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研究

2021-06-15 00:56邹奋虎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时空要素角度

综合思维是指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能以宏观角度认识地理现象,并从微观角度分析地理问题,这种思维能力可以促使高中生完整、系统、动态地分析和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它可分为要素综合思维、时空综合思维和区域综合思维三个维度。本文以“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这个探究话题为例,分析了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具体而言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落实培养高中生综合思维。

第一,从地理要素综合角度,加深学生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意识。地理环境要素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有与整体特征和谐统一的特性。例如,在“探究与崇明岛形成有关的泥沙来源及影响因素”时,学生会列举长江中游地区水文、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要素的特征,教师这时需要引导学生在分析地理事件时运用全面、系统与整体的视角,考虑系统中的所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联系的角度分析事物的发展变化,理解地理事物的整体性。

第二,从区域综合角度,分析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区域人地关系系统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习惯。区域联系的本质就是另一个区域为这个区域提供了某一个发展变化的要素,而区域间综合就是要求我们从区域联系的角度来理解一个区域作为另一个区域发展的存在要素。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教师需引导学生根据区域特点对地理要素进行局部分析,如“探究崇明岛的形成过程”问题时,引导学生从河流径流与海洋潮流(动力)两方面分析,在河流入海口处,由于受河水和潮水的相互顶托作用,河流携带的泥沙淤积而形成河口冲积岛(崇明岛)。由于长江中上游地区降水丰富(降水),地形起伏较大(地形),植被破坏,使得水土流失增加,河流含沙量增大,为崇明岛的发育提供物质条件,说明区域与区域之间有联系,一个区域的发展和变化是地理要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另外,探究“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时,学生将影响归纳为围垦滩涂和沙洲使崇明岛的面积增大。这时教师可以追问:“围海造陆可能对区域自然环境产生哪些影响?”(答案可能涉及水文、生物和生态等因素综合作用与影响),以此培养学生的区域内综合思维。

第三,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特定时空条件下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多途径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地理事件的发生、發展和演变一般都有其特定的时空背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地理空间的发展趋于多样化,因此空间分析过程会趋于复杂化。在分析“崇明岛的未来是否真的与大陆北岸连成一体”问题时,结合学生的回答思路,教师可做如下拓展分析:从空间角度来看,崇明岛是否与北方大陆相连不仅会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而且会受到自然因素如泥沙浓度和流量,以及许多人为因素的影响, 特别是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转偏向力、河流流量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将逐渐减弱;从时间的角度看,则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如时间尺度的不确定性、未来因素的不确定性、影响因素程度的不确定性等。这种分析问题的思维属于综合思维时空分异思维。认识和理解地理事件中的时空关系,对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核心素养发展观的导向下,教师应将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与专业能力的主阵地,把握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三维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确保学生能通过课程学习真正发展核心素养,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邹奋虎,安徽省枞阳中学,安徽 铜陵 246700)

实习编辑:刘源

猜你喜欢
时空要素角度
跨越时空的相遇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时空守护者之宇宙空间站
时空之门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