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与人文关怀探讨

2021-05-28 01:55延安大学
长江丛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关怀实效性人文

■高 飞/延安大学

对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围绕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这是因为高校学生通常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三观,如果在对他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没有充分的尊重他们的共性和个性,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严重的抵触干。因此,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的发展,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能够与学生平等相待,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诉求,对学生开展人性化教育,这样才能够切实的实现素质教育,扭转学生的错误思想,使他们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人文关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关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体现出坚持以人为本为发展核心,满足人的需求、重视人的价值以及尊重人的尊严。人文关怀需要融入到高校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中。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题地位,没有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往往是让学生被动式的接受学习,这会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效率十分低下,甚至会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极大的抵触心理,造成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有效的传播,教育质量也急剧下滑。而将人文关怀应用于高校学生,需要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及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能够真正的深入了解,认识到学生拥有追求个人价值的权利,关心学生的多方面需求,承认学生不只是物质的存在,也是精神文化的存在。并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亲切关心,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不仅可以很好的避免学生出现抵触心理,还可以使学生自觉自愿的接受相关教育,从而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缺失人文关怀的危害

(一)形成错位的高校思政教育

现如今很多高校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往往会直接了当的对学生灌输政策方针,一味的对学生强调大道理,忽略理论要与现阶段实际情况相结合,这种传统老式的思政教育观念已不能适应新时代高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实际上,针对高校的思政教育,应该将学生作为最重要的关注点、出发点。而这种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方式,没有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不仅难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作用,甚至还会产生反效果,极大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忽视个性教育,一概而论

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一个弊端就是过于强调共性。学生往往只能被动地去接受一套统一的教育方案,思政课又在高校中以大课堂的形式出现,课堂互动困难,更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目前大多高校在开展思政课教育的时候,都统一的教案,往往好多思政教师按部就班、缺乏创新,直接应用到学生身上。这样做,不但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更有可能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便失去了思政教育的学习意义。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世界上也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之间的个体差异也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有很多思想政治教师却没有重视这一点,往往将教学重点集中在共性教育上,没有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往往采用“一视同仁”的教学方式,这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受影响,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兴致缺缺。

(三)“灌输式”教育难以改变

传统的思政教育课程中,教育者往往执行的都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仅仅只是在课堂上宣读过多的理论和政策。过于沉闷的理论叙述,只会让学生更加抗拒思政学习。一味重视理论传授,使思政教育内容现实应用得不到体现。高校思政教育与实践不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思政教育内容实效性大大降低。本身大课堂教育就很难把思政教育实效性最大化,又缺乏创新,缺乏改革,更加使得思政教育失去了现实意义。

三、人文关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关怀

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往往都十分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这就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学习压力,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出现心理疾病,极大的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特别是现如今有很多大学生都存在缺乏自我调节能力、适应能力以及语言社交能力等,这就极大的影响了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所以,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加强观察,还需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细致观察。因此,教师就需要与学生做“朋友”,平等与其进行交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从而深入学生的内心。同时,能够有效掌握的学生心理动态,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避免学生在思想上出现问题,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也可以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要想维护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健康的情绪,完善自我认知系统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正确的社会责任感。

(二)重视对学生开展个性教育

在传统教育方法中,有很长一段时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教育发展。一味地强调灌输式教育,严重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提出了现代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现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就需要围绕着“以生为本”的理念,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及时转变自己的教育方法,从学生的情感价值、人生价值以及思考方向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需求对教学进行设计,充分的发挥自身的组织者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身心发展以及特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还能够实现学生的个体价值。

(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由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往往只是利用政策相关文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然而这些内容不仅较为枯燥乏味,还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这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心理。所以,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就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选择与其息息相关的教育内容,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拉近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有效的将书本中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之中,这样不仅可以起到锻炼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从而能够在未来获得更大的发展。

(四)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

现代思想政治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的学习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甚至是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对学生开展教育工作,有效的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要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不再是要求学生进行学习,而是要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引进的教学理念也不能盲目的对学生进行应用,而是要根据学校、学生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有效的调整,提高这种教学方法的实用性,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并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与时俱进,积极的应用现代的先进教学工具和技术,保证对学生的教学成果。例如,积极的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生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及时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就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有效调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切实的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

(五)注重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在教育教学中起到引导的作用。现代高校想要有效的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就有必要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从而更好的对学生实施人文关怀。首先,需要加强对校内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良好的道德情操,升华教师的思想境界,丰富教师理论知识提高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够使教师能够有意识的渗透人文关怀。其次,增强教师的职业素质,完善教师的精神面貌,通过教师良好的道德品质,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更好的对学生渗透人文关怀。最后,教师也要有意识的完善自己,积极的通过多种渠道学习相关知识,摒弃自身的错误思想,做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还能够融入人文关怀,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现如今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充斥着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现代高校学生,几乎可以说离不开网络,而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对学生的影响有好有坏。为了可以使高校学生塑造良好的“三观”,这就需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解决高校学生在思想上出现的问题,扭转学生的错误思想。而想要实现这一目的,人文关怀在其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将人文关怀有效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也是相关教师所需要重视的问题,这样才可以切实的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效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关怀实效性人文
篮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实效性探究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古今一脉相承,兼顾现实关怀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关怀理论视角下教师关怀关系的构建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人文社科
亲切关怀 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