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与McMaster技术在城市二孩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21-06-02 01:15
黑河学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团体辅导家庭

贾 锐

(西安理工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陕西 西安710048)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政策的落地,十三五规划以来,我国正式进入“二孩时代”。不少家庭纷纷响应国家政策,追生二胎,由此带来的二孩家庭教育成为摆在城市二孩家庭中重要问题。本研究采用McMaster技术,以家庭功能为切入点,选取某市城区10个二孩家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家庭访谈、实施McMaster技术、团体心理辅导和家庭教育讲座相结合的干预模式,客观评估了“二孩时代”家庭教育环境现状、家庭功能以及父母教养方式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二孩时代”家庭教育的建议,为探索“二孩时代”的家庭教育新模式提供了参考。

由于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起实施独生子女政策,城市家庭的孩子已经适应自己是家庭中的“唯一”,习惯独享父母的爱、长辈的爱以及各种物质资源,久而久之会有“独”“小皇帝”等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当二胎政策放开后,很多独生子女无法接受父母再要一个小弟弟或小妹妹,认为这是抢走父母对自己的爱、自己所属要分享、需要照顾ta、ta长大后要争夺遗产的行为。更有甚者通过自杀逼父母放弃二胎或要求父母写保证书……这些都是摆在城市家庭的现实问题。如何平衡好两个孩子的关系;如何对习惯于独生子女地位的大孩进行引导教育;如何升级生育第二个孩子后的家庭教育等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

一、理论依据

(一)家庭功能

“家庭功能”概念自提出以来,定义可谓众说纷纭。Beavers、Olson以及Shek[1]的结构取向学派指出,家庭功能是指成员间的感情关系、家庭制度、家庭交流情况和处理外部事件的实效性。家庭功能主要通过关系组成、反应灵活度、家庭成员相处质量、成员亲密程度,以及彼此的适应程度来体现。我国学者张文新[2]认为家庭系统中,每个家庭具有其针对性的、相对稳定的交流和感情机制,以及内部规则,均依据其内在规则持续运转。

(二)McMaster技术评估模式

1978年,Epstein提 出 的McMaster模 式(McMaster model of family functioning),反映了家庭结构、组织特征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重要的相互作用模式,其包括六个方面:问 题 处 理 能 力(problem solving)、交 流 情 况(communication)、家庭角色分配(family role)、感情反馈(affective response)、感情涉及深度(affective involvement)、行为控制(behavior control)。Epstein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McMaster模式家庭功能量表[3]。随后,McMaster模式家庭治疗则应运而生。

(三)家庭功能对子女等家庭成员心理健康的影响

青少年子女的心理健康程度受家庭功能的制约。心理障碍与父母的教养模式、父母教育文化水平,以及成员组成、亲子关系有紧密联系[4]。研究发现:失职家庭的成员躯体症状明显,思维和行为显示出强迫性,在人际交往中存在自卑等负面自我认知[5-7];家庭中的疏离感与家庭亲密度适应性、理想亲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家庭亲密度不满意程度、适应性不满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8];与完整家庭相比,单亲家庭的系统功能发挥受到家庭结构的影响,在角色作用和交流方面体现为更多的亲子问题[9],对子女的心理健康状态和亲子关系负面影响较大[10];家庭中在父母工作压力较大情形下,他们会降低对子女的接受度,家庭成员间有较高冲突的可能性,从而对子女适应性各方面有消极作用[11]。

(四)团体心理辅导

心理团体辅导是指在团体场合下实施的心理辅导模式。它以团体整体为实施体,采用适宜的心理辅导方法和技巧,以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为实施过程,旨在使成员根据观察、实践和感知,认知、剖析、悦纳自我,协调和优化与其他成员的关系,体验新的心理体验与行为模式,激发出个体潜能,提升团体适应力,以及助人意识。心理团体辅导的“镜像”作用以及游戏化、娱乐性、体验性,弥补了目前头脑认知矫正的辅导方式,使团体成员在不知不觉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前,团体心理辅导已成为企业文化引导、员工EPA成长、心理咨询、学校教育的重要形式,受到人们的广泛好评。

二、研究过程

我们筛选了某市城区10个二孩家庭,通过McMaster技术家庭功能评估确定家庭的基本功能,并结合定期的访谈与观察,了解二孩家庭父母对于大孩、二孩的教养方式,大孩对于弟弟妹妹出生后的不同表现,以及父母家人的一系列变化,分析城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收入、不同环境的家庭在教育两个孩子时的共性和个性表现。随后,我们对10个家庭开展了团体心理辅导,目的是提升家庭整体功能,明晰父母角色,并适时地给予儿童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三、研究结果

通过对二孩家庭《家庭功能》测试与个体访谈,发现城市家庭父母在有了第二个孩子后会照顾大孩的感受,但是由于忙于二孩饮食起居的照料,大孩难免会有失落感。大部分家庭有学习如何更好的扮演好两个孩子父母的愿望,但付出的行动相对较少。大孩、二孩之间的冲突是也是必然,在解决双方冲突时,父母更多的会要求老大谦让老二,往往引发大孩的情绪阻抗。

调查发现,对于二孩家庭最大影响的首先是经济,其次是父母的时间。10个家庭有3个家庭是和老人共同居住,由老人帮忙照顾两个孩子;有2个家庭的母亲干脆做起全职妈妈;有3个家庭因为是夫妻经营公司,父亲担任大部分的业务,母亲只参与小部分的工作,大部分精力仍以家庭为主;还有2个家庭是请了钟点工帮忙照料孩子。

在谈到对待两个孩子教育的差异时,能够看到不同家庭的不同处理方式。首先是年龄,10个家庭对于年龄小的孩子都会更加的宠爱一些,要求大孩更多的像哥哥、姐姐;其次是性别,如果二孩是女孩,家长会有娇惯的倾向;如果是男孩,则有不同的差异。在夫妻共同经营公司的5个家庭中,二孩是清一色的男孩,(这也许与中国的传统观念有关),有3个家庭明显偏爱和器重二孩,有2个家庭觉得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再次,对待两个孩子的教育差异,与父母从事的职业有很大关系。在夫妻均为高校教师的家庭,父母教育引导及公平对待的意识就强,家庭功能也是10个家庭中最好的(见表一,表二)。

表1 访谈样本基本信息表(N=10)

表2 个案访谈《家庭功能》量表测试的描述性结果(N=10)

数据显示,10个家庭功能状态处于中等偏上程度的水平。

四、团体心理辅导干预

根据10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在经过协商后,我们实施了一次提升家庭功能的团体心理辅导,时长为3个小时,分为上下两个阶段。团体辅导名称是《我们(父母)爱你们(孩子们)》,性质是封闭、结构、成长型,目标是以“沟通、理解、爱”为核心内容,让父母认识到与孩子诚挚、宽容的交流沟通的必要,进一步让孩子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提高人际交往等能力,提升家庭整体功能。具体内容如下:

?

一个月后我们对10个二孩家庭的父母进行了电话回访,了解实施McMaster技术家庭功能测试、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的干预后的影响与变化,由于10个家庭中大部分的父母都是有工作,专职母亲也忙于照顾两个孩子,影响了反馈效果。不过,10个家庭的父母均表示,通过这一系列的调查与辅导,了解到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对两个孩子的教育现状,尤其是McMaster技术家庭功能评估,让他们发现存在的问题。在团体心理辅导中,3号家庭的父母、4号家庭的父亲,对于团训中的“你说我撕”的游戏感受深刻,真正了解到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明白在两个孩子中实施同样的教育结果却不同的原因。最后,父母们表示这种科学评估与寓教于乐的辅导教育形式,弥补了家庭教育空洞的说教,是一种感受多、收获多、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方式。

五、不足与启发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由于二孩家庭父母多为中国独生子女群体,很多情况是这些独生子女负责生孩子,其父辈负责养孩子。所以采用McMaster技术家庭功能评估技术时,未能对这些家庭中真正抚养者进行调查,影响城市二孩教育的整体性家庭评估,且负责抚养的隔代长辈们也没有参与团体心理辅导。

我们期待,根据中国大家庭模式和隔代抚养的现象,能够将McMaster技术与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整个大家庭,设计有等级的干预方案,有针对性引导二孩家庭中的祖辈、父母成长,营造利于二孩发展的家庭环境,提升整体家庭功能,以期为中国家庭教育做出积极的贡献。

猜你喜欢
团体辅导家庭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家庭“煮”夫
中国队获第59届IMO团体总分第三名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