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化视域下的竹建筑实践探索研究

2021-06-15 09:26程梦婷李宪英杜守帅
设计 2021年11期
关键词:紫阳空间建筑

程梦婷 李宪英 杜守帅

摘要:针对当前乡村建设和改建中地域文化的缺失,探讨在提倡建设生态乡村和宜居乡村、文创乡村语境下的竹建筑实践创新研究。从地域文化视角入手,提炼当地传统民居建筑形态及尺度,并结合地形地貌特征,挖掘建筑的自然属性,就地取材,营造出一种灵活可移动的模块化自然茶舍模式,使建筑与自然形成若有似无的绿色空间状态。寻找出适宜当地的建筑形态,赋予茶庭更多新的文化生命力。探索地域文化在竹建筑设计及竹建工法中的应用,为基于地域文化视域下的竹建筑研究提供新的实践参考。

关键词:地域文化 竹建筑 乡村振兴 传承 空间

中图分类号:TU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6-0158-03

引言

在如火如荼的乡村振兴中,“千城一面”的现象比比皆是,乡村再造逐渐重视地域文化的原真性与传承性,回归自然。将传统与现代进行有机融合,调和两者矛盾,在回归地方性的同时又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与审美体验。如何让本土文化品牌价值在设计中得到最大的发挥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让每个建筑保留最原真的独特性与创造性。竹工艺在传统的基础上探索新的营造模式,以当地的内在文化属性作为契机,对竹建筑及相关文创产品做了不同的尝试,将地域文化与竹建筑进行创新性的融合,探究一种灵活可拆卸、模块化的自然茶舍模式,致力于当地茶文化的推广,从而达到文化振兴、经济振兴、精神回归,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

一、地域文化概念及竹建筑发展现状

(一)地域文化概念

地域文化源于地域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气候条件和地理风貌等自然因素上,更体现在民族背景、风俗习惯、文化渊源和历史遗风等人文因素上,它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保持着固有的文化内涵而未被同化,形成可识别的区域特色。设计中的地域特征可以理解为在设计过程中汲取本地区或本民族各种风格和文化精髓而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形式语言。这种区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形式语言,可以引起受众群体的审美兴趣,唤起其情感共鸣,避免了设计形式趋同化及文化内涵的缺失。

(二)国内外竹建筑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国内外竹建筑中应用较多的竹建材主要有重组竹和原竹这两大类。重组竹在耐候性、结构强度等方面较原竹好,易被广泛生产;而原竹由于它是非标准化的自然材料的特性,在材料处理和节点衔接较难处理,但其环保易得,且兼具实用性、适应性强。肖岩教授对重组竹结构进行了相关实践研究。武重义等人通过实践对竹建筑领域做出了许多的贡献。哥伦比亚竹建筑师西蒙·维列在原竹结构上通过诸多实践案例探寻对竹艺工法的创新与探索,以梅赛德斯住宅、汉诺威博览会“零排废”展馆等为代表作。原竹建筑丰富的表现形式符合当代人群的审美以及文化需求,但在竹艺工法上缺乏更加完整的设计体系和方法,而本次“有和无——紫阳茶庭”设计实践恰好是对原竹结构的再思考与创新。

二、地域文化传承下的竹建筑设计原则

(一)原真性原则

在设计中我们要继承传统,保持地域文化特色的原真性,这既能反映地域文化最原始、最真实的状态,又能为地域文化的传承提供可靠的依据。借鉴传统民居的形式语言,既要遵循传统哲学思想和其中蕴含的传统精神,还要探索新型竹建筑结构工法,保持文化原真性的同时与创新相统一。

(二)因地制宜原则

《周易大壮卦》中“适形而止”,意思是说对于生存方式的选择要在原有环境的基础上,找到最适合环境的营造方式。隈研吾的长城下的竹屋,他用竹制空间建构了与长城两两相望的独特空间,并没有将建筑从相应的地域环境中分割出来,摒弃了在其身上画满各种符号的做法,而是尊重地域自然环境,有种从“土地生长的感觉”的负建筑思想,實现了“结庐在人境”的美好意境。在乡建设计当中也应该做到尊重地域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周边的自然要素以及自然材料,做到与环境的真正和谐统一,相互适应。

(三)历史和地域文化保护原则

1925年《景观的形态》中指出,“文化为成因,地域为载体,文化景观是在自然景观中特定的文化群体创造的一种形式,是最终创造的形式”。设计与历史文脉、民风民俗、生活习惯等人因素相互融合,以人为本,将传统风俗文化作为根基,从当地的文化遗留中汲取营养,与本土文化氛围相互融合。

(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低碳经济的引导下,可持续发展理念渗入到各个领域,在商业展示模式中,提倡可循环、零排放的设计理念,转变形式主义倾向的设计观念,利用低碳环保的材料,运用模块化、标准化以及实体与虚体相结合的展示模式,实现可循环的商业展示设计模式,模块化建筑能解决展览地点固定、维护繁重等诸多弊端,从而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并为建设生态文社会作出努力。现代设计师应该提高环保和传承地域文化的意识,传承“天人合一”的共生哲学思想,遵守绿色生态原则,提倡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将展示设计引领到一个新的高度,是我们每个设计师应负起的责任。

三、紫阳茶庭实践案例设计思路

(一)设计背景

紫阳山清水秀,依托得天独厚的环境和丰富的人居资源,有极具风格的道家文化与自然养生交融的风景区,有“晒谷之乡”、“汉江画廊”、“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民歌之乡”、“贡茶之乡”之称。“紫阳”得名于道教,是中国道教南派发祥地(真人宫)。在传统道教文化中,许多思想观念与教义修为对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具有深远的影响,为中国茶文化注入生机和灵气。茶庭位于陕西南部安康市紫阳县的兰草村,境内河溪纵横、层峦叠嶂。茶庭建于山间茶田之上,场地充分体现了茶山的蜿蜒曲折的地貌特质,层叠错落的台地变化大大丰富了竹空间的流动性和连续性。

(二)设计理念

茶庭不仅满足当地茶农的采茶需求与村民的日常休憩生活,并植入多元化的体验休闲空间。整个设计保留紫阳独有历史记忆,发扬地域特色风貌,具有生态可持续性、良好的经济性,达到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美好愿景。通过特定场所,目标受众可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产生认识,增加地方文化认同感,并起到传播交流茶文化的作用。基于茶旅融合的紫阳茶文化体验式旅游开发,要求在历史文化传承与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之间寻求最佳合作点,最大限度地保护传承传统民居的历史风貌、乡土材料及生活方式。以旅游文化产业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紫阳走上乡村复兴的道路,改善当地村民的生活水平。

1.提取传统民居尺度关系:在荆楚文化和巴楚文化进行交织的过程中,建筑作为文化的代表,体现了当地的文化地域特征、生活民俗等人文特征。紫阳地处陕南,气候炎热湿雨,地形起伏陡峭,建筑采用随行就势,依山而建的方式。紫阳当地传统民居根据性质功能的不同主要分为:宅居、店居和坊居,以“上宅下店”、“深宅人院”及“前店后宅”为建筑模式。建筑结构形式主要为:穿斗式和捆绑式为主。在实地调研与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可发现当地传统民居主要以石板屋为代表,对该地传统民居建筑尺度关系以及屋顶形式做了实际测量与数据整理分析。茶庭的尺度关系源于当地紫阳特有的石板房民居,结合现有的茶园高低起伏的台地变化,因地制宜,将传统建筑的尺度关系进行重组解构,并利用构建竹材模型进行空间的整体推敲,寻找最适宜的尺度关系,让人身处其中备感舒适,给人最亲近的尺度感。前期做了大量模型推敲,找到最适宜的尺度关系,模型推敲过程,如图1。

2.依山就势,和谐共生:作为陕南最美乡村之一的紫阳,挖掘该地的地域文化特征是此次方案的灵感来源。“有与无”茶舍是一座建于茶田之上的茶舍,旨在于建立一个人与自然相互结合的空间,“建筑”与“人”皆为展示。站立远处观赏这座矗立于茶田之上的建筑时,它是“有”的,迈入其中,它便已经“无”了,隐于茶园之中。它只是一个链接人与自然的媒介,是一个介于“有与无”之间的空间。以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作为灵感来源,画中的山水与建筑融为一体、彼此和谐,它们是一个整体的系统,谁都不是为了表现自我。处于茶园之中的建筑并不是整幅画的焦点,而是找到最适合它的表达方式。构成茶室的场地条件,需要将茶田、波光、树影等自然元素统一起来,巧秒地借助地形、山水,隐藏于山野之间,将茶庭融合于环境中。

竹建筑基底采用方形的柱状模块化结构,形态上以框架结构作为支撑,在视觉上减少体量、增加轻盈感,并依据山坡台地变化的走势,在高度上可进行调整,起到稳定加固的作用。基底上方以竹胶板作为底面,将整体材料统一化,并在承重方面做了相关实验。整个建筑形态与基底结构顺应山地的走势,在不破坏茶园的原生态环境与地貌的基础上,将茶亭隐于茶田之中,营造漂浮于茶园之上轻盈的建筑形态。传统的坡屋顶样式在建筑立面中形成连续游动的空间,此起彼伏,与背景层叠重山相互协调,建筑融于茶园之中,达到建筑、土地与人的和谐共生。

3.源于本土,就地取材:在古书《淮南子·地形训》中就记载有“汉水重安而宜竹”的说法。由于当地独特的气候与优越的地理条件,盛产竹子并素有“陕西竹库”之称,并且紫阳山区也多产页岩,而紫阳老城内八成的民居都是就地取材。在此次设计案例中,茶庭就地取材,使用收集老民居拆迁下来的旧瓦片以及陕南盛产的竹子,一方面竹子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延展性、环保经济、生态价值高,另一方面石板具有自然层叠的肌理艺术感以及自然之美的不规则感。屋面石板肌理,如图2。茶庭利用当地石板铺盖屋面,通过色彩与层叠的材质肌理使得竹建筑群体顶界面取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让竹空间变得有温度、有质感,而又不缺内在的文化属性。茶庭整体结构选取匀称且直径尺寸大约为60mm和100mm的竹子,屋顶结构的竹子沿着屋檐的倾斜角度有秩序地排列,四组竹建筑空间采用不同坡度形式的屋顶,从而产生了线形竹建筑自身的结构美学。

4.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竹建筑并不只局限于单纯的竹材,竹子可凭自身的优良特性与其他建筑材料结合,例如:木材、石板、玻璃、金属等,充分利用其他材料原有的材料特性。当今设计师应突破传统的竹建筑营造方式,结合不同质地的现代材料,探索全新的竹空间模式,與之周边的地域环境、人文要素相互协调。由于当地传统民居中部分屋面采用石板与阳光板的结合,层层相叠,增加室内的采光与通透性的同时也具备防雨的功能,所以在此茶庭的选材上面采用竹子、石板、玻璃、金属等材料,体现基于“五行”元素平衡的有机建筑观,凸显结构、肌理、材料的统一及整合。引入双界面设计概念,以竹木板为表面,光线从竹子之间的缝隙中渗入,编织了四时五景,让每一个处在建筑当中的人拥有生活的诗意,带不走渐行渐远的乡愁。

四、设计方案

(—)平面布局

设计方案结合紫阳传统民居形态特征以及本土材料的运用,突出体现地域文化与因地制宜的自然属性。在功能分区要进行明确的划分,满足目标人群对各个功能空间的使用需求,不能仅仅停留在单纯的休憩空间,更多的是能将茶庭作为艺术装置植入更多不同属性的功能空间,使之成为当地茶园的景观亮点,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空间和公共空间。流线组织上具有简单、清晰、连贯的特征。整体竹空间从材料、色彩以及空间尺度关系方面,整体营造风格统一和谐、现代与传统交融、并富有亲切感。

茶庭由四组高低错落分布、大小不一的竹空间组成,面积分别为8m×4.5m、8m×6.6m、7m×4m、6m×5m,在功能分区上由品茗区、文创区、休息区及冥想观景区构成。在针对人群和功能使用方面,不仅考虑为茶农在繁忙的劳作之余提供歇脚的休息环境的设计,还要考虑为来自各地的游客提供品茗观景的独特艺术空间和儿童玩耍嬉戏的亲子体验空间以及相关紫阳地域文化的相关文创产品的展示空间。茶庭整体的空间划分,四个竹空间衔接自然流畅,并且竹建筑在立面上天际线具有高低起伏的视觉变化。

(二)室内空间

品茗区沿袭宋代古人喝茶席地而坐的风俗习惯,将道教文化与茶文化相融合,静雅愉悦的茶坐正是紫阳传统美学思想的回归,环境的清净幽雅与内心的情感平和相协调。品茗区设以低矮的茶桌和草垫供人们品茶观景,闲聊休憩。为了使竹空间内外风格相和谐统一,室内家具、文创产品等的选材和设计细节都与竹构建筑相统一。

(三)竹建筑搭建工法

1.竹子节点处理工法:竹建筑空间的形成注重竹子之间的衔接关系,由于竹子的尺寸各不相同,因此连接节点的处理就显得格外重要,良好的结构节点是正确传输荷载的基础,关乎着建筑的使用安全和牢固性。加工竹材节点所用到的工具较简单,节点连接处理利用提前在加工场预制的统一的金属构件。首先对建筑进行受力分析,支撑结构分为屋面系统和墙面系统,屋顶的受力向下逐渐传给屋身格栅,再有屋身格栅逐渐向四周抵消。构建直接安装工序,可更换调整。节点详图,如图3。

2.自然材料及模块化的设计:在低碳时代,选择竹材(一种生长速度快的天然材料)并采用模块化的可拆卸组装形式,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避免资源浪费以及对当地原生态环境的污染。竹建筑的搭建过程如下:精心挑出大小均匀的竹材,按照竹材的直径统一在工厂加工定制金属管件,再将竹木板刷木蜡油进行风干处理,经过虫防腐处理后增加了耐用性,晾晒完之后将竹板打孔,利用金属构件将竹子与竹板相连接,竹子打孔穿螺杆将其固定,屋顶的四面三角交界处利用计算好角度的四通金属件进行连接固定,最后框架成型后修建窗户。现场施工完成后,将每根竹子按照顺序标记号码(防止拼装时出错)并拆卸下来,最终移动到展厅进行展出。竹建筑搭建过程及实物展示,如图4、5。

(四)文创产品输出

陕南多竹,此项目主要以“竹”作为元素,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加注重传统技艺的创新与升级,茶桌采用石板与竹胶板相结合。传统的圆竹家具形式主要由板件结构、框架结构及装配式结构这三大类组成。传统圆竹家具多采用包接、榫接、嵌接等方式处理竹与竹之间的节点连接,其中包接和榫接较为合理,运用的较为广泛,能久经时间的考验,制作工艺简单、易操作。

此次茶台的设计采用中国古建中的榫卯结构实现竹胶板与石板的节点衔接,巧妙利用紫阳石板固有的层叠属性凸显其中的文化价值,将连绵起伏的茶山作为设计意向,意有“曲水流觞”之势。茶盘的设计选取当地传统的民俗故事与文化将其抽象化,利用水刀切割和数码机器雕刻的方式重塑石板形态,最后打磨抛光即可,将地域传统文化在文创设计中进行了创新与实践。在地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路径与方法上,将采用分类采集和整理、情景整合、平台构建的方法提高地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效率和水平,并对当地的文化特色进行解读,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元素中的色彩、形态。

结论

紫阳茶亭竹建筑实践的核心基于当地的地域传统文化,其创新设计理念在于基于乡村振兴视域下,以传统地域文化为底色,坚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达到建筑与自然、与人的共生。审视当地文化,让竹建筑成为茶园的一部分,正是我们设计的初衷。紫阳茶亭以及相关衍生文创产品的设计,也将成为设计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一次实践与探索。希望本设计能够为竹建筑的设计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
紫阳空间建筑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北冥有鱼
童心飞扬
紫阳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