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与建设的探究

2021-05-28 01:55刘佳欢沈阳化工大学
长江丛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班委会团支部团干部

■刘佳欢/沈阳化工大学

一、新形势下高校班级团支部活力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团员的团员意识淡薄,身份认同感不强

团员有身份无意识,团员意识出现淡薄化趋势。大学阶段团员身份过于普及,班级“全民团员”的情况广泛存在,部分支部团员比例已接近100%。很多学生都是因高中成绩优异、表现突出而加入共青团组织。由于高中学业压力大,学校不重视课外活动的举办,他们几乎没有接受过团组织的系统教育,对团组织和支部形式的意识很模糊,所在的支部也很少组织活动。进入大学校园后,每个团支部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团员,很多团员并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团员身份,突然需要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参与活动,令他们一时难以接受,导致活动开展效果不好。学生团员意识不够强,对团组织感情淡薄,缺乏归属感,支部内团员的荣誉感不足。在团支部活动开展时,支部团员未能充分融入到活动前期的策划和讨论阶段,因此在活动的参与上也存在抗拒心理,较为被动,参与度、积极性较低。

(二)缺少支部建设经验,团支部组织体系不明确

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多数工作均以班委会为单位开展,班级重要通知如奖助贷评定、评优评先、学习成绩统计等均主要由班委会牵头开展,从而致使团支部的重视程度低于班集体的情况普遍存在。同时,高校班级和团支部的建设虽然联系紧密,但过于突出班级建设的主体作用,而忽视了团支部的基础工作,从而使团支部自身缺乏凝聚力。甚至把团的工作看作是班级工作的补充,团支书对班级日常情况不够了解,和班级同学交流不够充分,为团支部活动的开展也带来了困难。

而部分高校的团支部建设和班委会建设发生重叠,有些将班委会和团支部混为一谈。团支部、班委会学生干部职责分工不明晰,界限模糊。导致支部团员在开展活动中对组织领导不明确,将班级日常活动误解为团支部活动,所以出现大量团员对“三会两课一制”不明确,将主题团日活动视为班集体活动的现象。

虽然班级团干部包含团支部书记、副团支部书记、宣传委员及组织委员,但学校团委和学院老师在对接相关班级团工作时往往直接对接团支书,在举行团支部活动时,时常会出现团支书无法将工作分解到其他班级学生干部,造成一人独揽工作、其他班级干部参与度不高、或出现对工作应付了事等情况。长此以往可能导致团干部间产生矛盾,影响团干部积极性及团支部的内部团结等影响。

高校团支部工作多是围绕团费收缴、团员管理、按学校规定开展团日活动、参与团日活动评比等,工作内容趋于单一化,工作时间呈间断性,导致团支部核心地位不够突出。团支部功能缺失,使得其作为党的后备军的思想引领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弱化了团支部对于共青团员的思想教育作用,基层团支部“思想阵地”的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三)团干部素质参差不齐,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班级共青团干部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政治理论基础不够扎实。目前部分团干部对国际、国家政治形势政策关注不够,对团的理论知识掌握不足,个别存在当干部为加学分、评优评先的想法,工作态度和政治素质需要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团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也有待改进。个别团干部不能平衡学习、工作和个人生活的关系,在班级工作中组织协调能力不够,缺乏对班级同学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上级团组织也缺乏对基层共青团干部系统的培养,或是培训内容流于表面,未能深入,使得培训效果不佳。部分团干部缺乏必要的综合素质、政治理论水平、工作能力及主动性,无法有效的组织支部成员进行有效的学习、讨论,有创造性地开展相关活动。同时,对基础团务工作业务的不熟练,也会直接影响到团支部活动完成的效率、团支部整体的先进性。

二、新形势下高校班级团支部活力化建设的提升建议

(一)增强学生的团员意识教育,加强团的知识的理论提升

高校大学生作为党的后备力量,需要团的先进思想进行引领,团支部要通过团课系统地开展团的基本知识学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统一团员思想认识,明确团员权利和义务,举办重温入团仪式等活动明确入团初心。结合重要纪念日、重大党团节庆日、两会召开、中央领导人的讲话等重要契机,每学期开展三次以上主题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坚持班级团支书—院级分团委学生干部—专业辅导员老师三级联动,努力举办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主题思想活动。充分发挥班级团支部成员的积极性,实现思想引领活动的长效机制,提升广大学生团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展现党的先进思想对团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加强团支部组织建设

第一,在“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下,要对班团关系进行重新梳理,强调团支部的核心地位,团支部要完善支部委员会的岗位建设,辅导员应进一步明确团支部书记、团支部副书记、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的工作职责和分工。团支部作为先进团组织在组织建设上对班委会工作应具有指导作用。二者应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补充。基层团支部和班委会在日常活动上协调开展,明确各自的工作类型,尽量发掘广大团员的能力,让每位团员都能够做好工作,使团支部的效力最大化。第二,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夯实工作基础。高校院系团组织要加强对基层团支部的各个组织环节的宏观指导,开展团干部学习大会,保证其思想上的统一性、行动上的一致性,又要注重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各团支部每次开展活动要认真组织填写《团员登记表》,做到各团支部对团员数的动态把握;认真记录《团支部工作记录手册》,做到学期初有工作计划,各项活动有记录,学期末有总结;必要活动内容上传至“智慧团建”系统中。要形成团员大会制度和支部委员会民主选举制度;按时收缴团费,以加强团籍管理,增强团员的组织观念;建立健全的团的组织生活制度,定期开展民主生活会,组织团内批评与自我批评;落实推优制度,坚持从思想先进、积极参加团组织活动的团员中选评“优秀团员”,推荐优秀团员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吸引更多的青年向党组织靠拢。只有完善团内各项规章制度,使得团支部日常工作有序进行,才能推动团支部的建设,夯实高校团组织的工作基础。第三,优化考评机制,促进组织建设。完善团支部的评价考核体系,建立《团支部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指标》,增强团员意识,强化团干部的工作作风,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带动广大团员青年积极争先创优。建立健全活力团支部建设体制,创办“五四红旗团支部”、“活力团支部”等评比活动,为团支部各项工作的开展创建制度环境。通过评比、表彰、交流等方式,形成上下互动、互相学习的良好工作局面,创建一批具有示范性的基层团支部,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带动团支部建设。

(三)加强支部干部的培养,以榜样为引导,发挥组织能力

高校基层团支部中的学生团干部的综合素质对团支部开展工作的能力水平有着决定性作用。重视对团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工作,探索民主选举与公平竞争的方式选拔团干。院系在选拔学生团干部时,要注重选取理论素养较高,思想素质较好的优秀分子担任团干。明确学生团干部的工作职责。团支部书记负责定期召开支部委员会和团员会议,根据团支部的基本情况,严格传达上级指令,计划好团支部的日常工作;做好“三会两制一课”(支部团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团小组会、团员教育评议制度、团员年度团籍注册制度、团课)工作;开展丰富有益的团日活动,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做好党员的推优选优工作。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要积极协助支部书记的工作,做好支部生活会等方面的工作。及时开展团支部书记例会,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理论培训,定期开展专题培训、素质拓展、团支书交流会等,提高团干部的工作能力,明确工作职责,提升工作效率。在团员青年中树立先进典型,举办“魅力团支书”、“优秀团干部”等评比活动,在支部中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增强基层团支部活力与战斗力。

(四)创新活动形式,打造团支部特色品牌,开展具有团味的团日活动

积极响应学校团委和院系的号召,创新开展团支部活动。以主题团日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为载体,结合五四、十一 、一二九等重要时间节点、中央重要讲话精神,开展支部活动活动,结合时代特色,与时俱进,丰富活动开展形式。同时,团支部应以团员的需求为中心,致力于寻找团员兴趣、喜好与活动主题的契合点,广泛吸收青年团员的意见与建议,倡导班级团员参与到活动设计中来,培养青年团员的主人翁精神,扭转青年团员被动参与活动的情况,以此提升活动的参与度和吸引力。精心谋划设计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团日活动,以促进团员青年成长成才。通过新媒体时代下的宣传优势,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团支部的活力内容和理念,积极投稿外媒,扩大社会影响力,真正意义上打造团支部特色品牌。

三、结语

基层团支部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团组织的领导下,全体团员在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共同努力。团支部和班委会一体化运行,协同合作,形成合力,不断完善班团集体建设,增强团支部的活力和凝聚力,真正发挥基层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猜你喜欢
班委会团支部团干部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名单(共四百三十一个)
电子版委会表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工匠精神”指引下的中职院校班级团支部和 班委会一体化问题及策略研究
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四策略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协调工作机制研究
中学团支部希望得到指导
百名专业团干成才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