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弥漫加权成像技术在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应用

2021-06-16 14:09陈惠莲蔡冠晖张文雯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7期
关键词:前列腺癌前列腺恶性

陈惠莲,蔡冠晖,张文雯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东 惠州 516000)

在中老年群体中,前列腺增生以及前列腺癌均是比较常见的多发疾病,而在临床上,良恶性结节一般能够共存,且大部分患者在患病早期阶段一般不会有典型症状表现出来,其病情的发现多是在实施超声检查或直肠指诊中被偶然发现的,因而延误治疗时机[1]。在常规MRI检查中,仅能够对周围带的前列腺癌有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性,针对中央带前列腺癌的诊断则不够理想[2]。与之相比,MRI弥散加权成像则具有更显著的诊断效果,该技术能够更早发现病变,且能够结合其表观的弥散系数(ADC)值量化弥散程度、反应受限程度等,ADC值越低,即表明恶性程度越高[3]。基于此,本次研究主要以我院收治的94例前列腺良恶性结节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比分析MRI DWI技术对前列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7—10月间,我院收治的94例前列腺良恶性结节患者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均为男性,经病理检查诊断为前列腺增生62例、前列腺癌32例;年龄为40~81岁,平均(62.58±11.23)岁。

纳入标准:①纳入患者均经病理诊断确诊;②纳入患者均存在排尿困难、血尿、排尿急、尿失禁等临床症状;③参与此次研究患者对研究内容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伴有精神疾病或认知交流障碍者;②无法接受磁共振检测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为其进行常规MRI检查、MRI DWI检查。具体检查方式如下:

(1)常规MRI检查:采用3.0T超导扫描仪(型号:MAGNETOM Trio TimSystem)检测,检查前嘱咐患者憋少量尿液,然后以腹部线圈行盆腔扫描,对前列腺、精囊轴面进行扫描。设置横断面T1WI(TR为600 ms,TE为9.8 ms)、T2WI(TR为5 500 ms,TE为124 ms);设置层厚3~5 mm、层间隔0.3~0.5 mm、FOV 370%、矩阵512×512,激励3次。

(2)MRI DWI检查:使用单次周围激发自旋-平面回波成像,设置b值分别为650/800/2 000 g/kg;观察在选取不同的b值时,DWI图像上前列腺局部信号发生的变化,进而采取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前列腺癌病灶、中央腺体非癌灶区以及前列腺增生外周带等部位的ADC值进行测量;最终将检测结果交给2~4位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分析,并对比病理结果。

1.3 观察指标

(1)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2)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患者经DWI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及ADC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针对此次研究中涉及的数据展开分析。关于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内容采用(± s)、(%)表示,然后予以t、χ2检验;以0.05为临界值,P值较此值低时统计学差异存在。

2 结果

2.1 诊断准确率

在两种检查方式诊断下,MRI DWI鉴别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患者例数分别为60例、31例,对比病理检查的62例、32例可见,其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77%、96.88%;而MRI诊断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患者分比为54例、26例,对比病理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分比为87.10%、81.25%;由此可见,MRI DWI的诊断准确率高于MRI,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χ2=3.916/4.010,P=0.048/0.045)。

2.2 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患者的DWI表现及ADC值

经检查后可见,6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在DWI扫描下均出现了不均匀稍高信号,这之中,2例患者有中等略低信号,并可见明显的增生结节,其ADC值平均为(1.34±0.32)×10-3g/kg;而32例前列腺癌患者在DWI扫描下表现均为高信号,其ADC值平均为(0.85±0.22)×10-3g/kg。对比可见,前列腺增生患者的ADC值显著高于前列腺癌患者(P<0.05)。

另外在不同b值条件下,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两组患者的ADC值对比也有显著差异,前列腺增生患者的ADC值均高于前列腺癌患者(P<0.05),具体数据对比见表1。

表1 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患者在不同b值下的ADC值对比( ± s)

表1 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患者在不同b值下的ADC值对比( ± s)

组别 例数 b值=700/×10-3g/kg b值=1000/×10-3g/kg b值=1500/×10-3g/kg前列腺增生 62 1.45±0.35 1.32±0.33 1.34±0.36前列腺癌 32 0.89±0.16 0.85±0.21 0.81±0.25 t 10.629 8.395 8.335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男性疾病,无论在哪个年龄段的男性群体中,前列腺疾病都可能发生,一般来说这一病症的引发因素均为前列腺受到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入侵而导致的[4]。其中,前列腺增生以及癌变均是现阶段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占位性病变疾病在患者病症发生后往往会出现排尿困难以及尿频等临床表现[5]。而一旦患者发生前列腺增生,且没有在病发后及时得到治疗,就会促使病情进一步发展,然后逐渐转变为慢性前列腺疾病,最终发展成为癌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而前列腺疾病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6]。在既往临床上针对前列腺结节的诊断一般有前列腺CT、直肠前列腺超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等集中检查方式,但这些检查方式的敏感性、特异性相对来说均不理想;而作为鉴别与诊断前列腺肿瘤良恶性的金标准,活检技术又属于有创检查的一种,而且受到取样误差的影响也有出现假阴性的概率。

恶性前列腺癌多数分布在外周带,一般而言位于移行带及中央带的情况都是极少见的;与之相对的,移行带多可见良性前列腺增生。因而在临床诊断中,就可以结合这一差异,将前列腺增生结节分为纤维、腺体增生型两种,通过MRI进行扫描,一般来说纤维型在T2WI表现出低信号,腺体成分少,且含有较多平滑肌细胞、胶原以及纤维细胞;后者则在T2WI表现出低信号,基质成分少,含有大量潴留囊肿以及扩张腺管。与良性增生结节相比,前列腺癌则在T2WI表现为高信号,这对于诊断外周带良性病变具有较为显著的价值。通过本次研究结果也可以发现,对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的诊断而言,MRI DWI的鉴别准确率高于MRI平扫(P<0.05);而且对比前列腺增生患者的ADC值(1.34±0.32)×10-3g/kg可见,其显著高于前列腺癌患者的ADC值(0.85±0.22)×10-3g/kg。另外,也有部分前列腺增生患者DWI会表现为高信号,尤其在较低的b值状态下,对前列腺良恶性结节进行鉴别的难度也会进一步加大。这主要是由于低b值时得到的图像往往具有较高的信噪比,且对水分子扩散运动检测敏感性较低,因而b值较低时的弥散加权成像鉴别价值相对来说并不十分理想。但是伴随b值的增大,就会不断促使弥散权重增加,提升图像对比度,促进T2穿透效应影响的下降,以更加精确的得到ADC值,但也需注意,b值并不能随意增大,以免增大图像噪声,降低信噪比。结合本次研究结果能够发现:在将b值分别设置为700/1 000/1 500 g/kg时,从患者的ADC值可以看到,前列腺癌患者较前列腺增生有降低(P<0.05)。但在本次研究中并未对b值选择对前列腺良恶性结节鉴别的影响作用,仍需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深入探究。

综上所述,在前列腺良恶性结节鉴别中,应用MRI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前列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重要依据,指导临床工作的开展,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前列腺癌前列腺恶性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和治疗秃发的药竟是一种药
前列腺良恶性肿瘤应用DCE-MRI鉴别诊断的作用分析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MTA1和XIAP的表达与前列腺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前列腺癌,这些蛛丝马迹要重视
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和治疗秃发的药竟是一种药
与前列腺肥大共处
前列腺癌治疗与继发性糖代谢紊乱的相关性
微小RNA-424-3p和5p对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增殖和迁移影响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