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疗效评价

2021-06-16 14:09郭海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7期
关键词:障碍性骨盆盆底

陈 灿,郭海霞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妇产科 广东 深圳 518101)

女性慢性盆底功能障碍(Female Chronic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PFD)多见于中老年经产妇,约有46%女性人群受到影响[1],继而随着年龄增长而患该病率增加,影响身心健康。妊娠和分娩被认为是导致PFD的主要因素,临床症状包括盆腔脏器脱垂和女性尿失禁、骨盆疼痛不适等,在过去的十年里,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包括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但是仍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甚至需要进行二次手术[2],对女性的生活和身心有着不可预料的复杂负面影响。PFD起病隐匿,涉及多因素、多系统的共同作用,而对于PFD的诊断,普遍采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仍是一些传统的诊断技术,近年来,由于影像技术的不断提高,MRI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指导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它不仅对软组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清楚地区分肌肉、筋膜等组织的微小差异,而且能显示骨盆脏器的三维立体结构,并可能根据这些情况对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3]。本文主要评估MRI在女性慢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情况,进行可观性的评定。现将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5月来我科诊治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50例患者,年龄为50~68岁,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n=25)、对照组(n=25),所有患者均已绝经,排除生殖及泌尿系感染、中枢神经病变等干扰因素,两组研究对象填写一般信息、病历资料,并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前进行MRI检查,行MRI检查要求排空膀胱,饮水至有尿意,取平卧位,双下肢屈曲并尽可能外展。采用我院MRI成像仪1.5T,购自GE公司。静态参数:采用TSE序列,T2WI,5.0 mm的层厚,4.0 mm的层间距,TR/TE 4 610/13,矩阵为376×512,NEX为2;动态参数:TR 4 610/80,5.0 mm的层数:TR 4 610/80,5.0 mm的层颈厚,4.0 mm的层间距,矩阵为376×516,NEX为2。静态MRI扫描患者骨盆底的轴位、矢状位及扫描患者骨盆底的冠状位。动态扫描时,让患者肛提肌收缩,然后屏气时用最力度做排空膀胱及直肠动作,全方位对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进行数据等分析。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处理,包括行一系列物理、药物及手术治疗,对两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

1.3 评价指标

临床疗效。显效:临床主要症状的消失,有效:临床主要症状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无缓解甚至进一步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一般信息资料比较用(±s)表示,结果对比行t检验,临床疗效用[n(%)]表示,结果对比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一般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临床一般信息比较( ± s)

组别 例数 年龄/岁 BMI/kg/m2 孕次/次 产次/次观察组 25 55.56±4.1923.32±1.91 3.16±1.79 1.88±0.78对照组 25 57.92±5.9622.80±2.43 2.48±1.63 1.60±0.74 t 1.620 0.841 1.400 1.282 P 0.112 0.405 0.168 0.206

2.2 治疗后门诊随访至今,两组效果对比,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效果对比(例)

3 讨论

骨盆底是一个历来被人们忽视的因素,包括尿路、排便、性功能障碍以及慢性骨盆疼痛等问题[4]。近年来,盆底和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盆底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其由骨壁、肌肉组织、筋膜、韧带和器官等组成。多种危险因素与盆底障碍性疾病有关,包括内分泌、分娩方式、高龄等。PFD根本上看是盆底支撑结构缺陷和损伤性疾病,临床可导致器官脱垂,大小便失禁,以及便秘等,这类疾病虽然不会导致生命危险,但是PFD临床症状越强,对患者的生活、活动和身心精神造成的伤害越大,应该积极进行预防及治疗。而在我们实际工作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病情的评估及疗效评判则非常重要,其骨盆底的初步评估除了临床症状、体征外,还有影像学为临床实践提供进一步的科学依据[5]。影像学的辅助方法包括:动力学、肛内和经会阴超声、X线排粪造影和MRI等,近来核磁已经发展成为评估盆腔疾病的一个重要工具[6],MRI作为无电离辐射、非侵入性、方便迅捷的辅助特点,其对软组织可呈现高清晰图像,分辨率高,又在三维重建几何模型中可以立体、直观的观察三维空间位置,从全方位、多角度对精细解剖结构进行成像及重复使用,其精准度高于盆底超声[7],多面性、全方位性又优于X线检查。MRI静息状态下能观察器官、骨盆肌肉、韧带等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动态下多次用力后能观察盆底器官最大下降程度,查阅文献,国内外研究已经证实盆底MRI的应用可以用来评价PFD脱垂的程度、类型及客观评价PFD治疗效果[8-9],本文研究结果示:PFD患者治疗前经过MRI检查与未经过MRI检查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组有效例数为23例,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有效例数为16例,总有效率64.0%,二者相比χ2为5.711,P值为0.017,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PFD患者在常规物理、药物、手术治疗前进行骨盆底MRI的检查,不仅可以降低治疗失败、功能障碍复发的风险,甚至对于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以减少再次手术的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骨盆底功能,增进治疗的有效性,降低治疗成本,并减少入院率,有利于临床工作的诊治。本研究随访时间仍较短,后续仍需要进一步追踪随访情况,以来更加肯定MRI的价值,增加说服性。

目前,在女性慢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仅通过病史、体格检查进行临床诊断主观因素较多,并不十分可靠,采用静、动态MRI对PFD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检查,可仔细评估解剖学特点及功能特征,以客观数据分析治疗的疗效效果,便于临床工作诊治,也是近来最佳的评估辅助工具。

综上所述,MRI全面无电离辐射、无损伤、高分辨率的优势,可用于全方位评估正常和异常的骨盆底解剖结构及功能,并准确评估相关的肌肉及筋膜缺损,既可以提高诊断的精准性,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方案,亦对PFD的预后有着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障碍性骨盆盆底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你的翘臀!可能是假的
猪繁殖障碍性病毒病鉴别诊断及综合防控
6岁儿童骨盆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翘臀”腰疼,警惕骨盆前倾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