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马边地区磷矿缓倾斜中厚矿体采矿方法研究

2021-06-30 10:42刘兴德
现代矿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采矿方法凿岩预控

刘兴德 罗 渊

(四川省煤炭设计研究院)

我国磷矿分布较为广泛,但是高品位的磷矿资源仅占有探明储量的7%,磷矿资源平均品位较低,约为17%,远低于全球平均磷矿品位。并且沉积型磷块岩绝大多数是含硅钙镁的胶磷矿型矿石,占全国总储量的80%左右,其选矿难度大、成本高[1-3]。此外,我国磷矿资源赋存条件较差,矿床成矿时代久远,埋深较大,磷矿的岩化作用较强,矿层呈倾斜或缓倾斜赋存的约占75%[4-6]。该赋存条件导致开采难度增大,规模化开采难度更大,因此出现采出率降低、贫化率增高等问题。

1 工程概况

乐山市马边地区内高山深谷纵横,地势起伏较大。区内最高位于矿段西部,为1 850 m,最低为苦菜湾依打(沟),为875 m,相对高差975 m,一般500~700 m,属中山区。

区内磷矿呈层状赋存于寒武系下统麦地坪组(含磷组)中下部,与云南省昆阳磷矿层位相当。有上矿层(代号Ⅱ)和下矿层(代号Ⅰ)2层矿。上覆筇竹寺组(∈1q)深灰色长石石英粉砂岩,底部为0.5~2.0 m灰黑色薄层状含炭质粉砂岩。下伏灯影组第四段第二层浅灰色中厚层状细晶白云岩。

2 采矿方法选择原则

采矿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围岩稳定维护的难易程度和开采效率。通常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生产安全。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以保证在安全、良好的工作条件及环境中进行采矿生产。

(2)经济合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不断加强培训,努力做到劳动者的素质和先进设备的协调性;减少材料消耗,降低运营维护的成本,尽量做到一物多用的原则;改善采矿工艺,尽量避免混矸,降低矿石的贫化率。

(3)矿石回收率高、适应性和灵活性强。目前常用的磷矿开采方法有房柱法、底盘沙漏法、充填法、电耙留矿法等。采矿方法初选应该参考国内外现有的采矿方法,参考其矿石的赋存条件,以较相似的矿山为背景,进行采矿方法的初选工作。乐山市马边地区矿体厚度薄至中厚,矿体倾角5°~35°,属于典型的缓倾斜薄至中厚矿体。乐山市马边地区矿体开采面临几个难点:①矿体顶板相对较差;②部分矿体倾角较缓放矿困难;③矿岩稳固性差—中等,采场暴露面积有限;④部分矿体厚度较大,高空顶下出矿作业安全性差。

综合分析矿体开采技术条件可知,乐山市马边地区以缓倾斜薄至中厚矿体为主,顶板相对较差,因此采矿方法设计时,考虑较稳固与不稳固2种情况。深部矿体逐渐呈现倾斜中厚的分布特征,需要单独考虑。针对上述不同开采技术条件的矿体,初步提出与之相适应的采矿方法。

(1)顶板较稳固情况:①矿体厚度小于4 m,采用沿走向条带分层掘进式房柱法、两步骤房柱采矿法、机械化留条柱房柱采矿法;②矿体厚度大于4 m,采用两步骤房柱采矿法、预控顶房柱采矿法。

(2)顶板不稳固情况,采用无底柱连续崩落采矿法。局部倾斜中厚矿体(矿体倾角35°,矿体厚度8~10 m),采用中深孔分段空场采矿法。两步骤房柱采矿法对于缓倾斜薄至中厚矿体均具有普适性,具备安全性与高效性双重优点。对于厚度较大的中厚矿体而言,采用预控顶房柱采矿法较为可行,预先护顶能极大限度地保证后续出矿期间的安全。以下分别进行详细阐述。

3 主要采矿方法选择

3.1 两步骤房柱采矿法

两步骤房柱采矿法采切工程布置详见图1。该采矿方法图是按矿体厚度为6 m设计的,经计算,两步骤房柱采矿法采切比为60.3 m3/kt。局部倾角较大(>10°)的地方,矿块可采用伪倾斜方向布置。

3.1.1 凿岩爆破

由于矿体为缓倾斜中厚矿体,凿岩设备推荐使用阿特拉斯BoomerK41型凿岩台车凿岩,炮孔直径65 mm,排距1.5~1.8 m。切割槽形成后,根据补偿空间的大小,每次爆破3~5排上向扇形孔,每次爆破之后通过两侧的出矿进路及出矿联络巷出少部分的矿石,等采场爆破全部结束之后再集中大量出矿。采用非电环形起爆网络。炮孔孔底放置起爆药包并插有两发同段微差雷管。导爆管末端引出孔外,然后将所有同段微差雷管导爆管分成2束。

3.1.2 通风

两步骤房柱采矿法回采爆破顺序自上而下,形成污风后主要由两侧出矿进路、出矿联络巷道排至上中段沿脉出矿巷道,最后进入主回风系统。

3.1.3 顶板管理和空区处理

每次爆破后进行采场顶板浮石处理,人员空场下应该设置安全专员。在应力较大的地方应该布置应力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地压变化。

回采工序作业组织形式应考虑:采用三班作业制度,爆破与出矿作业可交叉进行,多工作面可平行作业,定期组织采场爆破作业,正常出矿与抢运残矿时采用三班作业制度。按矿块回采工序,依次计算采场凿岩、爆破、通风、出矿以及考虑回采过程中不可预见时间,计算矿块的回采矿量和采空区体积,最终得到矿块的生产能力。

3.2 预控顶房柱采矿法

预控顶房柱采矿法采切工程布置详见开采方案图2。采场两侧布置出矿进路进行出矿。采场内预留点柱,点柱尺寸为6 m×6 m,点柱间跨度为8~10 m。切顶层高2 m。图2中的采矿方法图是按矿体厚度为12 m时设计的,经计算,预控项房柱采矿法采切比为19.5 m3/kt。

预控顶房柱采矿法分为切顶层与下部矿体的凿岩爆破两部分工作。由于矿体较厚大,切顶之后及时对暴露的顶板进行支护,可保证后期爆破出矿期间的人员及设备安全。切顶层采用浅眼落矿,电耙出矿,独头掘进以贯通上部的切顶层联络巷,切顶层掘进过程中,紧跟掘进面对揭开的顶板进行支护。切顶支护完成之后,开始对下部矿体进行回采,凿岩设备推荐宣化恒泰公司生产的SKZ-120A型潜孔钻机,下向中深孔凿岩,沿逆倾向进行崩矿,崩下的矿石采用铲运机进行出矿。采用非电环形起爆网络。炮孔孔底放置起爆药包并插有2发同段微差雷管。导爆管末端引出孔外,然后将所有同段微差雷管导爆管分成2束。

预控顶房柱采矿法回采爆破顺序为自下而上,形成污风后主要由人行通风上山排至上中段切顶层联络巷,最后进入主回风系统。每次爆破后进行采场顶板浮石处理,空场下应该设置安全专员。在应力较大的地方应该布置应力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地压变化,识别危险源并及时采取措施。回采工序作业组织形式应考虑:采用三班作业制度,爆破与出矿作业可交叉进行,多工作面可平行作业,定期组织采场爆破作业,正常出矿与抢运残矿时采用三班作业制度。采场生产能力是采矿较重要的技术指标,其影响因素较多,涉及各工艺环节。采场生产能力与采矿方法、采矿设备、劳动组织、生产管理密切相关。按矿块回采工序依次计算采场凿岩、爆破、通风、出矿以及考虑回采过程中不可预见时间,计算矿块的回采矿量和采空区体积,最终得到矿块的生产能力。

3.3 局部顶板破碎下矿体开采方案

当矿体顶板属于炭质泥岩时,需采用无底柱连续崩落方法。矿体沿走向布置,工作面长度为50 m,宽度约为8 m。每隔8 m布置1条凿岩上山,作为运输矿石的通道。采用后退式挤压爆破顺序,2个采场作为1个崩落回采单元。崩矿后顶部破碎岩层形成冒落拱,崩下矿石在覆盖岩层下出矿,采用铲运机运输,溜井内矿石由坑内卡车集中装矿,经主平硐运输水平运至坑口。出矿时按截止品位进行控制,保证合理的贫化率与损失率。

采空区处理的实质就是释放由于开采而造成的应力集中,减小由于高应力造成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可以控制围岩稳定,减小地表沉陷。

(1)崩落围岩处理采空区。崩落围岩处理空区的适用条件:第一,崩落对地表基本无影响;第二,崩落前保证矿柱已经回采完毕,井下设施已经不再使用;第三,围岩不稳定;第四,采空区面积较大;第五,矿体的品位较低。

(2)固体物料充填采空区。充填法充填采空区,要求必须对井下所有采空区均非常熟悉,以便在合适的位置设置隔离墙。

(3)矿柱支撑采空区。该技术的关键是围岩稳定,恰当的矿柱尺寸和较小的连续采空区面积。

4 结 论

乐山市马边地区推荐的采矿方法以房柱法为主,崩落法为辅,矿山大规模生产后会留下大面积连片的采空区,仅靠采场内预留的矿柱难以长期有效支撑采空区顶板,并且由于矿柱的蠕变损伤,可能会进一步加速矿柱破坏导致采空区失稳。因此,建议矿山采用低成本的充填方式对采空区进行处理,可开展矿山废石、磷尾矿充填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采矿方法凿岩预控
疫情预控公益广告
谈如何做好房建监理开展前的预控工作
浅谈采矿方法选择对矿产资源开采量的影响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采矿方法选择系统设计及实现
监理预控在工程实施中的有效应用
实现安全预控管理的几点探讨
缓倾斜厚大矿体采矿方法优化
《凿岩机械气动工具》2014年总目次
浅析我国凿岩机械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凿岩机械气动工具》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