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洛尔联合低剂量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1-05-25 08:53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11期
关键词:艾司胺碘酮洛尔

张 宇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心内二科,辽宁沈阳 110000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老年人群是高发群体,冠心病是发病率极高的心血管系统疾病[1],机体冠状动脉发生硬化造成血管阻塞和管腔狭窄,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缺氧坏死,心律失常是冠心病常见的临床表现[2],患者表现为胸闷、心悸、头晕、心肌无力等,临床常采取吸氧、利尿、强心等基础治疗,药物常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其中胺碘酮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其对冠状动脉具有良好的扩张作用,能有效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但单纯使用胺碘酮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对于病情复杂或严重者,用药有局限性[3]。为进一步分析患者疾病的危险因素,加强治疗效果,本研究拟探讨艾司洛尔联合低剂量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心内二科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60 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2 例)与对照组(28例)。观察组中,男18 例,女14 例;年龄57~70岁,平均(64.6±3.5)岁;体重指数(BMI)21.5~29.0 kg/m2,平均(24.9±2.2)kg/m2;病程2~9年,平均(5.9±1.9)年。对照组中,男16 例,女12 例;年龄57~70 岁,平均(64.0±3.9)岁;BMI 21.5~29.0 kg/m2,平均(23.5±1.8)kg/m2;病程2~9年,平均(6.3±2.0)年。纳入标准:①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4];②合并心律失常;③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非冠心病引起的心律失常者、急性冠脉综合征再灌注性心律失常者;②重要脏器严重病变者;③精神疾病者、血液系统疾病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胺碘酮(杭州赛诺菲公司,生产批号:9A080)口服治疗,初始剂量0.4~0.6 g,1 次/d,治疗14 d,而后依据患者病情,减少剂量至0.2~0.4 g,1 次/d。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艾司洛尔(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8120041EF)0.50 mg/kg 在1 min内静脉注射完毕,随后观察患者身体2 min,若效果良好以0.05 mg/(kg·min)维持静脉滴注,若效果不佳则需逐渐递增,至高不超过0.30 mg/(kg·min)。两组均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本研究检测心功能指标和心电图指标,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①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②心电图指标:心率和Q-T 间期。③疗效评价:相关症状显著改善,机体各项指标恢复正常,为显效:相关症状改善,机体各项指标显著改善,为有效;症状与机体各项指标无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患者的心功能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DV、LVESV低于治疗前,LVEF 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DV、LVESV 低于对照组,LVEF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的比较(±s)

组别 LVEDV(mL) LVESV(mL) LVEF(%)观察组(n=32)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对照组(n=28)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159.92±30.24 92.58±22.17 9.810<0.05 97.52±12.21 60.77±7.62 13.950<0.05 29.60±6.49 49.29±8.40 3.770<0.05 t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P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t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P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158.07±32.84 121.49±26.84 4.560<0.05 0.231>0.05 4.541<0.05 99.01±11.15 77.30±11.53 7.160<0.05 0.491>0.05 6.533<0.05 29.54±7.52 35.76±8.25 2.950<0.05 0.030>0.05 6.087<0.05

2.2 两者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者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n(%)]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和Q-T间期值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率、Q-T 间期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指标的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指标的比较(±s)

组别 心率(次/min) Q-T 间期(ms)观察组(n=32)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对照组(n=28)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94.79±11.20 66.58±7.22 11.971<0.05 85.92±6.25 62.97±6.20 14.754<0.05 t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P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t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P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92.80±12.18 80.02±8.17 4.933<0.05 0.645>0.05 6.741<0.05 84.91±6.27 77.77±6.23 4.579<0.05 0.570>0.05 5.220<0.05

3 讨论

冠心病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多数患者合并一定程度的心律失常,该疾病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微循环障碍诱发[5],患者发生急性心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心肌电的稳定性,降低了室颤阈值,易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6],患者表现为胸闷、心悸、头晕、心肌无力等,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若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甚至发生猝死。

胺碘酮是含碘的呋喃衍生物,进入身体后,能通过抑制钾离子通道,延长心肌组织动作电位时间,增加房室结的有效不应期[7],扩张血管,阻滞钠离子内流,减轻负性肌力作用,抑制心房心肌传导纤维速度,调节窦房结自律性,改善心律失常[8]。它作为广谱多通道阻滞剂,广泛应用于抗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静脉给药具有急性电生理作用,口服给药具有慢性电生理作用,静脉给药主要发挥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但单纯使用胺碘酮无法满足医疗需要[9]。

艾司洛尔是一种新型的β 肾上腺受体阻滞剂,在体内分布和消除均十分迅速[10],结合患者体内的心肌细胞β 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心肌细胞兴奋性,阻滞体内β 肾上腺素能受体,降低交感神经兴奋,减少心肌耗氧量,发挥控制心律失常作用[11],艾司洛尔分布半衰期仅2 min,清除半衰期为9 min,应用于临床麻醉的围术期,具有负作用相对小的优点,是麻醉师控制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常用药,它可用于心肺功能正常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艾司洛尔能增强迷走神经张力,加强心电稳定性,因此也具有保护心血管系统作用,可用于伴高血压、心绞痛、交感神经张力亢进或者临床状况不稳定的危重患者[12]。

本研究中,较单独使用胺碘酮使用艾司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的患者LVEDV、LVESV 得到更好改善。LVEDV、LVESV 是评价冠心病和心脏功能损伤的重要指标,LVEF 是描述心脏射血功能的指标[13],且治疗后患者的心率明显下降,Q-T 间期变短,Q-T 间期是反映心室复极过程的重要指标,Q-T 间期能预测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心血管事件[14],该指标的升高可导致局部心肌电生理特效发生病理改变。本研究结果证实在艾司洛尔联合胺碘酮用药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LVEDV、LVESV 低于对照组,LVEF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律失常得到明显缓解,观察组患者心率、Q-T 间期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姚毅等[15]的研究结果相同。

综上所述,使用艾司洛尔联合低剂量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能发挥协同作用,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疗效确切,是较为理想的用药方案。

猜你喜欢
艾司胺碘酮洛尔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5例临床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拉贝洛尔联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普萘洛尔修复即刻消退产生的二次创伤*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不同剂量艾司奥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