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闭式引流联合2HRZS方案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2021-07-04 09:13郑衍洪马炳太黄厚沐陈少蓬肖辉海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胸外科广东汕头515154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闭式结核性抗结核

郑衍洪,马炳太,黄厚沐,陈少蓬,肖辉海(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胸外科,广东汕头 515154)

胸腔积液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胸腔膜病理性液体聚集的症候,根据发生机制可分为漏出性和渗出性两类,其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毛细血管静水压增加、毛细血管胶体渗透压降低等所致漏出性胸腔积液;胸膜淋巴回流障碍、胸腔或肺感染等所致渗出性胸腔积液[1]。结核性胸腔积液是临床的常见类型,主要由结核杆菌或自溶产物进入超敏感机体,导致胸膜腔呈炎性应激状态,胸腔积液逐渐增加,患者出现发热、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或反射性干咳、胸闷、呼吸困难等积液刺激症状[2]。目前对胸腔闭式引流的研究较多[3‑4],通常联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本研究采用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标准化抗结核化疗(2HRZS)方案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与分组

选取我院2014 年10 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10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 例。对照组男27 例,女23 例,年龄25~58岁,平均(40.9±2.6)岁,身体质量指数(BMI)20.3~29.5 kg/m2,平均(24.1±0.7)kg/m2,中等量(500~1 500 mL)胸腔积液患者47 例,大量(>1 500 mL)胸腔积液患者3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2~59岁,平均(39.3±2.5)岁,BMI 指 数20.8~29.6 kg/m2,平 均(24.4±0.7)kg/m2,中等量胸腔积液48 例,大量胸腔积液2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 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5]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2)本次研究内容均已告知患者和家属,经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语言障碍、意识障碍及依从性较差等不能配合治疗者;(2)合并恶性肿瘤病变者;(3)合并严重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者;(4)包裹性胸腔积液、胸膜广泛肥厚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胸腔闭式引流操作方法参照文献[6]。对照组患者采用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异烟肼、利福平方案治疗:异烟肼片(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2350,规格0.1 g),口服0.1 g/次,早、中、晚各1 次;利福平胶囊(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771,规格0.15 g),口服0.3 g/次,早、晚各1 次。观察组患者采用胸腔闭式引流联合2HRZS 方案治疗:异烟肼、利福平的用法同对照组;吡嗪酰胺片(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303,规格0.25 g),口服0.25 g/次,早、中、晚各1 次;盐酸乙胺丁醇片(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602,规格0.25 g),口服0.25 g/次,早、中、晚各1次。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胸膜厚度、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症状改善时间、粘连发生率。

1.3.2 炎性因子水平 抽取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清晨空腹静脉血4 mL,离心处理后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2、IL‑6、IL‑17、IL‑23、IFN‑γ和TNF‑α水平。

1.3.3 T 淋巴细胞水平 抽取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清晨空腹静脉血4 mL,使用细胞分析仪测定CD3+、CD4+、CD8+、CD4+/CD8+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校正)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胸膜厚度、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症状改善时间等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较

治 疗 前 两 组IL‑2、IL‑6、IL‑17、IL‑23、IFN‑γ 和TNF‑α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较 (,ng/L,n=50)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较 (,ng/L,n=50)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1

2.3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CD3+、CD4+、CD8+、CD4+/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的比较 (,ng/L,n=50)

表3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的比较 (,ng/L,n=50)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1

3 讨论

结核杆菌所致的结核性疾病是一种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不受年龄、种族、性别等因素影响,可入侵机体多脏器和系统。结核性胸腔积液是临床常见的肺外结核疾病,可导致患者出现咳嗽、胸痛、气促等症状,随着积液量的增加,甚至可致呼吸困难、紫绀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及生命健康[7‑9]。

目前临床治疗常用抗结核药物、糖皮质激素、胸腔穿刺等。胸腔穿刺治疗通常适用于诊断或少量积液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抗结核效果,但该方案不能达到快速、有效缓解积液量的目的;糖皮质激素虽然可减轻机体炎性应激反应,具有加速胸腔积液吸收、改善毒性症状的效果,但存在不良反应较多、结核播散等风险[10‑11]。因此,探索更好的治疗方案成为从业人员的主要研究方向。胸腔闭式引流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胸外科的治疗手段,对气胸、胸腔积气、胸腔积液等均有较好的改善效果,但抗结核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胸腔闭式引流应联合强化抗结核治疗方案,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12]。2HRZS抗结核化疗方案是一种治疗结核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具有强杀菌、防耐药等优点,同时可有效提高病菌清除率及降低复发率,适用于大多数结核性疾病患者[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胸膜厚度、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症状改善时间等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胸腔闭式引流联合2HRZS方案可有效提高胸腔剩余积液的吸收速度,达到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及症状改善时间的效果,同时具有降低胸膜增厚发生黏连的风险,促进肺复张[15‑16]。

有研究认为,结核杆菌入侵机体后引发变态性反应,从而激活T 淋巴细胞介导,释放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及Th1/Th2 失衡等结果[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1)。CD3+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对机体免疫功能有直接影响;CD4+在淋巴细胞因子作用下具有转化Th1、Th2 辅助细胞的效果;CD8+是一种分化抗原,辅助T 细胞抗原受体识别抗原并转导活化信号的作用,同时具备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效果;CD4+和CD8+具有相互制约作用,而机体免疫细胞自我稳定平衡状态对该指标水平有较高的依赖性[19]。IL‑2、IL‑6 因子具有趋化病灶白细胞活化的作用,刺激机体释放溶解酶、细胞浸润、内环境紊乱等,进而增加IL‑2和IL‑6水平,形成恶性循环。IL‑17 是一种巨噬细胞激活后产生的炎性因子,可激活中性粒细胞聚集病灶部位,参与炎性应激及免疫应答过程,导致其系统失衡,加速病灶部位炎症进展。IL‑23由巨噬细胞激活及树突状细胞产生,具有促进多种炎性因子释放的作用,从而加重炎性反应。有研究指出,IL‑2 可诱导T 细胞分化,激活巨噬细胞参与免疫应答的效果,同时释放IFN‑γ 和TNF‑α,并占据机体免疫应答中心[20],因此IFN‑γ 和TNF‑α 也是观察病情变 化 的重要指标。2HRZS 治疗方案可促进Th2 转化Th1,平衡Th1/Th2,加之胸腔闭式引流快速控制机体变态性反应及缓解炎性应激状态,可促进免疫功能恢复,达到促进患者康复及改善预后的效果[21]。

综上所述,胸腔闭式引流联合2HRZS 方案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可改善机体炎性应激状态及免疫功能。

猜你喜欢
闭式结核性抗结核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高炉半闭式液压油箱的开发和应用
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液压机闭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一种闭式静压回转工作台新型结构设计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链霉菌CPCC 203702中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肛周脓肿1例
T-SPOT TB联合IL-10、IL-27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