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教育联合优质护理在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2021-05-25 08:53徐明霞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11期
关键词:服药意义差异

徐明霞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江西九江 332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可预防、可治疗的疾病,以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为特点。该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气流受限常呈进行性加重,且多与肺部对有害颗粒或气体、主要是吸烟异常炎症反应有关。需坚持长期规范化治疗才能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在治疗期予以合理的优质护理干预较为关键[1]。而老年COPD 患者机体各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加之对疾病认识不足,易导致患者出现不按时服药、不遵医嘱等行为,严重影响预后,自我管理教育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2]。基于此,本研究分析自我管理教育联合优质护理在社区老年COPD 患者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2月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0 例老年COPD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0 例。对照组中,男15 例,女5 例;年龄63~80 岁,平均(68.75±2.42)岁;病程3~10年,平均(5.74±1.38)年;体重指数17~25 kg/m2,平均(23.02±2.02)kg/m2。观察组中,男16例,女4 例;年龄62~80 岁,平均(68.71±2.48)岁;病程2~10年,平均(5.71±1.41)年;体重指数17~26 kg/m2,平均(23.09±2.10)kg/m2。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3]诊断标椎,经胸部CT 与痰培养检查确诊者;②处于急性加重期;③患者及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者;②伴有免疫缺陷性疾病者;③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④合并沟通意识障碍者;⑤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优质护理。①患者保持环境舒适、整洁,保持温度、湿度适宜,避免喧闹;②健康宣教:患者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注意劳逸结合,根据患者情况指导选择合适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注意气候变化,提前做好防护工作,采取保暖,通风、降温措施,预防感冒;尽量保持标准体重,勿贪饮食;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忧虑、烦恼、愤怒等不良情绪刺激,采取一对一面谈、注意力转移法、情志护理促使患者保持正常心态,减少疾病的发作。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我管理教育,具体措施如下。①结合患者情况对疾病机制、COPD加重的危险因素、饮食禁忌事项、用药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等进行宣讲。②结合患者情况针对性使用振动排痰机,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排痰操作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用简单易懂语言描述,辅导内容采用图文宣传页,方便患者及家属随时浏览,帮助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使其在排痰时更有效地配合护士;③呼吸康复训练指导:示范指导患者双手放松置于两侧,交替上下摆动,交替呼气和吸气,10 min/次,2 次/d,向患者解释合适身体锻炼对疾病重要性,指导教导患者每天坚持锻炼。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自护能力:护理前与护理30 d 后,分别采用自制《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对两组的自护能力进行评估,该量表克伦巴赫系数为0.842,重测效度为0.802,总分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护能力越强。②心理状态:护理前与护理30 d 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4]、抑郁自评量表(SDS)[4]对两组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SAS 分界值为50 分,SDS 分界值为53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心理状态越差。③遵医行为:比较两组的遵医行为,包括按时服药、遵医服药、适度锻炼。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自护能力评分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自护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0 d 后,两组的自护能力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的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自护能力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自护能力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t 值 P 值观察组(n=20)对照组(n=20)t 值P 值62.73±5.05 62.85±4.97 0.076 0.940 81.64±2.73 70.83±3.56 10.776 0.000 14.731 5.838 0.000 0.000

2.2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0 d 后,两组的SAS、SDS 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的SAS、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的比较(分,±s)

与本组护理前比较,aP<0.05

组别 SAS 评分 SAS 评分观察组(n=20)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n=20)护理前护理后71.22±3.25 32.16±3.02a 73.15±4.02 33.02±3.33a t 护理前两组比较值P 护理前两组比较值t 护理后两组比较值P 护理后两组比较值71.75±3.16 41.25±3.16a 0.523 0.604 9.300<0.001 72.96±3.96 42.20±3.09a 0.151 0.881 9.037<0.001

2.3 两组护理后遵医行为的比较

护理30 d 后,观察组的按时服药18 例(90%)、遵医服药19 例(95.00%)、适度锻炼17 例(85.00%),高于对照组的12 例(60.00%)、13 例 (65.00%)、11 例(5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遵医行为的比较[n(%)]

3 讨论

COPD 的反复发作导致患者肺功能下降,影响患者健康。以往对老年COPD 患者的护理着重于急性加重期干预,易忽视稳定期护理,而近年临床更注重于稳定期的防治[4]。由于该疾病患者无法在医院长期治疗及护理,故社区成为防治的主要场所,制定有效的社区管理及护理措施并实施对老年COPD 患者较为重要[5-6]。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30 d 后,两组的自护能力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的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0 d 后,两组的SAS、SDS 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按时服药、遵医服药、适度锻炼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自我管理教育联合优质护理可提高社区老年COPD 患者自护能力,减少负面情绪,强化患者遵医行为。分析原因在于,优质护理中优化病房环境让患者从内心深处感到舒适;予以健康宣教促使患者提高对疾病认知,更好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耐心听取患者倾诉,向患者及家属针对疾病仔细解释可消除患者顾虑,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不仅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还有助于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对强化遵医行为有积极作用[7-9]。

自我管理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指患者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调整自身行为以达到所预定模式的自我实现过程[10]。只有在目标实施中经常自我检查和分析才能及时掌握目标状态,发现实施的问题,从而便于采取措施解决。对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可有效调节患者自护行为,使遵医行为得以提高,而促进患者康复[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提高自我管理教育可改善患者遵医行为,改善自护能力,这与方珍等[13-15]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在自我管理教育中,医护人员详细宣教,可加强患者的疾病认知,改善患者行为;对振动排痰机操作方法等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解释,可使患者在使用振动排痰机排痰时能有效地配合护士,提高治疗效率;指导老年患者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可更好调动患者治疗的积极性,促进治疗的依从性。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缺陷,首先样本量偏小,只有当样本量足够大才使研究结果更有说服力和概括性;其次自护能力是根据患者主观自述,患者在回答时可能存在细微偏差,故在将来的研究中尽可能扩大样本量,进行更客观的测量和评估分析。

综上所述,自我管理教育联合优质护理可提高社区老年COPD 患者自护能力,强化患者遵医行为,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服药意义差异
一件有意义的事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有意义的一天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生之意义
找句子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