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蔬菜答农民问(45):蒲菜有哪些用途?是否适宜进行规模化种植?

2021-05-28 09:37刘义满魏玉翔
长江蔬菜 2021年9期
关键词:蒲黄香蒲栽培

刘义满 魏玉翔

多年来,笔者经常接到莲藕等水生蔬菜种植户的咨询,他们大多是农民,也有企业家。笔者也经常到全国各产区进行现场调研及技术咨询和讲座,到各级广播电台农业节目中进行咨询和讲座。在与种植户的交流中,接触到了大量从种植者角度提出来的问题。最近几年,更是通过电话、彩信、微信、QQ 及电子邮件等方式,接触到大量从事莲藕等水生蔬菜种植的年轻人提出的问题。为此,笔者对种植者特别是青年种植者提出的部分问题进行整理,并力求进行较为全面的回答。

在《水生蔬菜答农民问(44):蒲菜是一类什么蔬菜?有哪些植物学种类?》[1]一文中,介绍了蒲菜采集食用和栽培情况。我国蒲菜分布范围广、野生资源丰富,但采集食用总量非常小、栽培食用地域非常狭小。20 多年来,曾经有一些引种种植蒲菜的农户、企业,但作为蔬菜延续种植的情况几乎没有,即便有延续种植,也只是作为一种展示作物或景观植物,或放任生长的植物,甚至成为一种杂草。时常有人咨询能不能引种和发展蒲菜,为此,本文从蒲菜利用历史及综合利用角度,蒲菜(香蒲)生长及栽培特性等方面谈谈这个问题。

1 菜用

在我国历史文献中,蒲菜是最早记载的蔬菜种类之一。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305 篇中,就有4 篇共6 句出现“蒲”字,分别为《诗经·王风·扬之水》“扬之水, 不流束蒲”、《诗经·陈风·泽陂》“彼泽之陂, 有蒲与荷……有蒲与蕳……有蒲菡萏”、《诗经·小雅·鱼藻》“鱼在在藻, 依于其蒲”、《诗经·大雅·韩奕》“其蔌维何? 维筍及蒲”。这些诗句的产生地域自西向东大致为现今陕西西安、韩城,河南洛阳、偃师、巩县、温县、济源、孟津一带,以及河南东部和安徽西北部的部分地区, 产生年代为公元前800 多年至公元前600 多年[2,3]。这些诗句中的“蒲”应该就指现今的香蒲属(Typha)植物,而且用作蔬菜。“其蔌维何? 维筍及蒲”一句非常明确,其中的“蔌”即蔬菜(如成语“野蔌山肴”中的“蔌”),“筍”指竹笋,“蒲”就是现今的蒲菜[4](就是香蒲植株的幼嫩假茎)。《周礼·天官·冢宰第一·醯人》中“加豆之实,芹菹、兔醢、深蒲、酝醢、箈菹、雁醢、笋菹、鱼醢。”其中,“深蒲”就是蒲菜。《左传·襄公四年》记载,山东曲阜有一个地名就叫“蒲圃”,居住在“蒲圃”的居民亦以该地名称“蒲圃”为复姓。“蒲”入圃,表明已行人工栽培[5]。古籍中还有蒲菜烹饪方法的记载。如西汉·枚乘(淮阴人,公元前210 年至公元前138 年)《七发》:“犓牛之腴,菜以笋蒲”;《食经》(可能为南朝作品)记载有“蒲鲊”之法;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533-544 年)卷第八“作鱼鲊第七十四”记载有“作长沙蒲鲊法”,卷第九“作菹、藏生菜法第八十八”记载有“蒲菹”的做法[6]。据此可以认为,一直到南北朝时期, 蒲菜都是我国古代先民重要的食材。

梁元帝(508-554 年)《赋得蒲生我池中》“池中种蒲叶,叶影荫池滨”,陆龟蒙《种蒲》“杜若溪边手自移,旋抽烟剑碧参差”,表明当时也有人工种植蒲菜,目的可能为菜用、景观用等。苏敬(苏恭,599-674 年)《唐本草》记载:“香蒲即甘蒲,可作荐者。春出生,取白为菹,亦堪蒸食。山南人谓之香蒲,以菖蒲为臭蒲也。蒲黄即此蒲之花也。”宋·苏颂(1020-1101 年)《图经本草》草部上品之下卷第五[7]:“香蒲,蒲黄苗也。生南海池泽,今处处有之,而泰州者为良。春初生嫩叶,未出水时,红白色,茸茸然。《周礼》以为菹。谓其始生,取其中心入地,大如匕柄,白色,生啖之,甘脆。以苦酒浸,如食笋,大美。亦可以为鲊,今人罕复有食者。”宋·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别集》(1257 年)卷五十六·百草门·蒲[8]:“蒲草丛生,多种于田间。茎长者六、七尺,三脊,无叶如薤。二三月生苗,八九月收,可为席者是也。”是以采收编制材料为目的的人工栽培。元《农桑辑要》(1273年)卷之六则介绍了蒲菜栽培方法:“四月,拣绵蒲肥旺者,广带根泥移出,于水地内栽之,次年即堪用。其水深者白长,水浅者白短。”不过,元朝政府颁布这些技术的目的,正如《元史·食货志一》所言,“近水人家, 又许鑿池养鱼并鹅鸭之数, 及种莳莲藕、鸡头、菱角、蒲苇等,以助衣食”,目的是“以防饥年”“以助衣食”[9]。元代以后的文献中,亦有记载提倡采集野生香蒲(蒲菜)救饥食用的文献,如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之子、植物学家朱橚所著《救荒本草》(1406 年)卷四[10]:“蒲笋……救荒:采近根白笋,拣剥洗净,煠熟,油盐调食,蒸食亦可。采根刮去麄皴,沥干,磨面,打饼蒸食皆可。”明·王磐(1470-1530年)《野菜谱》图文记载[10,11]:“蒲儿根,生水曲,年年砍蒲千万束,水乡人家衣食足。今年水深淹蒲绝,尽食蒲根生意无。救饥:即蒲菜嫩根也,生、熟皆可食。”蒲菜(香蒲,Typhaspp.)大量野生,采集便利,凡人工栽培者, 一般只是对野生蒲菜稍加管理,人工栽培量不会很大。也就是说,到了元代,蒲菜的地位只是在荒年“以助衣食”植物,从明代开始的文献则将其列为救荒的野菜。

现今,香蒲属植物作为蔬菜利用的情况,在《水生蔬菜答农民问(44)》一文已介绍[1]。依据香蒲属植物地理分布、植株特征及历史文献,可以确定我国古代自然采集或栽培利用的“蒲”主要为宽叶香蒲(Typha latifoliaL.)、水烛(Typha angustifoliaL.)及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C. Presl)3 个种。至于古代文献所涉及的具体种类,则难以明确。

2 编织用

其实,我国历史上香蒲(蒲菜)植物大量用于编织。《诗经·小雅·斯干》“下莞上簟, 乃安斯寝”,其中,“莞”就指用香蒲叶片编织的“蒲席”。西汉·王褒(公元前90 年至公元前51 年)《九怀·其五·尊嘉》“抽蒲兮陈坐,援芙蕖兮为盖”,其中的“抽蒲兮陈坐”是指拔蒲草作坐席。西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第二十九》有“古者,椎车无柔,栈舆无植。及其后,木軨不衣,长毂数幅。蒲荐笠盖,盖无漆丝之饰。”其中的“蒲荐”就是用香蒲叶编织的席子。唐代诗人李白在公元746 年游历山东期间,作诗记录了山东曲阜城东农人秋天收割编织用香蒲的场景。其作《鲁东门观刈蒲》云:“鲁国寒事早,初霜刈渚蒲。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成语“安车蒲轮”中的“蒲轮”指用蒲草裹车轮,古时常用于封禅或迎接贤士,以示礼敬。如《汉书·武帝纪》:“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壁,征鲁申公。”以蒲裹轮,也是古代香蒲植物的用途之一。一直到20 世纪80 年代,蒲叶在我国广大农村都普遍用作编织。现今,蒲叶编织技术在部分地区仍然传存,而且实现产业化,编织品精细且丰富多样,如蒲扇、蒲席、蒲垫、蒲鞋、蒲包、蒲篓、蒲篮、蒲筐及工艺品等(图1)。

图1 蒲草编制

3 药用

香蒲药用,主要用其干燥花粉,即“蒲黄”。宋·苏颂《图经本草》草部上品之下卷第五[7]:“蒲黄,生河东池泽。香蒲,蒲黄苗也……至夏抽梗于丛叶中,花抱梗端, 如武士棒杵, 故俚俗谓蒲槌,亦谓之蒲厘。花黄,即花中蕊屑也。细若金粉,当其欲开时, 有便取之。市廛间亦采,以蜜搜作果食货卖,甚益小儿。医家又取其粉,下筛后,有赤滓,谓之蒲萼。入药以涩肠已泄,殊胜。”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1578 年)草部第十九卷[12]介绍蒲黄“气味甘、平、五毒”“手足厥阴血分药也,故能治血治痛。生则能行,熟则能止。与五灵脂同用,能治一切心腹诸痛”。所谓 “生则能行,熟则能止”,指蒲黄生用具有行血消瘀功能, 炒熟后有止血功能。《中国药典》[13~15](2005 年版) 介绍,蒲黄“功能主治:止血,化瘀,通淋。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痛经,脘腹刺痛,跌扑肿痛,血淋涩痛”。蒲黄炮制方法:夏季香蒲抽生花序时,剪取花序上部黄色雄花序,晒干后碾轧揉碎结块,筛取花粉,即为“生蒲黄”;剪取雄花后,晒干,成为带有雄花的花粉,即为“草蒲黄”;取净蒲黄,微火炒至黑褐色时,喷洒适量清水,取出,摊晾干燥,则为“蒲黄炭”(图2)。

蒲黄含有黄酮类(如柚皮素、槲皮素、香蒲新苷等)、甾醇类、烷烃类、有机酸类、多糖类以及止血成分鞣质等化学成分[16,17]。刘斌等[18]测定,蒲黄总黄酮、总多糖、鞣质含量分别为1.84%、2.44%、2.53%,蒲黄炒为蒲黄炭后总黄酮、总多糖、鞣质含量分别为0.29%、0.23%、3.69%,化学成分含量在炒炭前后差异较大[19,20]。蒲黄具有延长小鼠凝血时间和促纤溶活性的作用,而炒蒲黄和蒲黄炭则能明显缩短小鼠凝血时间,无促纤溶活性。蒲黄炒炭前后药理活性的变化与传统中医对蒲黄炒炭前后疗效的认识(所谓“生则能行,熟则能止”或“行血生用,止血炒黑”等)基本一致[21]。动物试验还表明,蒲黄煎剂、酊剂、乙醚浸液对子宫均有兴奋作用,剂量增大可呈痉挛性收缩, 使产后子宫收缩力加强或紧张性增加;对循环系统亦有作用,其煎剂及乙醇浸液大剂量可使血压下降;蒲黄提取物可使肠蠕动增强。另外,高浓度(1∶100)蒲黄煎剂能抑制结核菌的生长[22]。

图2 生蒲黄和蒲黄炭(网络照片)

图3 香蒲作为景观植物利用(网络照片)

4 其他用途

例如,①利用香蒲雌花(即蒲茸)作填充物,制作枕头。②利用雌花花穗制作“假蜡烛”。《齐民要术·卷第三·杂说第三十》[6]记载:“作假蠟燭法:蒲熟时,多收蒲薹,削肥松,大如指,以为心。烂布缠之。融羊、牛脂,灌于蒲薹中,宛转于板上,挼令圆平。更灌,更展,粗细足,便止。融蜡灌之,足得供事,其省工十倍也。”③用作景观植物,如梁元帝《赋得蒲生我池中》“池中种蒲叶,叶影荫池滨”。现代水景园林建设中,也常应用蒲菜(图3)。④用作环境改良。

5 关于规模化种植蒲菜的问题

我国园艺学专著和教科书中,蒲菜(香蒲)被列入水生蔬菜。多年来,不少农户或企业进行过引进种植探索,但最终都放弃种植。如今,我国进行蒲菜人工种植的地区主要限于云南建水等非常小的范围内。为什么蒲菜难以进行人工规模化栽培生产呢?

从我国蒲菜利用的近3000 年文献记载历史中可以看出,蒲菜在我国居民副食结构中的地位起伏颇大,地位高时是王侯将相餐桌上的美食,地位低时是平民百姓救荒充饥的野菜。但是,除了范围极小的局部地区外[1],蒲菜在我国居民副食结构中没有地位。可以说,蒲菜在我国居民副食结构中的地位是历史选择的结果。

除了消费和种植习惯等方面的原因外,蒲菜难以规模化人工栽培主要与其生长特性有关。其一,蒲菜对环境适应能力非常强。用作蒲菜种植的几种香蒲属植物,不论在我国还是世界范围内,也不论在温带还是热带地区,均广泛分布。其二,蒲菜植物具有很强的自然传播能力。蒲菜植物种子极为细小,极易随风、随水、随动物及交通运输工具远距离传播,湖泊、河流、沟渠、水塘、水田,均容易被香蒲属植物侵入。其三,蒲菜植株不仅可以种子有性繁殖,而且可以无性繁殖。蒲菜无性繁殖器官为根状茎,根系系统发达,其根系生物量占植株总生物量的50%以上[23]。因根状茎处于泥面以下,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小,能安全越冬,更加有利于繁殖和植株扩张蔓延。其四,蒲菜植物根系难以清除,不利于田间轮作换茬。其五,蒲菜容易杂草化。一旦一个地方引进蒲菜种植,如果管理不善,则极易出现杂草化现象,这样的实例,不胜枚举(图4)。

为此, 笔者通常不推荐人工规模化引种蒲菜(香蒲)。鉴于我国野生香蒲植物资源非常丰富的现状,对于香蒲属植物的应用,一般应以适度自然采集为主。

图4 香蒲属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传播繁衍能力均很强

猜你喜欢
蒲黄香蒲栽培
油麦菜栽培要点
五灵脂蒲黄散止胃痛
端午节——碧艾香蒲处处忙
案头
自然栽培的味道
典中珍藏蒲黄方
蒲黄的使用方法
蒲黄泡水喝的禁忌
奇异的香蒲
香蒲属植物栽培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