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立德树人视角下卫生高职院校教职工敬业精神的培育

2021-05-28 01:55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长江丛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敬业精神树人教职工

■顾 铭/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随着我国教育的变革,现今高职学校已经逐渐将课程教学重心转向能力方面的培养,将传统应试教育提高分数的目的转向整体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如何在立德树人的视角下对卫生类高职院校教职工进行敬业精神的培养是当前每个高职院校的重要研究课题。教师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的精神,才能在言传身教中为祖国培养出高品德的人才。

一、立德树人视角下培育卫生高职院校教职工敬业精神的意义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在长辈的溺爱中长大,导致了部分学生自私自利、争强斗狠、自尊心强等极端性格,一旦受到管理指责就会产生叛逆、反感的逆反情绪,有些学生甚至会做出极端行为。这对高职院校的教师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影响非常不利。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又往往十分脆弱、不堪一击。由于部分教师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对立德树人教育这种全新的教育观念无从入手,所以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和家长依旧比较注重学生的学习和机能的掌握,而对德育的教育方面比较忽视,没有及时教会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青春期学生心智并不成熟,很容易被社会氛围影响,对他人的评价极为重视,稍不留意就会做出不理智的行为。立德树人的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学校必须把立德树人的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叛逆阶段,正是需要学校和教师对其进行德育思想引导的重要时期。在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的教育,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道德思想的有效途径,能够让学生受益终生。教师应该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在立德树人教育中切合实际,更全面的关心学生,努力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这就要求学校对教职工爱岗敬业的精神进行培育,教师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的精神,才能做到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廉洁从教、严谨治学。敬业精神是教职工实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价值体现,教师可以从爱岗敬业中获得成就感,完成自我人格的升华与塑造。叶圣陶先生曾对教师教育理念有着“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心灵陶冶”的指引批示,这说明教师提升自身行为品德,潜移默化的对学生渗透德育、言传身教的引导学生品德、陶冶学生心灵节操,都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的。

二、立德树人视角下卫生高职院校教职工敬业精神的培育策略

(一)提升教职工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职工作为教育中的实践者,想要要立德树人,首先要充分提高自身的品德素养。教职工要主动阅读研究与德育内容相关的文化作品,广泛涉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培养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学生的道德品格培养不光是家庭中父母的言传身教,更需要学校在教育氛围中对德育教育的渗透。学校应该综合校内实际情况,对教职工制定合理的奖赏机制,促进学校整体发展德育教育的积极性,提升教职工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定期组织教职工学习优秀的教育教学方式;为教职工开设研究教育的讨论听证会;鼓励教职工发言讨论在教育工作中的得失的教学案例;让教职工在立德树人的视角中不断提升敬业精神。

(二)创新制度提升教职工敬业精神

卫生类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以发展自身教育特色、争取达到一流院校教学标准为发展目标。卫生类高职院校培育的是未来社会医疗卫生方面的人才,更应该以立德树人的视角,培养教职工的敬业精神,力求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学院发展带来更大的竞争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一文中明确提出:“各类高校应依法制定章程,依照章程规定管理学校”。当今卫生类高职院校制度的缺失,制约了高职院校的发展。高等院校应该将制度作为发展的基石,实施依法治校,完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合理有效的让各项教育工作得到落实。学校要为教职工营造良好的立德树人的教育环境,建立、创新并完善管理制度,对教职工进行客观的教学管理与评价,对实施效果加强监督、评价与处理,从而达到提升教职工的敬业精神的目的。

(三)帮助教职工建立自我调节机制

心理素质自我调节就是思维意识对自我心理和行为的调节和控制,通过自我调节能够让个人的认知达到适应和平衡。教职工对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能够充分适应教育环境,从而提升敬业精神。学校要帮助教师建立自我调节机制,让教职工适应教育者的身份,为教职工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让新入职的教职工尽快融入到教育工作中来。通过心理疏导增强教职工心理素质,消除教职工在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对教职工的恐惧、委屈、焦虑等不良心理状况进行疏导和宣泄,让教职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教育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学校可以定期聘请心理医生为教职工疏导心理压力;设立教职工专用的健身室和压力宣泄室让教职工身心保持健康充沛的精神状态。郑州某高校就专门为教师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和情绪宣泄室。在情绪宣泄室里,教师可以戴上拳击手套用力捶打悬挂在半空中的沙袋,对地上的充气玩具、球类、不倒翁、人物模型物品进行摔打,通过大喊大叫等各种方式将不良情绪宣泄出来。学校还为教师安排了心理咨询室,让教师将家庭和工作中的烦恼对心理咨询师进行倾诉,心理咨询师会严格为教师保守秘密。据调查,我国53%的教师或多或少存在着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有轻度心理障碍的占34%,中度心理障碍的占16%,已经构成心理疾病的占3%。教职工的心理压力过大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不少教职工容易焦虑、紧张,在教育工作中产生恐惧心理。还有一部分教职工在工作中养成了谨小慎微、优柔寡断、墨守成规,不利于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培育。只有帮助教师建立完善的自我调节机制,才能让教职工更好的在教育工作中立德树人、爱岗敬业。

(四)以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教职工的敬业精神

从我国古代最初的历史记载中就已经有了教育的概念。至圣先师孔子广收门徒“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并教导教师应该做到“知不可为而强为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等。孟子身处乱世、游说诸侯、开班授徒,也立书训诫教师应该具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定品格。东晋史家袁宏有名言:“经师易遇,人师难遭。”由此可见,古人对教师敬业精神的培养也非常重视。中华上下五千年璀璨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人民对伦理道德、艺术审美、哲学思想的积累沉淀。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努力提升对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量,了解中华上下五年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从而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培育出敬业精神,对学生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学校应该鼓励教职工积极通过优秀传统文化以德树人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素养,让教职工了解德育教育的意义。例如让教师阅读《师说》、《四书》、《五经》、《劝学》、《论语》等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从而熏陶出教师立德树人的敬业精神。

三、结语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环境下,高等院校以立德树人的视角培育教职工的敬业精神是非常必要的。高等院校要积极提升教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创新教职工的管理制度、帮助教职工建立自我调节机制、以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出教职工的敬业精神,让教职工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为社会培养出具有优秀品德的技术型人才。

猜你喜欢
敬业精神树人教职工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南县:举办跳绳比赛
利用PBL教学模式完成初中数学教学立德树人的德育使命
基于立德树人的办学思想凝练——以“启思明德,悟理达行”为例
Gwendolyn Brook
意识
谈对电视新闻记者的素质要求
新时期高校教职工先进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探析
创新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
我爱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