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脂溢性皮炎为首发表现的艾滋病一例

2021-06-28 09:50孙瑾鹏王延龙李福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鳞屑马拉双下肢

孙瑾鹏 林 策 王延龙 李福秋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长春,130000

临床资料患者,男,57岁。因头面部、颈部、前胸及双下肢可见红斑、鳞屑伴瘙痒1年,加重10余天,就诊于我院皮肤科。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头面部出现红斑,伴轻度瘙痒,未予治疗,皮损逐渐蔓延至颈部,前胸及双下肢,上覆油腻性鳞屑伴结痂,瘙痒,10余天前症状明显加重。多家医院以“脂溢性皮炎”予以抗过敏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皮疹及瘙痒无明显好转。患者既往体健,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慢性病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离异多年,2年前曾在当地有卖血史,否认有冶游史及静脉吸毒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头面部可见弥漫片状红斑,浸润明显,两侧对称,表面覆有黄白色鳞屑(图1);前胸及双下肢可见红斑基础上分布米粒大暗红色丘疹,部分表面可见少许白色鳞屑,部分表面可见抓痕及结痂(图2、3)。实验室检查:真菌镜检马拉色菌阳性。血常规示白细胞3.1×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51×109/L,淋巴细胞1.0×109/L,红细胞3.88×1012/L,血红蛋白115g/L;抗核抗体:ANA筛查1∶320;ANA荧光模型 胞浆颗粒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4.5%(27.0%~57.0%);CD3+CD8+ 70.8%(14.0%~34.0%);CD4+/CD8+0.06(1.06~2.66);CD4+T淋巴细胞计数:25/μL(346/μL~985/μL);总淋巴细胞计数560/μL(1149.2/μL~2564.7/μL),免疫球蛋白及血清补体正常。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初筛及确证实验均为阳性,带型 Gp160, Gp120, P66, Gp41, P31。诊断:(1)艾滋病;(2)脂溢性皮炎。治疗上给予口服伊曲康唑胶囊 200 mg/d,外用卢立康唑软膏2次/d,同时上报吉林省疾控中心行治疗艾滋病。4周复诊时患者皮疹较前明显好转,瘙痒程度明显减轻,但由于患者配合度差,现已失访。

图1 头面部可见弥漫片状红斑,浸润明显,两侧对称,表面覆有黄白色鳞屑 图2、3 前胸及双下肢可见红斑基础上分布米粒大暗红色丘疹,部分表面可见少许白色鳞屑,部分表面可见抓痕及结痂

讨论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病毒性疾病,全世界约有3900~4600万人感染[1]。脂溢性皮炎(SD)是一种慢性且复发的炎症性皮肤疾病,好发于皮脂丰富的部位,如面部,头部等。临床表现为典型红斑及油腻性脱屑,伴轻度瘙痒。虽然脂溢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马拉色菌感染、皮脂腺分泌增多、免疫反应和表皮屏障破坏等都起着重要作用[2]。马拉色菌的大量繁殖与脂溢性皮炎的发病密切相关[3,4]。有实验表明,在一些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中观察到了高密度的马拉色菌,马拉色菌是依赖脂质的酵母菌,能够在富含皮脂的皮肤上生存。皮脂腺分泌物可能促进马拉色菌的生长,马拉色菌会产生游离脂肪酸,然后刺激皮肤并引发炎症反应。但并不是所有马拉色菌密度高的患者都会患上这种疾病,可能需要免疫系统的失调才能产生有害的作用[5]。脂溢性皮炎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3%~5%,但在 HIV感染的艾滋病患者中,其发病率为30%~85%,脂溢性皮炎在HIV感染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是 HIV 感染者最常见的皮肤表现之一,极易被误诊[6]。大多数HIV相关性SD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普通SD患者的临床表现相似,面部和头皮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表现为大片红斑和鳞屑伴瘙痒,严重者范围分布超出了典型的脂溢性区域,如四肢,腹股沟和腋窝,最终可能会转变成红皮病,皮损表现为红斑基础上可见大片油腻厚重鳞屑。严重的HIV相关性SD可能对传统的局部抗真菌治疗无效,治疗可能需要额外的全身性抗真菌治疗[7]。在本例患者中,脂溢性皮炎范围不仅局限于面部,同时见于前胸及双下肢,范围广泛,瘙痒剧烈。既往予以抗过敏等对症治疗,症状均未见好转,故应考虑是否合并免疫系统疾病,首先应排除是否有HIV感染。该患者血液中的CD4+T淋巴细胞值及CD4+/CD8+值明显低于正常,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初筛及确证实验均为阳性,为HIV感染患者。给予抗真菌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治疗(HAART)治疗,4周后皮疹及瘙痒程度较前明显好转。

本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仅25/μL(346/μL~985/μL),CD4+/CD8+ 0.06(1.06~2.66),远低于正常范围,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抑制,提示目前该患者已处于AIDS期。CD4+T淋巴细胞已成为评价HIV/AIDS患者免疫状况,为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10]。SD是一种炎症性皮肤病,它影响了大约3%的世界人口,主要发生在男性中,与帕金森氏症和艾滋病毒感染相关的频率更高,发病率高达80%。由于SD在HIV感染中尤其常见,它有时被认为是感染的标志,有助于早期诊断[11]。脂溢性皮炎和HIV感染的潜在机制尚不清楚,据推测,免疫失调会导致患者皮肤微生物区系的紊乱和炎症反应,CD4+T细胞减少可使马拉色菌在皮肤上不受阻碍地增殖,马拉色菌种群过多也可能破坏皮肤的微生物区系平衡,这可以解释细胞免疫在SD中的重要性,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这种情况更为常见。CD4+T细胞被认为在这两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耗尽CD4+T细胞可能导致促炎状态,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12]。

猜你喜欢
鳞屑马拉双下肢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谜地(小说)
行星偏爱未知的引力(诗歌)
沟通表里和解祛邪法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皮肤症状的改善作用研究
股骨颈截骨时保留残端的长度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马拉利的账单
银屑病的冬季护理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请您诊断
牛皮癣有什么良药良方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