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现代建筑的传统要素表现方式研究

2021-06-15 09:26王罄珏柳寅炫
设计 2021年11期
关键词:内部空间空间建筑

王罄珏 柳寅炫

摘要:分析日本现代建筑中的传统要素表现方式。文章分析了日本传统建筑的形成背景和特征,并以日本现代主义建筑大师隈研吾的作品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材料的表现,自然与建筑的连接方式和空间构成这三个方面探索他在现代建筑中对传统要素的表达方式。得出隈研吾作品中表达传统要素的具体策略。该策略将为中国以后的地域化建筑设计提供有用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隈研吾 日本现代建筑 传统要素 地域特色 表达方式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6-0116-03

引言

20世纪由于钢筋及混凝土建材的发明,赋予了建筑师在建筑空间、造型设计以及施工上的极大自由度。在实际的施工上,现代建筑也因在短时间内可以不受地域以及地形的限制而成为了城市化发展的必备手段。在现代建筑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建筑师在强调功能性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建筑的人文价值。导致国内的现代建筑在形态上日渐趋同,忽略了本土独特的地域化特征。日本现代建筑作为展现日本独有特色与整体性的建筑,在现代建筑界备受关注,日本建筑师在将传统要素与现代建筑设计相融合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因此需要分析日本现代建筑中的传统要素表现方式,为实现中国地域化的建筑设计带来思考与启发。

一、日本传统建筑的形成背景

传统一词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指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在西方,传统(tradi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语“tradere”,意思是继续(continuing)的意思,内含连续性(continuity)和永久性(permanence)的概念。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被认为是由人类智慧所产生的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生活方式。

(一)日本的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一般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思想和情绪的统一。它是由长期以来自然地理环境等地区特殊性和共同生活方式为基础发展而成的。日本的传统建筑是植根于日本传统审美意识的。日本传统审美意识的本质是禅文化,即追求人与自然的共生。对事物的认知也倾向于直观感受而非理论分析。日本的审美意识大体上可以分为平安京时代的物哀审美和近代的佗寂审美。

物哀一词出自于平安京时代的文学著作《源氏物语》。传达了世间事物终将消逝,以及人世无常的感慨。佗寂是由物哀发展而来的,是一种接受短暂和不完美为核心的美学。它崇尚简单朴素,接受万物的不完美和缺陷。总的来说,日本的审美可以看作是不完全,不对称和不确定的悖论性美学,并对建筑风格产生了深厚的影响。

(二)日本的自然观

日本的自然气候是高温和潮湿,并且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原因,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因此日本人的自然观形成了一种“一切皆会发生”的无常思想。这种无常的自然观也影响到了日本建筑的发展。他们认为建筑也如自然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倒塌和消失,建筑与自然的界限也并不重要,建筑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建筑內部就是在向外扩张,逐渐与自然融为一体。

在日本的自然观中,除了有以上述思想为基础的,原原本本地接受自然的姿态以外,还有另外一种倾向即不满足于欣赏自然,要利用自然,将自然引入建筑的。日本人认为人类无法触及的自然是宽广无秩序的,因此要将其秩序化后引入建筑。例如日本的坪庭,与外界杂乱无序的自然不同,庭院中的自然经过人的修整变得井井有条。因此日本的自然观具有全盘接受和试图介入这双重属性,它是形成日本传统建筑的主要因素,并在未来继续得到了继承与发展。

二、日本传统建筑的特征

(一)轻量化的建筑形态

日本的传统建筑构造方面与西方的建筑构造是不同的。日本因高温潮湿的气候和丰富的木材资源,所以通风良好的开放性木结构建筑非常发达,但因为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因此有追求简单朴素的建筑倾向。日本传统建筑的主要结构是地面和天井这两个平面和支撑平面的柱子,墙面只起到遮挡作用,不发挥力学作用,建筑物的结构总体呈现出了强调水平性的形态,是简洁且轻量化的形态。

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建筑之一是数寄屋,即茶室。建筑的整体形态是朴素的草庵形态,数寄屋有空置的房子的意思,象征着没有装饰的空间。因此日本茶室的特点就是最大程度地减少装饰,保持建筑本身的自然状态。日本茶室以间为基本单元,没有固定的室内外边界线,室外是庭院,整体追求建筑与自然的相容,且茶室内部的墙壁也不会进行过多装饰,通常保持原始样貌。不会使用华丽的壁纸,用于支撑的柱子也使用了原木本来的形态,甚至茶具也采用了略有残缺的茶碗,整个简洁且轻量的茶室追求的是不完美的美。

(二)自然与建筑的连接

欧洲的建筑理念是征服自然,而日本的建筑理念则是引进自然,与自然交融并成为自然的一部分。日本建筑师一直努力从无秩序的自然中创造出一种秩序,这种秩序不是将人工改造凌驾于自然之上,而是让人工跟随自然。

借景是日本久负盛名的造园术之一。它也最能体现日本自然与建筑的连接方式。这种手法不是单纯地借用,而是将外面的自然风景引入到内部空间并进行巧妙的安排与设计。根据庭院的形态和路径将外面的自然引入内部,例如采用砂石或流水等进行虚空空间划分,将建筑与庭院结合,缩短了两个不同领域之间的间隙,赋予了空间与外界的连续性。即使身处内部空间,也会产生置身室外领域的错觉,营造出了一种幽美且静谧的自然氛围。

(三)可变性的空间

日本传统建筑中的空间分割方式不是采用墙壁这样的物理手段彻底的划分空间,而是采用温和的、灵活的分割手段。日本传统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居住空间是平安京时代的寝殿造和室町时代的书院造。寝殿造的居室空间内部是没有分隔墙壁的,可根据使用需求用屏风相隔,居室内也不常使用椅子和床,地面通常铺着便携式的榻榻米,方便整理以及铺设,因此平面格局可以随时可变,灵活划分。

隈研吾作品中的建筑内部空间并不立体,也不具有复杂的移动路线,反而只是较为单纯朴素的空间。并且他主张对空间界限的处理应该弱化,这种弱化不仅仅局限于对建筑与周边环境的界限处理上,在内部空间的划分中,不同区域的空间界限同样也应该弱化处理。

隈研吾在内部空间划分中经常使用半透明的材料来消弱空间之间的界限。在日本高柳社区交流中心作品中,他使用了日本传统纸张和纸作为室内空间的隔断,和纸因其轻薄和透光的属性,会映出相邻空间中人行动的影子,它不能像水泥墙一样完全地切断对方空间的影像和声音,它是停留在意识上的象征性的边界,这种半透明隔断的使用营造了社区交流中心所需要的既能保持距离,又能互相沟通的共同氛围。

隈研吾作品中室内空间之间的关系不是完全割裂的,他的作品追求在简洁朴素的空间中营造相互关系。通过使用诸如和纸、布艺等半透明材料来模糊边界并引发相邻空间之间的互相干涉,让用户通过相互之间的互动来体验空间。并且轻薄的空间间隔也便于调整空间划分,使得建筑内部空间规划可以变得灵活多变。

2.单元空间的组合

隈研吾关注到现代建筑因为其巨大的体量往往会让观者丧失安全感,增加压迫感,导致观者产生抵触情绪。所以他力求在体量大的建筑中建立能带给人安全感的小的单元空间。

位于日本福冈县的九州芸文馆是当地的艺术博物馆,虽然是一个规模较大的项目,但隈研吾对内部空间进行了单元划分的设计,并且将屋顶也按照内部空间的划分进行分割,这些单元结构组成了九州芸文馆的完整的建筑结构。建筑整体体量虽大,但内部的单元空间划分得当,不会让人丧失安全感。这种方式比起单独的建筑整体形态,更注重的是由部分形成整体,这种由部分到整体的思想也是与日本传统建筑思想相吻合的,如图6。此外,隈研吾在他的亚洲最大单体建筑中国美术学院民俗艺术博物馆中也使用了单元空间的空间构成结构。整个建筑坐落于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中的一处山坡上,它的原址为茶园,隈研吾以中国传统物质文化和基地环境作为设计出发点,平面布局以平行四边形为单元进行空间划分,通过这种几何空间分割法不仅能营造出具有安全感的室内单元空间又能使建筑适应起伏的地形变化,每个单元空间都有各自的屋顶,远看博物馆依山而建且与山连绵相交,形成了连续的建筑空间,如图了。

隈研吾的建筑不仅注重建筑与外界环境的联系,还非常注重内部空间中的观者体验。在体量大的建筑中规划小的单元空间不仅有利于营造观者的舒适参观感受,还便于建筑根据基地环境处理与复杂的地形地势的连系。

小结

在现代都市中,为了满足经济、政治及人口快速增长等因素的需求,建筑师对建筑与基地环境的融合方面考虑不足。基地环境不仅是建筑物的坐落场所,也是当地人民作为居住和栖息的场所,因此在空间规划上必须要参考当地文化、土地状况和生活作息等,在设计方案中要中和科技与人文,使建筑物不再是独立于环境外的孤立产物。

在现代建筑蓬勃发展时,日本的传统建筑文化与构建特色却始终在日本建筑师的作品中占据重要地位,他们并没有单纯的复制照搬西方的现代主义建筑,而是以本民族独有的方式延续着日本的建筑文化并構建出一座座日式现代建筑。文章通过分析隈研吾的作品可以得出,隈研吾为了突出基地的地域环境特色,他主张以人文特色和传统元素作为出发点,提升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度。他分别从灵活应用自然建筑材料、组件化建筑结构、弱化建筑边界、消解建筑外观和单元化内部空间的具体方法来实现当地传统元素与现代施工技术的平衡,创造出了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作品。希望能为以后实现具有中国地域特色的现代建筑带来思考与启发。

猜你喜欢
内部空间空间建筑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无人驾驶电动汽车内部空间的初步研究
试述光影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