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别让“任务驱动”成为“任务绑架”

2021-05-30 10:48刘志军
学语文 2021年5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作文题

摘要:进行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需要命制或选择有价值的作文题。部分作文题中存在概念模糊、情境虚假、思维封闭的现象,会导致学生作文无话说、无真情。在教学中,要从概念可视化、材料丰富性、价值多元化、任务可操作性等角度来打磨作文题,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任务驱动型作文训练的质量。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作文;作文题;情境;写作能力

高考语文考查的写作能力是“在特定情境中,面向明确或潜在读者,运用语言文字构建语篇进行表达和交流活动的能力”[1],故任务驱动型作文成为近几年高考的主流题型。任务驱动型作文并不是一种全新的题型,早在1985年的高考语文卷中,我们就见到了这样的题型:

澄溪中学附近有一家前进化工厂。工厂天天向外排放有毒的气体和废水。广大师生和附近居民长期处在被污染的环境中,身体健康受到损害,工作学习受到影响。几年来,学校多次向工厂提出意见,要求妥善解决污染问题。但厂方以生产任务繁重、技术力量薄弱和经费开支太大等为理由,一再拖延,至今未能解决。

试就上述问题,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情况,申述理由,呼吁尽快解决。

相比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具有如下优点:作文材料往往取材于现实生活,贴近考生实际;作者在场,可设定考生的写作身份或由考生在众多角色中自主选择;有着较为明确的任务指向,既有一定的写作限制,也留给考生一定的自由空间;重在考查对某一事物、社会现象或观点的态度与看法。

但是我们也看到,近年来一些试卷上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却未能领会任务驱动的精髓,非但没能驱动学生的思维,反而将学生的写作思路野蛮地“绑架”了。

一是概念的模糊。比如某地高一期末考试作文题:

某班班主任建立了家长微信群,在一次家长会上,家长就“家长微信群存在有无必要”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有的说家长群在家长和学校、老师之间搭起了桥梁,便于家校沟通,有利于教育;有的说,当看到家长在群里晒成绩,压力很大……

如果你是这个班级的学生,对此你有何看法和建议?请写一篇文章。

从形式上看,这则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是较为典型的。它有材料,有任务,有要求。材料中核心概念明确,“微信群”的利与弊交代得十分清楚;写作任务也清晰无歧义,写作立场是学生,文体是议论类。

在考试结束后,很多学生抱怨“这篇作文没什么可写的”。“微信群”既不是新生事物也不是老旧的淘汰之物,为什么高中生会无话可说呢?任务驱动型作文更多地要求在真实情境下的任务写作,再次细读题目,我们发现这道看似规范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在真实性上是非常欠缺的。

在这道题目里,有“微信群”这个概念,但现实中拥有智能手机的学生有多少?同时拥有微信账号的学生又能有多少?此外,家校微信群里到底有些什么内容?老师和家长们都会说些什么?这些又岂是学生们能知道的?所以,“微信群”这样的概念看似很眼熟,其实并不是学生能真正掌握的。2020年全国新高考II卷(海南卷)的作文题同样也存在着概念不清的现象。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主持词”一词我们并不陌生,但也很难给它下个明晰的定义,而它也并不是要求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应用类文体。一般来说,主持词是指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进行节目串联的串联词,一般由开场白、中间部分与结束语组成。它需要和节目内容有机衔接,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专业性的领域,对于一个社会经验尚浅的高中生而言,岂不是为难了他们?

二是情境的虚假。任务驱动型作文尤其重视情境的真实,一旦情境失真,学生便会陷入无米下锅的困境,如何能让他们去表真意抒真情呢?回过去看“微信群”这个题目,在教育部都发文明确不允许学生将手机带入学校的背景下,其制造的情境就更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即便不是所有的作文情境都要求学生亲身经历,但至少对学生而言需要能够体会并代入,庄子曾说过:“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然而,很多看上去出发点很不错的作文题却经不起推敲,如2019年全国II卷: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就以第一个任务来说,让学生“化身”为百年前的青年学生来演讲,那他就需要针对百年前的时事,解决那个时代的问题,面对特定的受众,这样“玩穿越”式的作文,学生几乎无法真正进入情境,因为题中给出的情境对学生而言只停留在历史课本、小说和电视剧里。那么在写文章时就只能用当代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幼稚地去揣度一个世纪前青年的所思所感所言,命题者设置的任务显然是超过了学生们的能力范围的。即便是专业作家或歷史学家,又有几人能够胜任这样的任务呢?

三是思维的封闭。考查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初衷之一是避免宿构、套作,鼓励学生写出个性,那么,文章流露出的思想情感必然是因人而异的。而某些作文题,却实在看不出它将如何发散学生的写作思维。这样的作文,其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检测可能还不如材料作文或命题作文。如下面这样的作文题:

寒假自主学习期间,有些同学逐渐失去了砥砺奋发的精神,变得懒惰、散漫。“网课不积极,作业出问题”“做卷就想睡,管他错与对”等听来荒诞的顺口溜,成为部分同学假期生活的真实写照。

为了鼓舞同学们的学习士气,革除假期中的懒散风气,校团委拟举办“勤奋学习,立志成才”主题征文,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和思考。

这样的题目,降低了学生审题难度的同时,也降低了学生的写作思维品质。因为它没有开放度,学生甚至不需要去做判断和选择;核心词之间也缺少关联度,“勤奋学习”和“立志成才”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很容易让学生写成“双拼”——两篇不同主题的短文组合成的“拼盘”。

上述几种问题在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中普遍存在。也许有人会说,它们再不济也可以当作文题来用。其实不然。如果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和作文训练中充斥着此类作文题的话,将对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很大的隐患。也许是杞人忧天,笔者认为,这样的作文题会对学生产生“任务绑架”,简言之,就是使学生失去自我的立场,失去个性化的表达,而完全去顺从“绑架者”的意图。所谓对任务的把握、对问题的思辨就成为了一纸空文;避开了宿构套作的窠臼,却落入了“说正确的废话”的窘境。我们一向反对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学生在这些作文中却完全成了命题者思想的代言人了。如果题目的三观正确尚可,如果三观不正,岂不危险?这实在不能不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在命制或挑选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时深思而慎取。我想,命题者一定要有学生立场,持有一个“真”字,才能让学生有话说、说真话、会说话,才能讓作文写得出彩、写出个性,真正为学生的写作松绑,让任务驱动来助力学生走得更远。

来看下面的一道作文题: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危急关头,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先后有290余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支援前线。历时一年的捐献武器运动,募得的捐款可购买3700多架战斗机。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

校团委举行“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这是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演练(俗称“八省联考”)的语文作文题。就题目而言,它比较充分地体现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对我们命制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也会有所启发。

一是概念的可视化。学生对“抗美援朝精神”这个概念并不算陌生,但也许只拥有一些一知半解的零碎印象。而命题者不吝笔墨,从背景、前方、民众、影响等多角度“全景式”地呈现了抗美援朝战争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也让学生对抗美援朝精神有了直观的认识,避免了写作时“凌空虚蹈”、玩弄概念的现象。

二是材料的丰富性。这则作文材料的核心词是“抗美援朝精神”,其内涵却是丰富的,国家安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万众一心、山河无恙、家国安宁、世界和平等,通过这些关键词,学生可以领悟材料中抗美援朝精神蕴含的不同层面的含义,既可以写战士们舍生忘死,也可以写民众们众志成城,还可以写国家的和平使命……

三是价值的多元化。如果只是写“铭记历史”,那很容易把文章写成历史资料汇编;主题中加上了“迎接挑战”,就能产生多条有意义的价值链。你要铭记的是哪一种历史精神?你觉得将迎接怎样的挑战?两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对问题的理解也就各异,文章自然会异彩纷呈。

四是任务的可操作性。“你是谁”“写给谁看”“是什么主题”“写什么内容”“用什么体裁”,这些是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命制时考虑的内容,也是学生写作时必须完成的使命。这则作文题中任务很清晰,“校团委”“征文”也贴近学生实际,同时也符合社会对一个高中生的基本要求;生活在现时代的学生,只要平时能留意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热点,那就会有话可说,且有真话可说。

当然,根据全国多地学生考后的反应和各省阅卷的反馈,我们发现,这次作文的难度不小,想要写好它其实并不容易。这恰恰暴露了我们作文教学中的一些短板,也给我们的语文教师们提了一个醒。《课程标准》在“命题原则”中指出“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让学生在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学习任务”[2],教师平时如何来进行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指导、适合用什么样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应该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来考量。

参考文献:

[1]倪文尖,张开:《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考试内容改革设计》,《语文建设》2020年第2期。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49页。

(作者:刘志军,江苏省常熟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责编张应中]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作文题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型作文”,可以休矣!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提高高三学生议论文说理能力的实践研究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
浅析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