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出导向法”的中职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研究

2021-05-28 01:55施琳莉南通开放大学
长江丛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控制组产出导向法导向

■施琳莉/南通开放大学

一、社会和教学需求

中职院校英语阅读的教与学都存在着突出问题:一是,中职学校学生生源不够好、学生的英语基础差、英语学习没有兴趣,而且长期以来英语阅读教学都只侧重应试,而不是应用,导致英语阅读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一度不被重视。二是,在常规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普遍是将阅读题按照“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的教学步骤进行。这种传统的讲授法,完全不符合“以应用为目的”,达不到课程要求的阅读教学目标。这两点导致中职英语阅读教学效果不高,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中,阅读理解部分失分过多。因此,将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应用于学生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促进英语考试成绩的提高,得到师生们的一致关注。

作者在一线从事了多年的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的辅导教学工作,特别是阅读教学工作。平时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对各类试题中的阅读部分一直很重视,对学生完成阅读试题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清楚阅读能力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而且,在学习和工作期间,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也进行了多年的观察并有了深入的了解;对国内外的各种任务型教学理论进行了初步的学习和研究,并对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过程也作了初步的观察和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

(1)国外研究。国内外学者们发现,在教学过程中,输入和输出是紧密相关的。Krashen认为“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能够促进语言输出的;Swain提出“输出假设”,发现语言输出也能够促进语言输入;Stephens则指出,语言输出、语言输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Swain(1985)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接受充足的语言输入后,但缺少相当的机会来运用目的语,基于此Swain提出了对可理解性输入假设的补充和改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可理解性输出假设,并详细阐明了“输出假设”的三大基本功能。①注意功能(the noticing function);②假设检验功能(the hypothesis-testing function);③元语言功能(the metalinguistic function)。

(2)国内研究。2008年,文秋芳教授根据Swain提出的“输出假设”理论,结合“学用一体”的概念,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经过理论的不断研究发展,2013年,文秋芳教授首次尝试将“输出驱动假设”运用到高校英语课堂中,很多高校教师也受到影响开始关注这一假设。2014年,文秋芳对该假设再次进行修订,改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2014年10月,文秋芳在“第七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上,将正式命名这一假设为“产出导向法”——POA(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齐平(2016)以“产出导向法”为理论基础,研究可选择性输出语言对口语产出能力的影响。从实验结果看,“产出导向法”的确实对激学生将已习得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应用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意愿,在日常生活和职场生涯中能达到自如应用的程度,学生能进一步提高可选择性输出语言的效率,提升学生口语应用的能力。张文娟(2016)以“产出导向法”作为研究依据,在实践课堂上做了三周的教学实验。发现在以教师为中介的“促成”后,学生英语语言产出的质量得到大大的提高。谢颖怡(2017)根据“产出导向法”,在高职护理英语课堂上,将阅读和口语相结合,并模拟真实的医院护理情景,结合了一体化情景教学。研究表明,口语输出任务同阅读结合的练习,能提高学生学习听说的效率,学生的积极性也一并得到提高。张文娟(2016)以“产出导向法”作为研究依据,在实践课堂上做了三周的教学实验。发现在以教师为中介的“促成”后,学生英语语言产出的质量得到大大的提高。目前有6名博士致力于“产出导向法”的研究。有30名左右的英语教师在中国外语教育基金的支持下,对POA教学法进行实践研究。有300多篇相关研究的论文发表。(文秋芳,2019年)

三、产出导向法在中职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研究者任教的中等职业技术学院的两个平行班学生。其中工程造价班为控制组,市场营销班为实验组。两组学生在许多方面具有可比性。一是所有研究对象均参加了高中的入学招生考试,英语中考成绩基本位于中下水平。二是两个班的学生人数相当,男女比例也基本相当。

(二)教学实验过程

1、前测

对控制组和实验组进行相同题目的阅读测试。前测试卷选用2017年6月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B级阅读真题,时间30分钟。目的是检查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确保两组学生英语阅读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是我校学生毕业前必须通过的考试,是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是往届学生在考试中普遍阅读得分偏低,故选择其中真题对学生进行测试。

2、教学实验阶段

时间为8周,每两周一次阅读课,在控制组实施传统阅读教学法,在实验组实施“产出导向法”导向阅读教学法。(1)实验组——产出导向法。①驱动(Motivating):借助视频、音频和图片等材料,直观地介绍阅读材料的背景和要素,学生根据阅读材料,按照给出的话题进行讨论。②促成(Enabling):促成教学,可以从“内容”、“语言”和“结构”三个方面,让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邱琳,2017)学生无论选择了内容或语言形式还是话语结构,选择的结果是否合适,教师都应该进行即时检查,了解学生选择性学习的成效。(文秋芳,2015)内容促成:概括阅读材料的主题观点,以及各个段落的主旨大意;语言促成:设计信息填充题,锻炼学生信息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结构促成:设计半结构式填空题,学生通过练习把握文章结构。③评价(Assessing):教师布置评价任务,学生分组讨论,全班分享;师生合作评价典型样本;布置课后作业,师生课后评价产出成果。(2)控制组——传统阅读教学法。阅读前让学生进行热身训练,介绍文章背景;阅读中让学生浏览全文,学习生词、语言点,完成阅读理解选择题;最后在阅读后巩固所学知识,完成课后练习。

3、后测

控制组和实验组学生进行相同题目的阅读测试。后测题目为2017年12月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B级阅读试题,测试时间为30分钟。依旧选择真题来进行后测,目的是控制测试的难度、题型、时间和测试形式同前侧保持一致。

四、教学结果与讨论

通过前后测发现,实验组的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成绩得到提高,而控制组的学生则没有明显提高。说明POA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各类英语考试中,阅读部分一直是中职院校学生的一个薄弱环节。在对学生进行英语考试阅读辅导时,往往是用的传统的“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的教学模式。在教法上,教师主要通过讲解例题,阐明一定的理论、传授某些技巧的运用,然后对阅读文本进行研读,再进行适当的课堂练习,最后布置课外作业。

目前对POA教学法应用于阅读教学的研究还不是很多,但是对将POA教学法应用于中职英语阅读课堂的研究暂时还没有。因此,研究者的创新之处就在于把“产出导向法”引入到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来,并且对中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再把这样的模式应用于教学中进行,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各类英语考试中,阅读部分一直是中职院校学生的一个薄弱环节。在对学生进行英语考试阅读辅导时,往往是用的传统的“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的教学模式。在教法上,教师主要通过讲解例题,阐明一定的理论、传授某些技巧的运用,然后对阅读文本进行研读,再进行适当的课堂练习,最后布置课外作业。这样的阅读教学显然滞后于阅读理论的发展,也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取得的学习效果甚微。而运用POA教学法进行阅读辅导教学有望改变这一状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的成绩。

五、结语

在研究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一是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分析是否正确合理,对现有阅读教学分析是否合理,其相对应的阅读教学效果的分析是否正确,如果这两项分析不合理、不正确,那么得到的数据分析也会产生偏差,得到的结论可能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甚至有可能是错误的,因此要对相应的理论和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透彻的学习分析;二是对POA教学法的把握是否到位,如果不到位,那么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也不一定能用于实际的阅读课堂中来。可见有必要对POA教学法、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大纲内容和中职阶段学生的特点进行仔细、透彻的分析,做好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对于自身理论欠缺和进行实证研究的经验不足的问题,拟通过有效途径多方虚心请教,多阅读,把自身的各方面的不足降到最低限度。另外,要多查资料、多阅读,更深刻地了解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产出导向法,将教师中心论地特色,结合了学生中心论的优势;强调对学生学习自主能力的培养,又对因为过于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导致的学习目标不清晰、学习效率低下、学习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等等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再次强调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本文尝试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来,探究同传统阅读教学法相比,POA更能提高中职学生的阅读理解成绩。未来还可以在英语阅读不同题型的分数提高进行分类分析,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猜你喜欢
控制组产出导向法导向
坚持服务导向 凝聚侨心侨力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给商品起名字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七年级外来务工子女负性情绪调查与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研究
产出导向法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尝试
犬只导向炮
浅论“产出导向法”研究及其应用
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