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县高危人群中加强艾滋病综合性防治工作的效果分析

2021-06-20 05:25谭震毕仁菲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5期
关键词:高危人群效果分析艾滋病

谭震 毕仁菲

摘要:目的:评析对高危人群加强艾滋病综合性防治工作的效果。方法:抽选2018年1月-2020年1月到县中心医院(前往我院)进行诊治的101例艾滋病高危人群进入此研究,对所有对象实施艾滋病的综合性防治工作干预,观察比较所有对象干预前后的艾滋病健康防治知识了解情况。结果:对所有高危人群实施艾滋病的综合性防治干预后,其对艾滋病的传播、预防知识等方面的掌握率较干预前得到了较大提高,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易感艾滋病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综合性防治工作,可以大幅提升高危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度,强化预防意识,使其学会用健康知识和预防措施保护自身。

关键词:高危人群;艾滋病;综合性防治工作;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5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5-179-01

艾滋病(AIDS)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使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可引发恶性肿瘤等并发症,会致使患者全身免疫力渐渐丧失,甚至死亡。因此,必须加强对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综合性防治工作。基于此,本文将评析对高危人群加强艾滋病综合性防治工作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县中心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接收的101例艾滋病高危人群纳入本次研究。男56例,女45例,平均年龄19-57岁,其中吸毒者2例,性病患者29例,异性传播29例,同性传播20例,其他21例。所有患者的文化程度均在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均知晓本次方案,并签订同意书。

1.2艾滋病综合性防治办法

对高危人群进行艾滋病综合性防治工作,并对综合性防治工作前后高危人群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进行比较。

(1)加强对艾滋病高危人群的筛查:组建一支专业化的艾滋病综合性防治工作小组,定期开展对高危人群的及其性伴侣、配偶的抗体筛查工作,以此排查出更多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感染者。

(2)加强健康宣传教育: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片、開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讲座等形式进行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比如,播放最新的艾滋病疫情情况、传播方式和预防方法等宣传视频,可以转变高危人群对艾滋病的错误认识及观念;给予多层次、个性化的健康教育,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向其提供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指导,让患者能够全面地了解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的内容,了解国家对艾滋病的政策、法规。最后,应大力宣传使用避孕套的重要性,提高其对艾滋病的防范意识,改正不良行为,保证自身及家人健康。

(3)加强行为干预:在坚持原有政策和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对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通过定期随访,以及面对面的沟通,了解高危人群的危险行为,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行为干预。通过不良行为干预指导,避免这些高危人群感染上艾滋病,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比如,针对性服务工作者和吸毒人群等高危人群,应定期对其提供规范的咨询诊疗服务,发放避孕套等。

1.3观察指标

采用统一制定的问卷调查表,组织对101例高危人群实施艾滋病健康防治知识的现场调查考核,地点和时间要统一,现场由相关工作人员全程监督。问卷由艾滋病含义、安全性行为知识、HIV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症状、艾滋病预防知识、艾滋病易感人群5大项构成,总分100分,分数越高则代表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的了解越深入。

1.4 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录入SPSS统计学软件分析,评分以均数±标准差为计量资料,对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t检验,对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组间对比p<0.05差异性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表1可知,101例高危人群在接受艾滋病综合性防治干预工作之前,其艾滋病健康防治知识得分较低;而在接受艾滋病综合性防治干预工作之后,其艾滋病健康防治知识得分较干预前得到大幅提高,前后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艾滋病(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逆转录病毒感染后,因免疫系统受到破坏,逐渐成为许多伺机性疾病的攻击目标,促成多种临床症状的综合征。艾滋病常常是通过母婴、血液、不良性行为等途径进行传播,不同的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到后期还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威胁生命安全。艾滋病在人群中的传播速度是比较迅速的,它会对国家、社会、家庭及个人的生活水平、发展产生许多深远且消极的影响,危害性很大。由于艾滋病的极大危害性和病情的复杂性,使得针对艾滋病的防控工作变得十分艰巨,但是依然不能放松对艾滋病高危人群的综合防治工作,必须通过切实可行的防治手段减少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这对维系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次研究中,对101例艾滋病高危人群开展了艾滋病综合性防治干预工作,从艾滋病病毒筛查、健康宣传教育、行为干预等方面进行,并对干预前后的艾滋病健康防治知识进行问卷调查的评分,最终研究结果显示:101例高危人群在接受艾滋病综合性防治干预工作之前,其艾滋病健康防治知识得分较低;而在接受艾滋病综合性防治干预工作之后,其艾滋病健康防治知识得分较干预前得到大幅提高,前后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加强对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综合性防治干预工作,可促使高危人群提高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自我防护意识,减少因不良行为而引发的艾滋病病毒传播。

参考文献:

[1]白雪,倪明健.艾滋病综合防治效果评价研究进展[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20,35(2):76-80,88.

[2]孔维宾,韩丹,李梦秋.开封市某高校艾滋病防治综合干预效果评价[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20,31(6):447-449.

[3]郭美荣.浅析高危人群艾滋病的综合性防治[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19):97,99.

1.鹤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北鹤峰 445800 2.鹤峰县中心医院 湖北鹤峰 445800

猜你喜欢
高危人群效果分析艾滋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2030年有望消灭艾滋病
家庭医生干预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影响
体验式学习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知信行的影响
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筛查依从性影响因素
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上海远郊奉贤东部地区大肠癌筛查分析
6000万人感染艾滋病
关于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