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目垂屏
———— 老厂房办公室改造

2021-06-05 07:45责任编辑张羽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1年5期
关键词:阶梯教室细部幕布

责任编辑:张羽

青·微舍工作室

正式成立于2018年1月。致力于城市小型及微型空间的设计实践,热衷于日常生活视野下的城市“非正规性”空间研究,记录居住者们朴素而精彩的日常智慧与美学价值。努力将其转化为某种设计驱动力,反哺于自己微观且低技的设计实践。

胡兴

青·微舍主持设计师。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博士在读,英国邓迪大学建筑学硕士。

刘常明

青·微舍主持设计师。

武汉理工大学建筑学硕士。

李哲

青·微舍主持设计师。

高级室内设计师。

设计团队:胡兴、刘常明、李哲、余凯、程仙鹏

建筑技术设计:程仙鹏

竣工时间:2021.1

项目地址:重庆市渝中区枇杷山后街印制一厂

建筑面积 :190 m2

策划及施工公司 :界归(重庆)文创策划有限公司

策划及施工团队:孙露、刘余

摄影:罗星

1 垂屏剖透视

2 会议室细部

本项目是一处老厂房改造的办公空间,位于上世纪30年代修建的重庆印制一厂。轻工业并没有给房子留下太多的痕迹,就像是一间新建的毛坯房。

室内空间长25米,宽5米,通高6米。这对于一个不足十人的小团队而言并不算小,但作为一个策划公司,他们有其独特的空间分配方式:除了8个工位和一间领导办公室之外,其它的空间都是为客户准备的,包括一对一的洽谈、圆桌会议、大屏幕的展示与宣讲。从空间类型上,并不像是个办公室,而更贴近于报告厅或是小剧场。

“怎样的宣讲方式才能震撼到客户,就像当年第一次出现的苹果发布会那样?”业主脱口而出的诉求其实可以用空间的方式回应,它足以转化为一股强烈的设计动机,驱动整个方案的推进。

3 台阶细部

1 洽谈区

设计师给自己制定了任务书:创造一种新颖的观演行为模式,并将其赋形,除此之外,不再做任何形式上的操作。

首先,空间在进深方向被一分为二,一边设置夹层,一边通高。夹层下方为办公区,而几乎占满整个开间的大台阶让二楼获得了更高的公共性,与通高区域形成一个整体。

大致勾勒出空间划分之后,设计师开始在剖面中梳理商务与宣讲的主流线:大台阶是个天然的阶梯教室,让客户“席地而坐”听完宣讲后,继续拾级而上,前往二楼会议室做进一步的磋商。与13人的会议室相匹配,设计师在台阶上设置了4排大致13个座位(第5排为备用席位)。

当设计师翻开投影仪的说明书,就会发现:为了清晰的辨识色彩与文字,比如一个150英寸的幕布的最佳观看距离不宜超过5.4米,而过近的距离又会让观众疲于转动眼睛和脑袋。这意味着它实际关照到的舒适观看区域会非常有限。

直觉在质疑:阶梯教室与垂挂在前的幕布,好像并不是一套般配的空间结构,为了使所有观众获得均衡的观看条件,难道不应该是一块与阶梯坡度平行的幕布吗?

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坐姿,观众需要也顺应坡度躺下去。参照一份关于轿车司机座位的人机工程学研究报告,双腿垂直落地的坐姿下,靠背角的舒适范围为20~30度。因此,设计师在阶梯上布置了内置轴承可调节靠背坡度的坐垫,让观众获得30度后仰的坐姿。

当然,设计师没有继续按照可量化的视听条件,去理性的求得一个最佳的幕布角度与位置。因为针对区区十几个人的小型观演空间,一切煞有介事的计算,都只会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改良,这种设计策略本身就不够理性。

更加打动设计师的,可能是一些质性的原因:对某种时代症候的回应。

正如尼古拉斯·卡尔的普利策奖提名作品《浅薄》中写到:“我们正在经历的,在一个隐喻的意义上,是早期文明轨迹的逆转,我们正在从个人知识的耕种者进化为电子数据森林中的狩猎者和采集者。”

就在当下,手中正握着的6英寸掌上屏幕,已经彻底重塑了认知世界的方式,缩略式的影像、片段化的讯息、实时性的通信,让人逐渐远离了专注与沉思。而在这个低头一族的时代,一块巨大的屏幕悬于头顶,也许能片刻的治愈当代人的分神或是颈椎病,重拾古人仰望星空时的沉静、却又充满好奇。

3 大台阶形成天然的阶梯教室

4 洽谈区细部

猜你喜欢
阶梯教室细部幕布
演出开始前
高层住宅屋面工程细部创优策划
编辑精选APP
风景园林工程细部处理及质量管理
阶梯教室清洁一体机
深水水库隔水幕布透水率对下泄水温影响研究
主角光环
浅析高层建筑立面风格与细部设计
浅谈校园阶梯教室的音响扩声设计
高校教室智慧照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