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地区马铃薯—鲜食玉米—马铃薯一年三种三收栽培技术

2021-05-28 09:37赵士三王振学
长江蔬菜 2021年9期
关键词:春种菌肥薯块

赵士三 王振学

导读:在鲁西南开展马铃薯—鲜食玉米—马铃薯一年三种三收示范,667 m2纯收益达到1.5 万元。从地块选择与耕作、品种选择及种薯处理、 施肥与播种、播后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介绍了该模式管理要点。

马铃薯开花

马铃薯是山东邹城市看庄镇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为800 hm2左右,2019 年看庄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依托济宁市马铃薯创新团队,开展了马铃薯—鲜食玉米—马铃薯一年三种三收试验示范,每667 m2纯收益达到1.5 万元。

1 地块选择及耕作

1.1 地块选择

马铃薯产量、商品品质与土壤类型、质地息息相关。选择灌溉便利,有机质含量丰富,2 年以上未种植过马铃薯、甘薯、芋头等薯芋类作物的地块。

1.2 耕作

耕前将前茬作物遗留的残枝枯叶清理干净, 并带出种植田;种植蔬菜特别是茄果类蔬菜的地块, 每667 m2施用含多种生物有益菌的木质素菌肥100~150 kg,通过增加土壤中有益菌的含量,抑制土传性致病菌的活性,降低马铃薯根部病害的发生及为害。有条件的地方,可将木质素与农家肥或厩肥掺混均匀,在无直射光的环境条件下发酵35~40 天,耕作前撒施,每667 m2用量3000~4000 kg。耕作时期,白天5℃,最低温度在0℃以下,土壤相对湿度60%~65%,通过冻融交替,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为根系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冬耕(耕深一般25 cm 左右)后,经过冬季长时间的太阳照射及低温,土壤中致病菌及深处害虫越冬虫蛹的数量减少。鲜食玉米收获后,及时深耕,利用夏季阳光中强烈的紫外线,消杀部分土壤中的致病菌,最大程度确保秋季马铃薯生产安全。

2 品种选择及种薯处理

2.1 品种选择

春季播种,选择芽眼浅、椭圆形、薯肉淡黄色、市场前景广的脱毒二代品种费乌瑞它。春季马铃薯收获时,挑选长势强、无病虫为害、结薯集中的植株结出的单薯质量15~20 g 的小薯作为种薯。鲜食玉米选择耐密植、综合抗性强的品种,如科糯2 号、香糯5 号。

2.2 催芽

播种前35~40 天催芽,有利于春种及秋种马铃薯出苗整齐一致。催芽前精选种薯, 剔除病薯、伤薯、冻薯及不具备品种特征的薯块。将草炭与蛭石按照1∶2 的比例掺混均匀, 保证相对含水量为50%~55%。将精选后的健康种薯埋放在催芽基质内,温度保持20~25℃,经过20~25 天,幼芽长1.0~1.5 cm时,放在温度为15~18℃环境条件下进行晒芽处理,有利于切块时不伤芽,出苗整齐一致,幼苗长势强。

2.3 切块

切块时保证每块均有芽眼, 切块所需器具如刀、 案板等使用前放在100℃水中煮15~20 min 进行灭菌处理。所切薯块呈长方形, 每1 kg 种薯切50~60 块。

3 施肥与播种

3.1 施肥

施肥原则为普施与集中施肥相结合、化肥与生物菌肥相配套。通过科学施肥,实现种地与养地有机结合, 提高土地可持续生产能力, 结合春耙,每667 m2施用三元复合肥(15-15-15)200 kg、过磷酸钙(P2O5含量12%)50 kg、硫酸钾(K2O 含量50%)12.5~15.0 kg、木质素菌肥200 kg。其中木质素菌肥2/3 撒施,1/3 播种时沟施。鲜食玉米种植不施用基肥,根据植株长势在大喇叭口期适当追肥。秋季种植马铃薯,每667 m2施用三元复合肥(12-8-24)100 kg、木质素菌肥150 kg。

3.2 播种

春季利用简易小拱棚覆盖种植马铃薯,秋季在马铃薯生长后期覆盖小拱棚, 延长马铃薯生长期,增加干物质积累。鲁西南地区马铃薯春季播种时间在2 月中旬,按照80 cm 的行距开深5 cm 的沟,株距20 cm,沟内浇透水,水完全浸下后起垄,垄高10~12 cm,采用中间为白色、四周为黑色的地膜(具有增温、除草效果)覆盖,盖膜时,要求拉紧、铺平,四周压实;鲜食玉米6月上旬播种在马铃薯行间,株距25 cm,每667 m2播种4000 株;秋季马铃薯8 月上旬播种,行距80 cm,株距25 cm,其上不覆盖地膜。

4 播后管理

4.1 小拱棚的建造

春马铃薯播种后,其上搭建跨度为3.0 m 的小拱棚,要求顶高1.2 m,采用“三防”(防雾、防流滴、防老化)膜覆盖。秋季种植的马铃薯,10 月上旬搭建跨度3.0 m 的小拱棚,10 月中下旬覆盖上棚膜,可延迟到12 月上旬收获,经过简易贮藏,集中在春节上市。

4.2 水肥管理

春季种植的马铃薯,出苗前一般不浇水,出苗后在晴稳天气的中午,浇小水稳苗。马铃薯自现蕾开花至膨大期, 随着气温的升高及生长发育所需,增加浇水次数及浇水量,保持土壤湿润,但是一次性浇水不要过多,不能漫过垄顶,保持垄内通风透气。春种马铃薯现蕾开花前,对肥料需求量较小,一般不需要追肥,现蕾开花期,地下薯块膨大速度加快,结合浇水每667 m2追施水溶肥(12-8-40)20 kg, 叶面喷施100~150 倍生物发酵菌液与0.3%磷酸二氢钾液,既可保证薯块膨大对不同肥料的需求,也可预防春种马铃薯生长发育中后期出现早衰现象。

鲜食玉米从播种到收获一般不需追肥,如大喇叭口期降水较少,及时浇水补墒;大雨过后,及时排水,切忌田间长时间积水。

秋马铃薯播种后,经常浇小水降低地温,促使幼苗早出土,幼苗完全出土后,中耕2~3 次,土壤水分含量保持70%~75%,应早追肥,追氮肥,使其尽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发展成较大的绿色体, 结薯盛期,气温、地温都较低,土壤水分蒸发和植物蒸腾量都较少,一般不需要浇水追肥,防止大肥大水引起土壤板结,及收获后马铃薯不耐贮藏。

4.3 打顶保持田园清洁

无论是春种还是秋种马铃薯现蕾后,即进入开花期,为了避免大量养分的无谓消耗,在晴天下午打顶,结合打顶清理黄叶及枯枝,及时带出田园,保持行间、株间良好的通透性,可预防各种病害,防止因田间郁蔽而造成病害蔓延。

5 病虫害防治

5.1 病害

①马铃薯 春种马铃薯病害较多,鲁西南地区常见的病害有根腐病、茎基腐病、黑胫病及晚疫病。根腐病为害典型症状: 植株根部呈现黑褐色腐烂,上部植株连续萎蔫数日后死亡;茎基腐病主要为害植株的茎基部, 侵染初期水渍状腐烂, 病斑环茎1周后,植株死亡;黑胫病是近几年普遍发生、为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主要症状:发病植株的整个茎呈条状黑色腐烂,叶片萎蔫下垂,该病多发生在马铃薯开花现蕾期;晚疫病主要在马铃薯抗性逐渐降低的薯块膨大期发生为害,侵染初期,植株中部功能叶水浸状,随着病情加重,整个叶片腐烂,湿度大时,病斑上密生灰黑色孢子,该病传播速度快,为害严重。秋种马铃薯主要是青枯病及病毒病。病毒病,种薯染病后,通过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如蚜虫、白粉虱等在田间蔓延为害,导致感病植株矮小、生长速度慢,严重时停止生长,顶部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斑驳,结薯不集中,结薯小,畸形薯多;青枯病属于细菌性病害,感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鲜黄色针扎状疱疹斑,植株中午萎蔫、早晚恢复,连续数日植株死亡,死亡植株的茎中空,维管束黑褐色。

综合防治方法:选择脱毒品种,无论是切块还是催芽,严格按照操作流程,除把所用器具进行高温消毒外,发现病薯及时带离操作现场,再次对器具消毒;合理施肥,在增加腐熟农家肥用量的基础上,增施生物菌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为马铃薯根系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增加土壤的通透性;马铃薯进入现蕾开花期,叶面喷施100~150 倍生物发酵菌液,预防马铃薯叶部病害的发生。

药剂防治:根腐病与茎基腐病,发病初期采用80%福美双水分散粒剂400~600 倍液与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200~1500 倍液喷雾根及根茎部,3 天1 次,连续喷施2~3 次;采用50%有机铜水分散粒剂800~1000 倍液或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2500~3000 倍液交替喷雾, 防治黑胫病及青枯病等细菌性病害;防治晚疫病,采用50%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 倍液、72.2%普力克(霜霉威盐酸盐)水剂2000~2500 倍液交替喷雾,发病初期每3 天1 次,连喷3 次;病毒病以防为主,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带离种植田,药剂防治用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300~400 倍液与100~150 倍生物发酵菌液混合喷雾,7 天1 次,连续喷施3 次。

②鲜食玉米 纹枯病是鲜食玉米常见的病害,多雨年份发病重,病斑如同云纹状,淡褐色,严重时,茎易折断,夏季雨水较多的年份,该病发生为害严重。防治方法:鲜食玉米进入抽雄期,采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 倍液对茎秆喷雾防治。

5.2 虫害

①马铃薯 虫害主要有蛴螬、土蚕(小地老虎)、金针虫及蚜虫等,其中蛴螬、土蚕、金针虫主要为害薯块,造成马铃薯商品品质下降,蚜虫以刺吸式口器吸食上部叶片汁液,并造成病毒病在田间传播蔓延。

防治方法: 结合播种沟内条施400 亿个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 每667 m2用量2.5~3.0 kg,也可沟施1.0%阿维菌素颗粒剂, 每667 m2用量5.0~5.5 kg,防治蛴螬、土蚕及金针虫等地下害虫。防治蚜虫采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500~3000倍液与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 倍液混合喷雾。

②玉米 玉米螟是鲜食玉米的主要害虫,鲜食玉米抽穗后, 玉米螟幼虫蛀入雄穗或者茎秆内为害,导致雄花基部或部分茎秆折断,雌穗抽出后,为害花丝及幼嫩的玉米粒。防治方法:采用5%甲维盐乳油3000~4000 倍液喷雾防治。

6 收获

无论是春种还是秋种马铃薯,收获前7 天停止浇水,收获时尽量减少机械损伤。春种马铃薯通过冷藏延期上市,秋种马铃薯放在阴暗处贮藏,根据市场行情,陆续上市。鲜食玉米商品成熟时,一次性采收上市。

马铃薯

猜你喜欢
春种菌肥薯块
复合微生物菌肥在草莓上的肥效试验
巫山一段云·悯农
菌肥施用注意四问题
春种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红薯窖藏“三期”管理
薯块储藏腐烂原因及防止对策
不同年份早收栽培甘薯浙薯75延后收获的特征特性
百泰微生物菌肥在番茄上的肥效试验
2015年微生物菌肥试验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