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数据流通活力 释放数据潜在价值

2021-06-13 05:07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王伟玲刘梦冉
网信军民融合 2021年4期
关键词:流通跨境流动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王伟玲 刘梦冉

“十四五”规划提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为此需要激发数据市场活力,释放数据潜在价值。本文分析了激活数据流通活力的重要价值、着力点,并从加快数据共享开放行动、促进数据交易市场培育与探索跨境数据流动试点等方面提出我国加快数据资源体系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多个文件明确提出推动数据开放共享,激发数据市场活力,释放数据潜在价值。在此图景下,鼓励相关单位通过共享、交换、交易等方式,提高数据资源价值创造的水平,构建大数据资产价值评估体系,研究制定公平、开放、透明的数据交易规则,加强市场监管和行业自律,对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至关重要。

一、激活数据流通活力的重要价值

(一)数据流通有利于加快数据强国建设新征程

数据在全球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世界各国积极布局数字经济发展。随着《美国联邦大数据研发战略计划》《欧洲数据战略》的部署实施,以及日美欧跨境数据流通圈逐步形成,全球数据竞争格局日趋紧张复杂,促使数字经济国际竞争愈发激烈。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是继土地、劳动力、资本之后,全球数字经济竞争的新赛道。不可否认,数据正成为新时代体现国家综合实力、重塑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在全球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大数据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加快数据流通,充分利用我国的数据规模优势,实现数据质量和应用水平同步提升,发掘和释放数据资源的潜在价值,有利于更好发挥数据资源的战略性作用,增强网络空间数据主权保护能力,有效提升国家竞争力,推动我国由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加快迈进。

(二)数据流通有利于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将成为未来最有价值的资源,是发展数据经济的重要基础,无论从事哪行哪业,都需要通过对数据资源的收集、整理、挖掘,来提升效率,变得更加智慧。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资料,只有在流通中才能创造价值,数据若不能流通共享,则不利于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当前仍有大量数据还沉睡在政府、企业、个人手中,数据的共享、开放、流通和应用程度还远远不够,距离最大程度发挥数据价值让全社会共享还存在巨大鸿沟。当务之急是要让更多数据流通起来,尽快列出数据共享清单、可交易清单,明确数据共享流通方式,以切实推动数据流通共享,真正实现“心中有数”。积极贯彻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破除制约数据潜在价值释放的体制机制障碍,凝聚政府、社会、市场各方力量,协同推进数据流通,进而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数据流通有利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培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指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首次提出了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指导方针。数据要素市场可以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数据一级市场是针对政府、企业、个人的数据直接存储和使用的市场,当数据一级市场逐步完善,基于此就会产生大量的融合应用,并形成二级交易市场,比如数据交易所。对于上述诸多领域的数据要素市场来说,数据流通难题依然横亘在市场主体面前,因此对以更高效率、更佳的组织方式、更安全的治理来破除数据壁垒、实现数据流通共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持续加大数据开放力度,努力推动数据跨地区、跨行业的互联互通,有利于激发数据流通活力,培育更加完善、成熟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

二、激活数据流通活力的“着力点”

(一)数据开放共享是数据流通体系的主力军

数据共享开放作为促进数据要素流通的基础,打破存在于政府间、部门间、行业间以及企业间的数据要素壁垒,成为激发数据要素流通活力的重要着力点。加强国家数据统一共享开放平台、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有利于逐步推动基础公共信息数据有序开放。政府大数据开放共享旨在解决政务信息化建设中各自为政造成的“信息孤岛”问题,结合各地实际统筹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的工作,实现各部门、各级政府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近年来,在政府公共数据开放共享等文件的推动下,我国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国家已经初步建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与“互联网+监管”,以应用促进互通、以数据提升服务,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但实践中政务数据开放的数量、范围、质量等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工业领域,实施工业数据共享行动,支持优势产业上下游企业开放数据,建立互利共赢的共享机制,共建安全可信的工业数据空间,有利于最大化释放工业数据价值。

(二)数据交易市场是数据流通体系的生力军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的广泛普及和应用,数据资源的价值逐步得到重视和认可,数据交易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数据开放共享,是数据交易市场完善成熟的必然要求。从电信、金融、医疗等跨域部门,到制造、教育等传统企业,再到电子商务、社交平台等新兴媒体,潜在的大数据资源非常丰富且覆盖广泛。但即便在大数据的存储和挖掘方面有了突破,但面对数据市场的海量需求,在大量的数据供应方与数据需求方之间缺少透明、可控的交易桥梁,存在信息不对称、沟通不顺畅等现象。由此,在社会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大数据交易背景下,既能引导数据资源的合理分配,又能规范交易流程,推动数据流动形成良性循环、创造新价值的大数据交易市场应运而生。鼓励探索数据交易市场建设,开展综合交易试点,鼓励产业链各环节的市场主体进行数据交换和交易,促进数据资源流通,保障数据交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三)跨境数据流动是数据流通体系的后备军

在以数字驱动的全球化新时代,互联网的全球扩张及其对数据流日益增长的需求,正在改变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传统形态,使数字产品和服务成为主要输出品,大量数据在不同国家间频繁跨境流动。近年来,数据流动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仅早已超越以商品、服务、资本、贸易、投资为代表的传统形态,数据全球化正成为推动新一轮全球化的新增长引擎。发达国家基于科技先发优势,较早认识到数据流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建立了对自己有利的跨境数据流动规则,而发展中国家在规则制定上更多处于防御地位。从长远来看,为了更好发展数字经济、数字贸易,应坚持国家主权和安全原则,积极参与制定跨境数据流动规则,更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应积极探索开展跨境数据流动试点,分阶段推动跨境数据流动的有序开放,积极引导企业踊跃参与试点工作,为健全完善数据跨境流动试点机制、营造良好数据跨境流动政策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三、下一步加快数据资源体系建设的推进建议

推进我国数据资源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协调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多方力量,激发数据流通活力,强化数据资产管理,加快形成与国际发展潮流相适应、与我国发展实际相符合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充分挖掘和释放数据要素应有的资源价值,对推进数据资源体系建设有以下建议。

(一)加快数据共享开放行动

城市大数据平台提高行政效能,支撑民生服务

应在依法加强安全保障和隐私保护的前提下,推动政府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切实提高行政效能、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明确政府数据资源分类分级管理,健全政府数据资源管理标准。以资源目录汇编、资源整合汇聚、交换共享平台等手段,坚持“一数一源”、多元校核,统筹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共享交换体系。有条件的城市可以统筹政府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建立城市大数据平台。选取疫情防控、卫生健康、交通出行、文化教育、信用服务、普惠金融、城市服务等重点领域,积极向社会开放数据。对具备良好市场应用前景、较大经济和社会价值的公共数据资源,政府部门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协议约定、依法提供等方式引入技术机构开展政府数据资源市场化开发应用,从而提升数据资源价值、支撑民生服务。

(二)促进数据交易市场培育

应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加快培育发展数据交易市场。一是规范标准先行,可充分借鉴国内已有的大数据交易市场建设经验,结合大数据交易市场的发展定位,研究制定相关标准规范、机制规则。二是政府数据引领,政府数据在整个大数据产业资源发展当中占据突出的地位,要充分发挥其在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以政府数据开放引领带动其他行业数据开放流通应用,激发大数据交易市场活力。三是注重安全保障,要防止数据垄断、隐私泄露等安全问题出现,尽量减少原始数据交易,重点交易数据产品和数据服务,不仅能降低数据交易安全风险,也能以标准化产品和服务降低市场运作的交易成本。四是创新数据交易方式,探索试行多样化特色化的交易方式,建立更广泛的数据交易链,鼓励吸引更多的数据交易主体参与大数据交易。

(三)探索跨境数据流动试点

推动数据跨境试点,建立数据跨境有序安全流动的制度体系,确保数据作为经济发展要素的舒畅便利运用,增强数字贸易长期持续增长新动能,助力高标准、国际化、便利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建设。扩大服务业投资准入开放,充分利用金融、科研、教育、医疗等现代服务业在数据生成和数字化技术应用领域的有利条件,提升服务商品开发能力,增强数字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考虑对涉及国家安全及关键基础设施的敏感数据建立分级管理制度、跨境数据流动合同监管制度、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依靠多重管理手段建立起跨境数据流动的数据管理体制。成立专门的数据保护监管机构,构建跨境数据流动的系统化制度安排,对涉及网络数据搜集、存储的企业进行审查和管理,针对涉及跨境数据流动企业建立专门审核机制。

猜你喜欢
流通跨境流动
流动的光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跨境直投再“松绑”
商贸流通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