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分析

2021-06-02 13:55潘姗姗徐大强
影像技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新冠肺炎

潘姗姗 徐大强

摘要: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探讨。方法:以随机样本抽样法,抽取40例(2020年2月-7月)疑似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MSCT),分析其影像学特征、检出率。结果:40例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征病变密度多表现为单纯GGO(47.50%)、GGO伴细小网格影(42.50%);病变形状多表现为斑片状(45.00%);病灶特点多表现为单纯磨玻璃密度影(60.00%);病灶特点多表现为单纯磨玻璃密度影(60.00%)。40例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检出10例,检出率为25.00%(10/40)。结论:MSCT对疑似新冠肺炎检出率较高,具有推广意义。

关键词:新冠肺炎;影像学特点;呼吸困难

中圖分类号:R318;R814.42文献标识码:BDOI:10?郾3969/j.issn.1001-0270.2021.02.15

Multi-slice Spiral CT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and Diagnostic Value Analysis of New Coronavirus Pneumonia

PAN Shan-shan, XU-Daqiang (corresponding author)

(Department of Imaging, Headquarters of Suzhou Municipal Hospital, Jiangsu 21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and diagnostic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in COVID-19. Methods: A total of 40 patients (February 2020-july 2020) with suspected new coronavirus pneumonia were selected by random sampling, and all of them underwent multi-slice spiral CT (MSCT).Result:In 40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new coronary pneumonia,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msct were simple GGO(47.50%), GGO with fine reticular shadow(42.50%), and patchy lesions(45.00%)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lesions were simple ground-glass density shadow(60.00%), simple ground-glass density shadow (60.00%), 10 cases of suspected new crown pneumonia(40 cases), the detection rate was 25.00%(10/40) .Conclusion:MSCT suspected new pneumonia detection rate is high, has the promotion significance.

key words: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imaging features; dyspnea

新冠肺炎主要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此症患者多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等典型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鼻塞、流涕、腹泻等上呼吸道、消化道症状。此病传染性极强,且致死率高,对患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1]。但重症、危重症患者仅会表现为中低热,轻型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无肺炎症状等,容易错失最佳诊断时期。因此,采取有效方法进行正确诊断,可早发现、早治疗,挽救患者生命安全[2]。核酸检测为诊断此病的金标准,但此种方法获取检测结果的时间相对较长,无法满足病情筛查的需求。影像学技术高速发展,临床许多影像学检查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其中多层螺旋CT(MSCT)检查由于其高质量、操作简单、诊断准确率高等优势,被临床所推广。其检查图像可有效反映患者肺部感染特征,及时为治疗提供可靠性依据。为进一步探讨MSCT诊断新冠肺炎的价值,随机选择我院2020年2月-7月收取的40例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展开以下分析。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随机样本抽样法,抽取40例(2020年2月-7月)疑似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18-90岁,平均(54.00±3.12)岁。纳入标准:患者均知情此研究,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意识功能不全,无法进行正常沟通交流。于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下,展开此研究。

1.2 方法

选择64排螺旋CT(生产厂家:荷兰PhilopsBrilliance64CT),对40例疑似新冠患者均进行检查:扫描范围自肺尖至膈肌下缘,螺距设置为0.99mm,检测宽度为64mmx0.625mm,管电流设置为250mA,层间距设置为0.45mm,旋转时间为0.5s。将检查所得图像传至工作站,由我院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进行阅片,分析患者肺部病变密度与形状、病灶特点,对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总结。

1.3 观察指标

分析其影像学特征、检出率。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2.0分析本文纳入数据,以[n(%)]表示定性资料,行正态性检验,若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对比以χ2检验,以(x±s)表示定量资料,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对比以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新冠肺炎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征

40例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征病变密度多表现为单纯GGO(47.50%)、GGO伴细小网格影(42.50%);病变形状多表现为斑片状(45.00%);病灶特点多表现为单纯磨玻璃密度影(60.00%)。详见表1,图1-4。

2.2 分析MSCT检出率

40例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检出10例,检出率为25.00%(10/40)。

3 讨论

新冠肺炎疾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在患者潜伏期进行及时隔离、控制,可有效控制疫情的进一步蔓延。新冠肺炎潜伏期多为3-7d,患者多会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病情进一步加重,会导致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代谢性酸中毒、脓毒症休克,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有部分患者会表现为无症状带菌,症状较为轻微,不易被及时发现,极易错失最佳隔离时期,导致病情加重、发生蔓延,危及患者及其家属的生命安全[3]。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诊断措施,对于早发现、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核酸检测为检测此种疾病的最有效手段,可准确判断患者血液中是否存在病毒感染的情况,及时对患者进行确诊,进行早期隔离,控制病情进一步蔓延。但核酸检测需较长时间才可得出检测结果,且还会由于采取检测样本数量较少,出现假阴性等结果,影响临床正确诊断。为进一步加快诊断速度,提高诊断效率,需寻求一种更简单、更准确、更快速的诊断方法[4]。

提高筛查新冠肺炎疾病的速度,避免病情的蔓延,临床多会对患者进行CT扫描检查。通过对其进行影像学检查,分析检查图像,医师可清晰地对患者肺部形态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对其感染情况进行有效判断。本文通过分析发现,40例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检出10例,检出率为25.00%,数据可提示,在诊断新冠肺炎疾病时,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是一种可行性的手段。多层螺旋CT主要是具有多排宽的探测器结构,球管一次曝光,从而可以获得多个层面图像数据的成像系统,可得出高质量的三维图像[5]。临床医师通过对影像学图像进行分析,可掌握患者肺部的形态,对其肺部感染情况进行较为准确地判断,且此种检查技术扫描时间较短、分辨力较高、可多方位多角度显示患者肺部感染情况,便于对疾病进行更准确地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改善诊断效果。且多层螺旋CT具有较多个的数据采集通道,每一个通道的数据会相应产生一层的图像。因此,数据采集通道的增加,还可进一步提升CT的成像速度。此种检查方式可不间断地对投影数据进行相关收集,且具有更短的扫描时间,分辨力也比较高,从而获得质量更高的检查图像。此外,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具有更大的扫描覆盖率,可全面显示患者肺部情况。多层螺旋CT的操作方式也较为简单,检查过程中发现可疑的病例,则可对其进行重复性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率。相关研究指出,病情早期,影像特征多表现为小结节状、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进展期病灶组织分布范围扩大,累及双肺多个肺叶,呈“反蝶翼”状;重症期病灶组织边界不清,主要特征为支气管充气征[6]。此外,本文研究还得出,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征病变密度多表现为单纯GGO(47.50%)、GGO伴细小网格影(42.50%);病变形状多表现为斑片状(45.00%);病灶特点多表现为单纯磨玻璃密度影(60.00%)。分析其原因,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部,受到炎性因子的侵袭,会导致肺泡壁发生增厚,促使肺泡内的浆液流出,最终形成磨玻璃密度影的特征;若患者影像学特征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伴小叶间隔增厚,多由于间质炎性发生增厚所导致;若合并实变影,则可能是由于患者病程的延长,炎性因子在其肺泡内部的渗出相应增多,导致出现此特征;若其影像学特征伴有条索影,则可提示患者的病情状况出现一定程度的缓解。通过对患者多层螺旋CT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临床医师对病情发展情况进行判定,便于进行确诊,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性依据。

综上所述,采用多层螺旋CT对疑似新冠肺炎进行检查,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影像学特征表现明显,可为医师诊断此病提供一定参考,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 1 ] 高艳,戎冬冬,安彦虹,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X线及CT表现[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20,29(2):147-154.

[ 2 ] Hong-Zhi DU,Xiao-Ying Hou,Yu-Huan Miao,etal.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2019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NCP)[J].Chin J Nat Med,2020,18(3):206-210.

[ 3 ] 汪鍇,康嗣如,田荣华,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CT影像学特征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20,27(1):27-31.

[ 4 ] 叶嘉,余云华,卢友光,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55例延迟接受诊疗者的CT影像特点及临床特征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20,45(5):486-491.

[ 5 ] 孔维芳,彭泽华,陶客言,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影像学表现初探[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0,17(2):38-41.

[ 6 ] 刘小玉,谢元亮,张树桐,等.肺部CT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20,35(4):433-436.

猜你喜欢
新冠肺炎
外行领导内行?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下疫情防控档案的收集与利用
情报体系在应急事件中的作用与价值
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的情报机制及体系
面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发布特征分析
公共危机中谣言真实度计算及其与正面信息的交锋研究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应急信息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政府大数据能力建构的智库应急情报服务
政府要做好公共价值的创造者和守护者
新冠肺炎疫情前期应急防控的“五情”大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