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超声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对再次剖宫产的临床意义

2021-06-16 14:10莫冬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7期
关键词:使用量肌层瘢痕

莫冬平

(桂林银海医院超声科 广西 桂林 541003)

剖宫产率在世界范畴内不断攀升,有相关数据显示[1],我国剖宫产率占全分娩方式的20%~50%。剖宫产是缓解女性分娩痛苦,降低妊娠合并症的重要手段,但该方式属于有创分娩,由于女性个体差异、医师剖宫产手术操作技术等因素,会对其子宫切口瘢痕愈合状况造成影响[2]。而现如今,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几率明显提升。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分娩过程中,极易出现子宫破裂、瘢痕处破裂及胎盘植入等症状,导致大出血、新生儿窒息等,对母婴双方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3]。为此,临床需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患者的妊娠安全性加以重视,慎重对待。为此,本文就彩色超声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对于再次剖宫产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0年1月—10月收治的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孕妇62例,年龄26~36岁,平均(30.14±1.27)岁,孕周36~41周,平均(38.48±1.05)周。

纳入标准:①单胎妊娠;②具有1次剖宫产史(切口为横切口),再次行剖宫产者;③临床检查资料完整,无缺失;④孕周≥36周;⑤患者及其家属对本实验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多胎妊娠者;②前次剖宫产切口感染或产后子宫复旧不良者;③伴有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者;④骨盆外测异常的患者;⑤伴有精神疾病、认知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彩色超声检测方式 入组患者均接受彩色超声检测,使用GE-S8超声诊断仪(美国),检查前叮嘱患者保障膀胱充盈状态,协助患者选取适宜体位(平卧位),分别测量3次子宫下段前壁(横切面、纵切面观察),计算平均值。对于下段前壁肌层厚度不均的瘢痕子宫患者,难以区分肌层组织,可将探头移动至脐部子宫肌层较厚的区域,缓慢下移,顺延子宫基层的连续性即可准确区分定位。

诊断标准[4]:瘢痕恢复评估标准:Ⅰ级瘢痕厚度≥3 mm,子宫下段回声连续、均匀;Ⅱ级厚度<3 mm,回音间断,缺失局部肌层,羊膜囊在加压后无改变;Ⅲ级厚度<3 mm,羊膜囊向子宫下段隆起(局部)。入组患者共28例子宫下段瘢痕厚度≤3 mm,34例>3 mm。

1.2.2 麻醉及手术方式 给予连续硬膜外麻,于手术瘢痕切口处切开,切除瘢痕组织,逐一切口暴露腹腔,针对患者子宫下段瘢痕状况进行分析,于子宫下段瘢痕处横切口或上方取出胎儿。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术前宫缩状况、术中状况(术中出血量、宫缩素使用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并开展组间比对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前宫缩状况

≤3 mm组有3例诊断为先兆子宫破裂行急诊手术,7例术前均无自觉症状者术中发现肌层缺如仅留绒毛膜、蜕膜层、浆膜层,>3 mm组无先兆子宫破裂。子宫下段瘢痕厚度≤3 mm时,术前规律宫缩占比高于>3 mm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前宫缩状况组间比对[n(%)]

2.2 术中出血量、宫缩素使用量

与子宫下段瘢痕≤3 mm的患者相比,>3 mm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宫缩素使用量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术中出血量、宫缩素使用量组间比对( ± s,mL)

表2 术中出血量、宫缩素使用量组间比对( ± s,mL)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 宫缩素使用量≤3 mm 28 328.74±115.18 89.45±4.35>3 mm 34 264.52±67.54 52.62±11.58 t 2.733 15.911 P 0.008 0.000

2.3 产后出血发生状况

与子宫下段瘢痕≤3 mm的患者相比,>3 mm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较低,且产后24 h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产后出血发生状况组间比对

3 讨论

剖宫产是在产妇不具备阴道分娩条件时首选的分娩干预措施[5]。该方式能有效降低妊娠合并症患者的分娩风险,改善母婴分娩结局,且还可针对伴有生殖疾病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例如浆膜下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等[6]。因剖宫产能让产妇免受分娩过程中产生的剧烈疼痛,近年来,剖宫产率显著提升。再加之我国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女性大幅度增加。虽剖宫产具有较多优势,但因其属于有创分娩方式,对子宫肌层纤维组织缝合后,会在愈合过程中出现瘢痕,对在此妊娠后分娩方式的选择造成影响。若瘢痕愈合不佳,再次分娩方式选择不当,极易出现子宫破裂、大出血,对母婴双方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彩色超声检查观察范围相对较广,能对整个子宫下段进行分析,分辨率相对清晰,结合患者的自身状况,保障适当的膀胱充盈程度,合理选择高频或低频超声,能准确的对患者子宫下段瘢痕厚度进行评估。有相关研究显示[7],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处于1.5~2.5 mm范畴内属于安全经阴道分娩的临界值。但也有研究发现[8],>3 mm的瘢痕厚度可称之为瘢痕愈合良好。为此,本研究就子宫下段瘢痕厚度3 mm为界,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患者进行分组。结果显示,与子宫下段瘢痕≤3mm的患者相比,>3 mm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宫缩素使用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可能是因瘢痕厚度≤3 mm时,属于Ⅱ级、Ⅲ级,在临床上定义为恢复不善,瘢痕组织丧失正常生理功能[9],细胞弹性相对较差,愈合效果不佳,再次开展剖宫产时,对子宫的整体收缩能力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本文研究发现,与子宫下段瘢痕≤3 mm的患者相比,>3 mm的患者中状况明显改善,且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风险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此同时,≤3 mm组共3例患者因先兆子宫破裂行急诊手术7例术前均无自觉症状者术中发现肌层缺如仅留蜕膜层、绒毛膜、浆膜层,而>3 mm组未发现先兆子宫破裂症状。为此,针对彩色超声检查子宫下段瘢痕厚度≤3 mm,且伴有规律宫缩的患者,需加强重视程度,及时进行剖宫产,从而改善母婴结局。

综上所述,针对妊娠晚期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患者,术前使用彩色超声评估其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可明确围产期母婴双方风险,降低产后并发症,对再次剖宫产具有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使用量肌层瘢痕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减少#1炉再热器减温水使用量
“以虫吃虫”这家大棚农药使用量减少30%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В Китае снизился объем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пластиковых пакетов 中国塑料袋使用量减少
TURBT治疗早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分析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
未来汽车的塑料使用量将呈倍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