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和增强CT对比观察

2021-07-01 06:39冯秀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9期
关键词:门脉造影剂原发性

陈 曦,冯秀华

(南部战区总医院白云院区特诊科 广东 广州 510510)

原发性肝癌早期病情隐匿,预后危重,为当下社会致人死亡的重要疾病[1]。多数患者确诊时,自身病情已进展至中晚期,这就要求临床不断完善疾病的诊断质量,追求诊断时效性,而在主流的原发性肝癌诊断技术中,挑选出诊断效能最佳的技术,有利于帮助患者提升疾病检出概率,争取最佳治疗时机,意义积极。总结循证证据,目前在原发性肝癌的影像学诊断领域,学者们关注的技术有超声造影、增强CT等[2]。有学者通过研究对比发现,超声造影在原发性肝癌诊断方面,占据更大的应用优势,表现为疾病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更高[3]。为探究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同时亦是为本单位后续相关疾病的诊断积累更多循证经验,文章展开如下研究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单位2018年1月—2020年10月间收治的100例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案资料作为研究样本,根据检查方案差异,分为超声造影组与增强CT组。患者中男性总计59例,女性总计41例;原发性肝癌阳性87例,阴性13例;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53.91±8.72)岁;病程1~10个月,平均(5.38±1.52)个月。纳入标准:卡氏评分(KPS)≥70分;接受常规查体、实验室检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手术病理活检等金标准环节,确诊原发性肝癌;接受超声造影与增强CT检查;病案资料保存完整。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部位癌症;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类疾病;严重全身性感染;妊娠、哺乳期女性;多发病灶;伴有严重胸腹水。

1.2 方法

(1)超声造影:经西门子Acuson Sequoia51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指导患者取平卧位,设置探头频率范围3~5 MHz,先行常规超声检查,观察病灶情况;随即选用博莱科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声诺维超声造影剂,与5 mL生理盐水充分稀释后,经左肘浅静脉团注法注射2.4 mL,后继续注入5 mL生理盐水冲管。开启造影软件,设置低机械指数(0.04~0.08),观察显示器中血流灌注特征与回声强度。本次检查增强过程:①动脉期:注射造影剂即刻至30 s后;②门脉期:31~120 s区间;③延迟期:121~360 s区间。图像脱机保存妥当即可撤机。

(2)增强CT:经西门子64层螺旋CT进行检查,配合Syngo工作站处理图像资料,先行上腹部CT平扫,设置层间距0,层厚5 mm;随后将90~100 mL碘海醇以3 mL/s速率匀速静注行增强扫描。以2层/s的速度行三期扫描,其中碘海醇静注后25 s为动脉期,60~70 s为门脉期,180 s为延迟期。轴位图像保存分析。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不同阶段的病灶及肝实质回声,依次为低增强、等增强、高增强[4]。全部检查及诊断由两名高年资医师负责,相同意见则确诊,不同意见则开会讨论后得出双方均支持的观点。记录最终阅片确诊结论,并与金标准进行比对,登记真假阴阳性,计算:①敏感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②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③准确率=(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经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技术的检查特征比较

两种检查技术在动脉期、门脉期与延迟期存在明显的显像特征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超声造影动脉期等增强例数低于增强CT,高增强例数高于增强CT;超声造影门脉期与延迟期的低增强例数均高于增强CT,等增强例数均低于增强CT;以上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技术的检查特征比较

2.2 两种检查技术的示阴、示阳情况比较

金标准示阳87例,示阴13例;超声造影示阳84例,其中真阳性83例,假阳性1例;示阴16例,其中真阴性12例,假阴性4例;增强CT示阳71例,其中真阳性65例,假阳性6例;示阴29例,其中真阴性7例,假阴性22例,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技术的示阴、示阳情况比较(例)

2.3 两种检查技术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比较

超声造影准确率达95.00%,特异度达92.31%,敏感度达95.40%;增强CT依次为72.00%、53.85%、74.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种检查技术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比较[n(%)]

3 讨论

目前诊断原发性肝癌主要依赖影像学技术,除病理活检等创伤性较高的检查技术外,临床一般将超声造影、增强CT等技术作为术前筛查性诊断方案,并取得不俗效果。如王敬敏等[5]学者研究所示,两种微创检查技术的疾病检出效果均较佳,但王等学者对比发现,超声造影在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方面水平均高于增强CT,这一观点与本文结果相呼应,认为在原发性肝癌的疾病诊断中,应优先使用超声造影。

总结超声造影技术优势,在于相较于常规造影,多出造影剂输注、辅助造影环节;借助造影剂增强造影效果,便于察觉微小病灶的优势,提升疾病的诊断效能。从前人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过程中得出观点,超声造影技术在血流信号信噪比上较之增强CT效果更好,因此成像更加清晰,能够反映受检者肿瘤病灶内的低速血流向,在诊断效能上水平更高[6]。增强CT的弊端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成像原理差异:声诺维为超声造影所用造影剂,其可在血管中持续流动,肝内网状内皮组织系统不摄取微泡;碘海醇(增强CT)于门脉期进入组织间隙,二者区别明显。(2)观察方式差异:由于声诺维可在血管中持续流动,因此具备供医方实时观察病灶血流动力学的能力;但增强CT配合碘海醇行固定间隔扫描,会导致扫描结果不符合实际(过早或过晚)的问题,诱使医方误判。(3)时相定义差异:超声造影技术为肝癌病灶三期实时观察技术,而增强CT为固定间隔观察;加之不同患者间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造影剂在体内循环速度各异,因此增强CT三期观察中,部分患者固定间隔扫描可能已处于动脉、门脉后期,这种检查风险也影响了增强CT的疾病诊断效能[7]。总结为相较于超声造影,增强CT无法实时反映受检者病灶真实情况,读取图像易产生误判,且短期内不支持反复检查。而辐射性等问题,也是使得患者较为排斥的原因所在。

综上,超声造影能够获得较之增强CT更加理想的原发性肝癌诊断效能,值得临床优先应用。

猜你喜欢
门脉造影剂原发性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门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时间的分析及临床护理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门脉高压性胆病临床诊疗进展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基于ROC方法对门脉高压脾切后PVT早期预测的诊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