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常态”下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路

2021-05-28 01:55闫存梅中共玉门市委党校
长江丛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常态新常态党员

■闫存梅/中共玉门市委党校

在“新常态”下如何保障党的先进性,如何进行党建工作,如何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是摆在党员面前的艰巨任务,只有与时俱进的转变思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做法,才能够倾听人民的心声,才可以使“新常态”下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还需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可操之过急,但也不允许出现懒政怠政的情况发生,要以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进行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

一、什么是“新常态”

新常态这个概念是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的明确概念。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不是一种消极的下行的常态化,而是一种新业态的体现,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运用高科技、网络进行经济运作,新常态下催生了新业态如网络直播、网络购物平台等,新业态的诞生促进了我国新常态下的经济转型与经济运行步伐。新常态是一种我国经济建设迈入新阶段的体现,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发展科学力量,完善企业产能转型、产品转型是新业态下经济形势对于企业以及个人的要求。我国将长期处在初级的社会主义阶段,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观点,邓小平同志同时指出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经济的任务目标,现在我国依旧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期阶段,新常态的提出世界和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所做出的重要战略判断,指引我国迈向更高级的经济发展阶段。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于中外经济发展形势进行科学研究讨论,对于我国经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集中考虑,从而提出了新常态这一战略性判断。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新常态下要求个人、及社会需要对新常态下的经济市场作出认真仔细的考虑,顶住经济下行带来的压力,经济下行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经济下行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顶住压力促进企业转型,有生产制造变为创造,由原来的粗放型加工变为现在的精细化数字化集成化加工体系。习近平同志还强调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引起了国内外对新常态的广泛关注。关于新常态在2015年3月30日,习近平同志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对于进一步对新常态下经济新发展、新突破提出了更加明确的任务要求。在科学严谨的经济形势分析后之后,指出我国正在迈向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阶段,在新常态下,要转变相关部门工作作风,同时敬业发展会直接影响上层建筑,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今天,也需切实提高党员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程度。

二、新常态下党的建设

在新常态下我国也对党的党建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党建工作应符合时代潮流,顺应时代发展,同时转变党员的思想认知,让党员在新常态大背景下得到进一步的思想升华。首先要明确时代矛盾,我国最大的矛盾是依旧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现阶段主要的社会矛盾,在新常态下我国矛盾还主要分为几个方面第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与经济增长的矛盾,第二是经济结构调整与传统经济结构的矛盾,第三是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与经济原有动力增长模式的矛盾,这就要求党员抓好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理论精髓,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抓住次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有效解决新常态下产生的新矛盾,这就要求党员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有效破解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发展新的空间,对于解决经济发展突出矛盾与经济发展突出问题,我国也做出了重大的战略部署,“一带一路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的提出凸显了党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党建工作必须跟随经济发展步伐,并且要树立新工作理念,发扬党员带头模范作用,提升党员的凝聚力战斗力,发扬攻坚克难精神,务必顶住新常态下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保障我国国民生产生活稳定,同时还要发扬创新精神,在新常态下找到一条经济发展之路。同时还要求党建工作落实好“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工作态度。在面对新常态下经济减速的问题时习近平同志强调党要勇于担当,同时发挥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进行攻坚克难任务,面对经济减速问题时要在战略上要沉住气,保持平常心态,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面对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这一主要矛盾,需要党集中力量,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与决心,切实化解生产产能过剩的问题。

三、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主要表现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阶段,在这个阶段人民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并且生产水平也在稳定提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新常态下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是党、国家、社会和人民所迫切需要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就是提升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在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同时应当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兼顾大家与小家,才能使新常态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蓬勃发展。在建设精神文明工作中,应当普及理想教育,应当以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人生理想。同时普及道德教育,提倡爱国、爱家、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共道德理念,在群众中进行理念的宣传普及,使理念深入人心。同时精神文明建设在提出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论之后,还提出了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这一目标,在新常态下我国面对这经济动能转型,产业转型等复杂问题,提高教育科学文化的建设可以有效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水平,通过科技手段进行产业转型,同时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具有突出作用。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口号,在提升科技的同时还应当侧重卫生事业、体育事业的发展,这能集中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社会面貌,并且还需要发展文化艺术事业,增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

四、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思路

在新常态下进行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就需要提高党的凝聚力与战斗力,还要提高人民精神文明层次。提高党的凝聚力与战斗里主要可从几个方面进行工作,首先需要进行党员及人民群众的政治思想工作,政治思想工作有悠久的历史传统1955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而科学定论,这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一次形象化概括化的描述总结。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分肯定了这一定论,并且强调这条理论是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重要思想”。党的政治思想工作的根本,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国化的应用,马克思理论的品质是与时俱进,在新常态下的中国党建也需要与时俱进的提升党员思想水平,提高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党的政治思想工作实际上是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教育广大党员,使广大党员认清国家发展形势,厘清发展思路,用科学的手段进行党的工作同时对于人民群众而言在新常态下也要拥有新的精神文明面貌,来迎接新阶段的来临。同时要提高党员的思想境界,使党员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标准,探寻新常态下党建的方法。这种思想政治工作能更好的启发党员与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新常态下更需要保持这种思想路线,切实进行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其次是进行新常态下党内的思想工作建设,坚持以疏导为主,在疏导工作中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为说服教育。在我党长期地党建思想工作实践中,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是进行说服教育,说服教育的根本在于讲道理摆事实,以客观存在为标准,进行党内说服教育工作,运用逻辑使党员信服,提高党建水平,启发党员的政治觉悟。在进行党建的思想疏导的同时还需要兼顾对于人民群众精神建设的引导工作,切实加强管理媒体等大众平台,对于低俗、不符合新常态下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视频、图片进行封禁处理,对于相关平台作出严肃处罚。党建教育要与时俱进,结合实际,把握各个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坚持两点论重点论统一的思想教育方法,即抓住党员思想的主要矛盾点,找出党员思想主要矛盾点中的主要矛盾方面,有重点的进行对党员的政治思想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目的是面向大众,面向社会,这就要求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人员要有大局把控能力,切实了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通过正确的引导,将精神文明建设推上新的高峰。在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中还应当分享优秀工案例,通过案例可以有效提党建能力与精神文明建设能力,使党建工作者,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者能从中得到启发,更好地推进新常态下的工作内容。

五、结语

新常态意味着新发展,新模式,经济的新常态将直接反应与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切实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同时利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对党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助力。

猜你喜欢
常态新常态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党员之家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9514.8万 北京市党员总数:240.8万
智珠二则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党员标准是什么?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