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穿刺引流治疗巨大肝脓肿的临床疗效

2021-07-01 06:39赵祥安朱沁玲王维钊向晓星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9期
关键词:脓肿血常规积液

顾 达,赵祥安,童 聪,朱沁玲,王维钊,向晓星(通讯作者)

(1扬州大学医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9)

(2大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44)

(3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1)

肝脓肿是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通常是由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肝脏化脓性病变,该病发病迅速,进展快且病情较重,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死亡,死亡率可至10%~30%[1]。巨大肝脓肿是单一脓腔直径大于10 cm的脓肿[2],在临床上亦并不少见,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加重感染,危及生命。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败血症或脓毒性休克。所以要及时清除脓肿,控制感染进程。有效排脓是肝脓肿治疗的关键措施。常用的方法有超声引导穿刺引流和手术引流[3]。随着超声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逐渐成为肝脓肿治疗的首选方法。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是否用于巨大肝脓肿仍有争议。本文回顾性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导管引流治疗巨大肝脓肿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15年1月—2019年1月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巨大肝脓肿的患者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60.05±11.88)岁。纳入标准:(1)符合肝脓肿的诊断;(2)影像学检查(超声、CT等)表明肝脓肿的最大直径>10 cm。排除标准:(1)脓肿未液化;(2)脓肿最大直径≤10 cm;(3)不能接受随访者[2]。主要临床症状为寒战发热、右上腹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39例巨大肝脓肿患者中21例有糖尿病史(53.85%)、12例有高血压病史(30.77%)、8例有胆囊疾病病史(20.51%)、22例存在胸腔积液(56.41%)。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器械与药品 Aloka IPF-1701C型彩色超声诊断设备(配套探头);长度为20 cm的18 G PTC穿刺引导针;Copper一次性使用8F引流导管包。

1.2.2 术前准备 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常规检查,并备好超声、CT或MRI等影像资料。与患者及患者家属充分沟通,交代其操作的目的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交代风险,取得患者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3 穿刺方法及术后处理 根据病灶的位置摆好体位,一般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先行彩超检查,测定脓肿体积,然后选择穿刺点的位置及穿刺针的方向、路径、深度。常规消毒后铺洞巾,进针点皮下局部浸润麻醉。实时超声显示引导下进针,注意避开血管,嘱患者进针时屏住呼吸,将18 G PTC穿刺引导针刺入,并保持针尖在脓肿液腔内,置入导丝,拔出引导针,置入引流导管,退出导丝,接注射器抽吸,若抽吸通畅则直接接引流袋;若抽吸不通畅,则调整引流导管位置至抽吸通畅后再接引流袋固定。

1.2.4 术后处理 嘱咐患者静卧12~24 h,注意观察体温、血压和脉搏变化,继续抗感染等全身治疗。注意观察每日引流物的量及性质,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基本好转,超声复查下脓腔明显的缩小,脓壁贴合,并且引流量每天小于20 mL,没有脓性物质,可以选择拔出引流管。

1.2.5 观察指标 观察39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将其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1)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相关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病情完全恢复;(2)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病情有一定好转;(3)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无改善,甚至加重,实验室指标仍有明显异常。注: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患者总数×100%[4]。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术前术后肝功能比较

本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患者的肝功能比较,术前患者TBIL、ALT、AST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术前术后肝功能比较(±s, L)

表1 术前术后肝功能比较(±s, L)

时间点 TBIL/(umol•L-1) AST/(u•L-1) ALT/(u•L-1)术前术后z值P 18(14~26)8.4(7.5~11)-4.368<0.001 124(32~154)19.83(14~30)-4.271<0.001 79(53~134)17(12~34)-4.829<0.001

2.2 术前术后血常规比较

术前、术后1周患者的血常规比较,术前患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术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术前术后血常规比较(±s)

表2 术前术后血常规比较(±s)

时间点 白细胞计数/(109•L-1) 中性粒细胞计数/%术前术后tP 12.15±4.31 6.03±2.39 9.217<0.001 85.52±5.29 64.73±13.92 8.883<0.001

2.3 糖尿病及非糖尿病患者术后转归比较

糖尿病及非糖尿病患者术后转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糖尿病及非糖尿病患者术后转归比较

2.4 有无并发胸腔积液患者术后转归情况比较

有无并发胸腔积液患者术后转归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有无并发胸腔积液患者术后转归情况比较

2.5 治疗效果分析

所有患者入院后常规经验性给予广谱抗生素,常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及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后根据血培养及脓液培养调整,用至出院。39例患者中显效数为11例,占28.2%,有效数为21例,占53.84%,总有效率82.05%。

3 讨论

肝脏通过胆道与肠道相通,血流供应来源于肝动脉和门静脉。因接受双重血液供应,并且进入肝脏的通道较多,故发生感染的机会也相应地增多[5]。正常情况下,由于丰富的血液循环、强大的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不会轻易形成肝脓肿。随着糖尿病、胆道疾病发病率的增高,肝脓肿的发病率也有增高的趋势。在本次研究中,畏寒发热者31例(79.5%),提示发热确系肝脓肿的主要临床表现。术后转归方面是否糖尿病组和有无并发胸腔积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82.05%。此次研究还表明,超声引导穿刺引流后巨大肝脓肿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术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TBIL、ALT、AST水平均较穿刺引流前明显下降,同时复查腹部超声见脓肿最大直径缩小,与既往文献[2]结果相符,从而再次证实超声引导穿刺引流治疗巨大肝脓肿的临床疗效。另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可以在穿刺时通过超声引导从而避开周围血管,且可以清楚显示穿刺路径,安全性高,相较于外科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费用及减小创伤。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穿刺引流治疗巨大肝脓肿的临床疗效可靠,能够改善因肝脓肿引起的肝功能异常、白细胞计数异常、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并且具有费用低、耗时短、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巨大肝脓肿的不二之选,各级医院可以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脓肿血常规积液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腔内悬吊联合置管引流治疗瘘管性脓肿
腹水、胸水、心包积液,都是什么病?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