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感光学会2020年工作总结

2021-06-02 15:27
影像技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会议学会

2020年,中国感光学会(以下简称学会)在中国科协的指导下,在支撑单位的支持下,在各专业委员会、单位会员和广大个人会员的努力下,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按照2020年工作计划积极组织和开展工作,在学术交流、组织建设、党建工作、科学普及、会员管理和服务、决策咨询服务、产学研结合、编辑出版、抗击疫情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较好地完成了2020年工作任务。现将2020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概述

(一)学术交流

学会及各专业委员会组织“如何突破光刻技术难题”座谈会、第二届紫外 LED长治国际会议暨长治LED产业发展峰会、2020第六届中国光催化产业大会暨光催化产业线上嘉年华、2020光刻胶先进技术和产业应用研讨会、中国感光学会2020第二十一届辐射固化年会、侦查办案新技术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2020年中国感光学会视频侦查技术与特种照相专业委员会年会、LED-UV光固化专题交流会、2020激光技术与光电子材料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感光学会影像信息功能材料与技术专委会学术年会、2020第十一届中国印刷与包装学术年会暨科技融合创新发展论坛、第四届全国偏振与椭偏测量研讨会暨国际偏振会议等学术交流活动。

学会及各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学術活动,参会专家学者线下近2000人次,线上近6万人次。

(二)组织建设工作

2020年,学会召开了第十届二次理事通讯工作会议、第十届二次常务理事通讯工作会议、第十届三次常务理事通讯工作会议、第十届四次常务理事会议暨理事长办公会扩大会议、第一届二次监事会议、第一届三次监事会议,总结学会的各项工作,讨论各项学会重大事项,并做出决策,实现了学会重大事项由全体理事、常务理事集体决策的机制。

完成21个制度的修订或制定,包括会员管理条例、分支机构管理办法、理事会条例、监事会条例、财务管理办法、青年科技奖奖励办法、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科学技术成果评价办法等,推进学会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党建工作

学会理事会功能型党委按期召开会议,前置审议学会“三重一大”事项,定期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举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

学会办事机构联合党支部按期开展“三会一课”,开展了“诵读科学经典,弘扬科学精神”“我与‘三个面向‘四个率先”“不忘初心、弘扬优良家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科学青年说”等主题党日活动。

(四)科学普及工作

2020年5月,学会联合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举办了以“云游理化所,科学零距离”为主题的线上公众科学日活动,近3万名网友在线观看。

在科普创作方面,光电技术科学传播专家团队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刘晨副教授带队创作发表了《一场梦与现实间—什么是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这束神奇的光已问世六十年》等科普文章,创作了“激光有什么用?”科普短视频。

在科普讲座方面,2020年7月和10月,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刘晨副教授受邀先后在中国科技馆大讲堂及雏鹰行动青少年公益服务中心开展科普讲座,其中《趣谈“中国古代光学”》在线科普讲座听众人数高达130多万人。

针对光刻技术难题,学会组织专家撰写了高级科普文章《如何突破光刻技术瓶颈?》,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经学会推荐,刘晨副教授入选“典赞·2020科普中国”年度科研科普人物。

(五)会员管理和服务

学会使用中国科协学会管理服务平台的会员系统,会员管理信息化。学会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信息交流平台增强学会活动的及时性、互动性和参与性,加强学会与会员、会员与会员之间的联系。

2020年,学会网站进行改版,使用中国科协学会管理服务平台的网站系统,对栏目重新设计,增加表彰奖励、会员管理等相应栏目,优化后台管理。

2020年,学会会员系统中个人会员总数累计为4546名,新增个人会员14名,单位会员72名,新增单位会员1名。修订《中国感光学会会员管理条例》,就会员类别、入会程序、会员权利与义务、会员发展与管理等作了调整完善。

2020年,学会开展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推荐工作,推荐5名个人及1个团队申报全国创新争先奖。学会开展了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推荐工作,推荐1名候选人。

(六)决策咨询服务

2020年3月,学会收到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发来的有关了解英国脱欧对中国相纸反倾销案影响情况的函。学会向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提交了回函,说明了英国、欧盟相纸产业情况以及对中国出口情况,提出了对维持欧盟/英国反倾销措施的意见和建议。

2020年,学会推荐的“如何突破光刻技术难题”成功入选2020十大工程技术难题。学会召开 “如何突破光刻技术难题”专家座谈会,形成《科技工作者建议——关于突破光刻技术难题的建议》报告,呈报相关部门决策参考使用。

根据中国科协2020年7月邀请部分全国学会理事长召开的“基础科学重大问题高层次研讨会”的要求,学会向中国科协提交《科技工作者建议——关于加强人工光合成研究及平台建设的建议》报告。

(七)产学研结合

实施国家级科技服务团科技服务活动项目,通过“科创中国”辐射固化科技服务团,组织学会专家走访调研,开展针对性对接服务,为企业引入技术、科技成果等资源,通过组织专家开展学术交流、科技咨询等方式,搭建企业与专家平台,服务企业和地方发展;

数字成像技术专业委员会走访企业,搭建合作平台;

影像保护专业委员会为中国照片档案馆等单位开展技术咨询等服务;

视频侦查技术与特种照相专业委员会发挥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建设优势,积极引入国内外著名高校、企业以及相关业务局参与视频侦查技术实验平台建设;

遥感技术专业委员会协调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频次迅捷无人航空器区域组网遥感观测技术”项目在江西开展的组网实验,奔赴鄱陽湖流域重灾区,提供无人机组网遥感测绘巡航,为防汛提供数据分析。

(八)编辑出版工作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和《影像技术》是学会的主要刊物。2020年两种刊物按计划共编辑出版了12期,刊登科技文章300余篇。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为提高编校质量、学术质量、出版质量,严格审稿流程和规范出版要求,陆续制定了多个新规范新制度,并对已有相关文件的条款进行了修订改进;加强期刊的数字化建设。

《影像技术》期刊原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之一的天津远大感光材料公司将变更为青岛大学。天津远大感光材料公司和期刊编辑部将按照相关法定程序和要素完成期刊变更相关事宜。

(九)抗击疫情工作

疫情期间,学会辐射固化专业委员会积极组织,相关企业积极响应,发挥自身优势,纷纷向有关机构捐款捐物,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力量。包括湖北固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久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广信感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捐款总计423万元,捐赠消毒液15吨、紫外杀菌灯1300套、手套33000双、防护服及护目镜200件。学会辐射固化专业委员会及几家相关紫外线和电子束设备生产单位,克服困难,生产杀灭病菌设备,驰援疫区。

疫情期间,学会在官网发布抗击疫情稿件,在微信公众号发布相关信息,利用“中国感光学会科普传播”微信公众号,转载了多篇科普中国的辟谣文章,在学会会员领域开展科学防疫的宣传。

(十)其他工作

标准工作:学会光催化专业委员会两项国家标准参与了线上终审答辩,两项标准基本结题。

科技奖励、科技成果评价工作:《中国感光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试行)办法》经学会第十届三次常务理事会议审议通过;并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要求正式将学会科学技术奖相关材料和报告报送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可以开展学会科技奖励工作。《中国感光学会科学技术成果评价(试行)办法》经学会第十届四次常务理事会议审议通过;并中国科协主管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的发展创新处做了汇报请示,学会在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后需将相关材料报送至中国科协进行报备。

项目申报管理:完成中国科协7个项目的申报工作;1个项目获得中国科协资助,1个项目获得周培源基金会资助;党建强会等多个项目完成项目验收。

民政部相关工作:完成民政部对全国学会2019年年检等工作。

中国科协相关工作:完成2019年财务决算、统计调查、年鉴、2020重要学术会议指南推荐工作、“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单推荐等工作。

获得表彰:在统计工作中,学会被评为2019年度科协系统统计调查工作优秀单位;在年鉴工作中,学会荣获2020卷《中国科协年鉴》优秀组织单位,学会办公室周云霞荣被评为“优秀撰稿人”;在科技工作者之家“2020年度系列评选”活动中,学会荣获“最佳网上会史馆组织”第九名。

二、学术交流

(一)“如何突破光刻技术难题”座谈会

2020年7月8日,学会召开了2020十大工程技术难题—“如何突破光刻技术难题”专家座谈会。座谈会采用现场和视频同步方式召开。张丽萍理事长主持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杨万泰、佟振合、彭孝军、吴骊珠,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祖彦、罗先刚、刘文清,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高新技术司有关领导,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专家代表共6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旨在跟踪了解难题研究进展,分析难点与挑战,提出技术与政策建议,形成难题研究专项报告—《科技工作者建议》,使入选问题难题服务国家科技决策、纳入国家规划、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结合,推动关键技术联合攻坚、促进应用推广,为我国光刻技术跨越发展,解决微电子制造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做出贡献。

(二)第二届紫外 LED长治国际会议暨长治LED产业发展峰会

2020年8月19-21日,学会辐射固化专业委员会作为支持单位,联合国家半导体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等单位在山西长治举办第二届紫外LED长治国际会议暨长治LED产业发展峰会(CULCON 2020)。来自全国近120家单位500余人参会。

会议主题为“创造健康紫外光源助力公共卫生安全”。会议围绕紫外LED材料、器件及应用系统,讨论如何实现全产业链技术协同创新和产业集群式、高质量发展,并就紫外LED固化技术和紫外LED杀菌消毒与光疗技术等展开深入研讨。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们参与编制了《CSA紫外LED技术路线图》,并在技术路线图研讨会上进行具体问题的讨论。

(三)2020第六届中国光催化产业大会

2020年9月19-28日,学会光催化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感光学会2020第六届中国光催化产业大会暨光催化产业线上嘉年华”在线上举办。

会议开设六个线上展示馆及论坛、实地展示、直播间展示等三种互动式直播,以光催化产学研一体化为主线,突出光催化行业国际、国内的技术研发方向、产业化技术成就及市场应用价值,促进行业平稳发展,用技术服务社会、服务市场。线上嘉年华为期10天,为光催化产业大会历届、历时最长的会议。线上浏览量达到59773次,直播间浏览人数总计万人,是一场成功的线上产业交流会议。

(四)2020·光刻胶先进技术和产业应用研讨会

2020年9月24-25日,学会辐射固化专业委员会作为支持单位,联合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和电子化工新材料产业联盟在江苏宜兴联合举办“2020·光刻胶先进技术和产业应用研讨会”。国家有关部门,宜兴市政府及光刻胶方面的新型显示、PCB等有关领域研发及生产上下游单位代表近300人参与了此次研讨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孝军参加会议并作主题报告。会议旨在推动国内高端光刻胶技术创新,加快核心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应用,同时加强下游需求应用与科研、产业企业的协同研发、技术交流,产学研用,上下游深入交流。院校企业专家纷纷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五)2020第二十一届辐射固化年会

2020年10月15-18日,学会辐射固化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感光学会2020第二十一届辐射固化年会”在陕西西安召开。来自辐射固化领域及相关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和院校的300余家单位近50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张丽萍理事长出席会议并在开幕式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杨万泰、彭孝军、吴骊珠受邀出席并作大会报告。会议大会围绕“辐射引领·绿动未来”的主题开展交流,研讨辐射固化及相关行业技术及产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推动辐射固化技术更广泛的应用,展示辐射固化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促进UV/EB技术进步,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贡献力量。

(六)侦查办案新技术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2020年中国感光学会视频侦查技术与特种照相专业委员会年会

2020年10月20-21日,侦查办案新技术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2020年中国感光学会视频侦查技术与特种照相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宁夏银川举办。会议由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与上海市公安局现场物证重点实验室主办。近15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交流和探讨新时期视频侦查与特种照相最新的发展趋势、大数据技术在侦查办案中的应用创新成果以及视听大数据技术“产-学-研”科研轉化所面临的新瓶颈和新挑战,推动公安实战部门、公安院校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七)LED-UV光固化专题交流会

2020年11月1日,学会辐射固化专业委员会联合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与产业联盟等单位在广东佛山举办“LED-UV光固化专题交流会”。

会议旨在推动紫外LED在光固化领域的创新应用,促进细分应用领域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交流。会议围绕LED UV光固化在油墨固化、木材涂装、3C塑料、金属涂装、电子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就市场进展、技术原理、固化效果评价、关键问题因素、测试准确性等内容,展开了技术交流和问题研讨。

(八)2020激光技术与光电子材料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感光学会影像信息功能材料与技术专委会学术年会

2020年11月20-22日,2020激光技术与光电子材料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感光学会影像信息功能材料与技术专委会学术年会在广东深圳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海目星激光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网联光仪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30余名学术界和产业界专家出席会议,共14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文清、中国科学院院士顾瑛受邀出席并作大会报告,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刘清侠受邀出席。会议围绕先进光电子材料、先进激光技术及应用等方向,在前沿课题和重要应用领域展开探讨和交流,增进了解,促进合作。会议期间还召开了影像信息功能材料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就专业委员会发展的相关事宜进行了认真讨论。

(九)2020第十一届印刷与包装学术年会暨科技融合创新发展论坛

2020年11月26-29日,学会印刷技术专业委员会作为主要承办单位,联合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在广东广州共同举办2020第十一届印刷与包装学术年会暨科技融合创新发展论坛。来自50多家印刷包装院校、科研机构、创新企业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克复受邀出席并作特邀主旨报告。会议基于印刷包装关键技术研发,聚焦环保材料、区块链、人工智能、OLED显示、光子晶体、生物质打印等领域的最新前沿科技及其与印刷包装技术的融合创新,开拓科研视野,共享研究成果,把握发展新动向。会议通过对印刷包装领域重要和热门问题的深入研究及最新进展的观点交流,为促进印刷包装科研成果产业化应用和科技进步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十)第四届全国偏振与椭偏测量研讨会暨国际偏振会议

2020年11月27-29日,学会遥感技术专业委员会作为承办单位,联合北京大学等单位在北京共同举办第四届全国偏振与椭偏测量研讨会暨国际偏振会议。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会议为我国在偏振与椭偏研究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和应用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交流机会。会议覆盖偏振与椭偏研究的所有领域,包括基础理论、偏振机理、测量技术、信息提取、仪器开发和实际应用等各个方面。会议邀请国内偏振和椭偏研究领域的姜会林院士等知名专家作大会报告(线下),并邀请国外专家作线上大会报告。

(十一)参与数字成像技术领域学术活动

2020年1月20日,学会数字成像技术专业委员会组织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河北工程大学等专家学者在北京理工大学就数字成像技术相关领域技术交流,讨论了数字成像处理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对数字成像技术在医疗、海洋、光谱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2020年7月20日,学会数字成像技术专业委员会作为协办方参与在线上举办的Light在线-超构表面与超构材料学术交流,聆听了专家学者的讲座和报告。

2020年7月28日,学会数字成像技术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参加在上海举办的TCT ASIA上海国际3D打印增材制造展览会,对展览的3D打印技术进行了深入了解,探讨了数字成像技术在3D打印中的应用。

2020年9月14日,学会数字成像技术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参与线上专题讲座,纪念激光器发明60周年,听取了会议报告,对激光在数字成像中的应用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猜你喜欢
会议学会
欧洲理事会会议
探险者大聚会
学会保护自己
学会分享
主席团会议
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主席会议、常委会议
一场会议和它的记录者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目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