经足三里穴将新斯的明直接注入,可使胃肠道黏膜微循环有效改善,血流灌注量增大,进而刺激胃肠激素分泌,可最大程度提升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效果而言,观察组患者接受急诊内科综合治疗,可缩短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快速消除腹痛症状,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升。患者病情康复后,也需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适当运动,提升自身免疫力与抵抗力,做好日常自我保健,从而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率。

综上所述,急性胰腺炎患者接受急诊内科综合治疗,可使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提升,促进临床症状与体征恢复,对患者早日康复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可作为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案。本文研究尚有不足,例如样本含量少、研究实践较短,仍有待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延长病例观察时间,以进一步观察了解急诊内科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猜你喜欢
淀粉酶腹痛内科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异淀粉酶法高直链银杏淀粉的制备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α-淀粉酶的基因改造与菌种选育研究进展
α-淀粉酶的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Bacillus subtilis ZJF-1A5产中温α-淀粉酶发酵工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