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急救方案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7-05 21:38唐信娟
健康之家 2021年13期
关键词:急诊科

唐信娟

摘要:目的:分析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实施一体化急救方案的效果。方法:根据平衡序贯法将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中医医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43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实施常规急救方案) 和观察组23例(实施一体化急救方案) 。比较两组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救反应时间、急诊滞留时间、初始救治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 0.05;救治后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 、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对急诊科严重多发伤患者实施急诊一体化急救方案,可有效提升急救效果并改善预后。

关键词:严重多发伤;急诊科;常规急救方案;一体化急救方案;急救效果

临床研究证实,在诸多内外源因素的联合作用下,急诊科严重多发伤患者死亡率较高,而对其采取科学、有效的急救措施,是降低死亡风险、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1]。严重多发伤突发性强且伤情复杂,所以开展一体化急救具有积极意义[2]。本研究主要分析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实施一体化急救方案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平衡序贯法,将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中医医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43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42.36±15.48) 岁。观察组男11例,女12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42.08±16.52) 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具有可比性。

1.2 急救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方案。入院后立即进行心电监护,提供呼吸支持,并快速开放静脉通道;严格以患者病情为基准,采用B超、CT等影像学技术辅助检查,进一步完善病情资料。评估患者伤情后组织科室会诊,以患者创伤部位损伤程度和专科医师准确评估为依据,决定是否实施急诊手术。若患者无手术指征,则收入ICU继续开展治疗,若患者符合手术指征,需在有效时间内准备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完成后返回相应科室继续治疗。

观察组实施一体化急救方案。(1) 接收患者后对其病情进行初步评估,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联系相关科室,与其开展密切合作,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开展急救工作,建立生命通道。(2) 抽调护士长、优秀护士若干名成立一体化急救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自患者进入急救室开始,密切监测其呼吸频率、脉搏以及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全面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肢体活动等,进一步明确护理重点,并将评估结果上报给医生。(3) 在最短时间内解除患者呼吸道梗阻,及时吸出口腔、鼻腔内分泌物,在此期间需充足给氧。按照“CRASH PLANA”原则对患者实施检查,评估患者病情,提供呼吸支持,并快速开放静脉通道。若患者病情危急,急救时进行气管切开和胸腔闭式引流;若患者休克、呼吸心跳暂停,需及时行抗休克、心肺复苏治疗。(4) 医嘱并未下达前,需用套管针建立2条以上畅通的静脉通道,并配合采血工作,进行化验、配血、留置尿管等工作,及时补充血容量。借助床旁X线、B超等技术开展同步检查,为临床医师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若患者口腔内有呕吐物,将其头部偏向一边,避免误吸,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人工气道。若患者合并存在脏器严重损伤和大出血,需建静脉通路并补充血容量,平衡并维持患者内循环。(5) 给予相关措施纠正患者酸中毒,遵医嘱给予碱性溶液治疗,给予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激素进行抗休克治疗。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及时与组长进行沟通,提高抢救效率和护理工作的默契度。准确、完整记录患者的抢救用药情況,便于后期检查和核对。

1.3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临床用时,包括急救反应时间、急诊滞留时间、初始救治时间、住院时间。

(2) 比较两组昏迷情况及日常活动能力。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 评价昏迷情况,分值0~15分,评分越低,意识障碍越重[3]。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活动能力,分值0~100分,评分越低,日常活动能力越差[4]。

(3) 比较两组急诊急救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价,内容包括出诊受理、服务态度、转运工作、护理操作4项,单项分值0~25分,分值和护理满意度呈正比。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用时比较

观察组急救反应时间、急诊滞留时间、初始救治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2.2 两组昏迷情况及日常活动能力比较

救治前两组患者GCS、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 > 0.05;救治后观察组GCS、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2。

2.3 两组急诊急救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3。

3 讨论

在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严重多发伤患者在急诊外科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且患者日渐增多。严重多发伤会对患者全身系统功能产生严重损害,所以部分患者到达急诊科时,身体生理功能基本处于耗竭状态,若处理不及时,极易导致严重并发症发生,继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5]。严重多发伤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主要有酸中毒、体温降低、凝血障碍,三种因素相互影响会形成“致命三联征”[6],继而引起恶性循环。可见,对急诊严重多发伤患者需及时、准确地观察病情并给予对症处理,继而提高急救成功率并改善患者预后。

臨床研究指出,严重多发伤患者并不宜尽早接受手术治疗,主要原因在于:(1) 严重多发伤患者病情危重,且医务人员无法在短时间内准确掌握其病情,所以不适合频繁转移和搬动,更无法在短时间内接受临床全面检查[7];(2) 绝大多数严重多发伤患者均出现生命体征不稳等情况,如若早期对患者开展手术治疗,极易造成二次创伤,加重患者病情,引起患者内环境紊乱,进而大幅增加死亡风险。由此可见,急诊科严重多发伤患者需在手术治疗开始前实施优质且有效的急救方案,旨在控制损伤并提高后期的急救效果[8]。

一体化创伤急救方案属于临床优质模式,侧重于创伤救治,且措施更具系统性与整体性。与常规救治模式相比,一体化创伤急救方案的优点较为明显,可有效避免多科会诊导致的急救时间延误,也可有效提高急救时效性[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急救反应时间、急诊滞留时间、初始救治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 0.05;救治后观察组GCS、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证实了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实施急诊一体化急救方案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实施急诊一体化急救方案效果显著,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董海涛,李海英,包巴根那,等.对比分析院前急救、急诊科急救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J].健康大视野,2020,15(20):24.

[2]吴苏宁.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20,26(18):138-140.

[3]王金朋,林彦婷,王宇,等.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效果[J].中国病案,2020,21(1):86-88.

[4]于泓,姚树生,杨兆平,等.院前急救与急诊科急救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对照研究[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9,7(1):42-43,46.

[5]赖晓娟,刘楠,吴琴江,等.休克指数指导急诊外科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的意义[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22):4.

[6]张白,孙国爱,甘白水.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在严重创伤患者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63):2.

[7]房媛媛,宦燕,李婷婷,等.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6):1.

[8]黄佳佳.急救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效果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1):173,175.

[9]何茜,黄素群.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65-66.

猜你喜欢
急诊科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急诊科专业基地规范化入科培训实施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探讨急诊科急救演练方法提升医护人员急救能力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