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2021-07-05 17:36林瑶蓉
健康之家 2021年13期
关键词:心理状况心理干预糖尿病

林瑶蓉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20年7月~2021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2例,全部患者给予临床护理,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对临床护理的总体评价。结果:护理前,两组心理状况评价项目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 > 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况评价项目评分低于参照组,P < 0.05;观察组对临床护理的总体评价优于参照组,P < 0.05。结论:临床给予糖尿病患者护理,将心理干预应用其中,能够保持患者较好心理状况,也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体评价,心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糖尿病;心理干预;心理状况

糖尿病属于慢性代谢性疾病,以血糖增高为特征,患者多伴随体重减轻、多饮多食等症状,不仅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心理状况也需要改善[1~2]。临床给予糖尿病患者护理,需加强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干预,注重患者心理诉求,给予心理疏导、心理支持,鼓励患者主动纾解不良情绪,从而促进患者良好心理状况的保持[3~5]。基于此,将心理干预用于临床护理中,应能够达到较好的干预效果,为评估心理干预的应用价值,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7月~2021年3月期间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20年7月~2021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2例,全部患者给予临床护理,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1例。参照组中,男27例,女24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50.72±4.85) 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84±0.64) 年。观察组中,男26例,女25例,年龄30~71岁,平均年龄(50.68±4.88) 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3.87±0.64) 年。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 > 0.05,可对比。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患者用药,讲解糖尿病健康常识,嘱咐日常饮食控制热量摄入,陪同患者每日适当运动等。

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首先,需要了解患者心理状况,以量表评估方式,指导患者填写量表,作出自评,结合量表评估结果及护患交流中患者情绪状况,作出评估结论。其次,需根据评估结论,展开差异化的心理干预,如对于焦虑感较重的患者,指导其在安静环境下进入冥想状态放松身心,或在播放轻音乐的室内于其轻声交谈,减轻其焦虑感。另外,也可以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调动患者情绪,鼓励其主动诉说排解情绪,或指导患者掌握情绪自我疏导方法,鼓励其自行调节。最后,需不定期进行再次评估,给予患者更多关怀,积极与患者沟通,建立情感联系,不断给予心理支持。

在患者与医护人员交流时,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进行积极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糖尿病病症的发病原因以及治疗方式,使患者对于疾病有全面且清晰的认知,同时在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时,可以与患者进行简单的交流,询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简单的生活习惯,并为患者讲解降压、降糖药物应用的重要性以及降糖药物的用法用量,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合理用药。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在社区内举办相应的健康知识讲座,通过讲座以及指导的方式,让患者及患者家属了解关于高血糖病的各种保健知识,合理的智能5 G血糖仪联合智能手机APP护理能够有助于防治各种高血糖病不良事件的发生。除此之外,患者与其他患者之间应当建立病友群,互相交流康复经验,这样一方面能够使患者的康复信心得到加强,另一方面还能使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升,降低各种不良因素对患者造成的刺激。部分临床研究显示,对于肥胖患者进行有效的体重控制,有助于患者的血糖值控制在正常的水平,所以医务人员提倡高血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体重变化的监测,这也是对血糖进行有效控制的一种主要方式。通常情况下来说,减轻5 %~10 %左右的体重数值,就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质量,同时还能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运动,对于糖尿病出现可以给予充分预防。通过适当运动,对于患者血中葡萄糖利用可以有效促进,将血液循环改善,对于肌肉弹性保持给予帮助。此外,可有效减少降糖药剂量以及胰岛素用量,减少疾病副反应发生,对体重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可以充分达到良好状态。运动项目主要包括广播操、散步、乒乓球、太极拳、滑冰、游泳、跑步、划船以及球类等。以步行最为简便安全,患者可以轻易接受。步行速度主要包括慢速、中速以及快速。要求患者需要依据自身爱好以及相关情况,选择对应运动方式。运动强度需要保持从轻到重以及个体化循序渐进原则,对于运动频率为4~5次/周或者1次/天,运动时间为30~60 min/d,如出现呕吐以及腹泻等症状,需要停止运动,避免在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运动,防止出现低血糖现象。此外运动期间,需要避免运动导致出现迟发性低血糖现象。护理人员严格控制患者的膳食,多进食清淡、易消化食品,严禁进食辛辣、刺激食品,多食时令蔬菜水果。指示患者必须遵循医嘱用药,按时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发现异常则立即通知医生作相应处理。适当的活动对于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其实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活动,不仅能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控制患者的血糖,还能有效避免糖尿病足等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的抗病能力得到改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尽量选择一些舒缓且有氧的活动,例如散步或者太极拳等。在进行活动时,患者不要感受到疲劳,心率需要控制在110次左右。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的一些运动手环就能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心率,通过这种方式管控自己的心功能。而如果在运动过程中,一旦感觉到自己有心慌或者其他的不适感,则需要立即停下来休息片刻,如果发现症状没有改善,还需要进入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良好的作息对于保障患者的血管功能来说极为重要。患者需要每日按要求接受用药治疗,同时按要求做好自我的有效管理,避免各种不良生活習惯的发生,建议每日养成午睡的习惯,以保障自身的康复。

1.3 觀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对临床护理的总体评价。

心理状况评估以焦虑情绪、抑郁情绪两个项目进行评价,焦虑自评量表(SAS) 、抑郁自评量表(SDS) ,总分皆为100分,分值与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呈正相关。

临床护理情况的总体评价以问卷形式调查,由患者自行评价,问卷总分设为100分,分别为非常好、较好、一般、不好;分值分别为 > 90分、75~90分、60~74分、 < 60分。总体评价 = (非常好+较好+一般) 例数/总例数×100 %。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4.0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 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 表示,行t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评价项目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心理状况评价项目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 > 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况评价项目评分低于参照组,P < 0.05。见表1。

2.2 两组对临床护理的总体评价比较

观察组对临床护理的总体评价优于参照组,P < 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病程一般较长,病情在合理控制下对患者产生的影响较小,但长期患病状态依旧会造成患者心理状况的改变,使得患者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6~7]。因此,临床在给予糖尿病患者护理时,需要重视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干预,合理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减轻患者不良情绪,保持其良好心理状况[8~9]。本次研究指出,将心理干预应用于临床护理中,有效减轻患者不良情绪,保持患者较好的心理健康状况。且心理干预的配合应用也提高了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总体评价。心理干预在实施过程中,以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展开差异化心理干预,通过分阶段心理状况评估的方式,了解患者心理状况、情绪态度,并能够增进与患者的交流,或指导患者掌握情绪自我疏导方法,鼓励患者主动诉说与表达情绪,这对减轻患者不良情绪达到了较好的效果[10]。且在这种心理干预下,也较好地建立了护患间情感,患者的精神诉求能够得到满足,护患间配合也会更融洽,因此,该模式下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总体评价也更高。

总的来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模式中,将心理干预应用其中,能够达到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况的目的,也能够获得患者更高的总体评价,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汝颖,石雅莉.支持性心理护理联合行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1,45(1):164-165.

[2]马俊华,丛红芸.门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效果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21,24(6):143-145.

[3]司蕾.心理针对性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负面情绪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5):144-145.

[4]谭晓陵,谭银华,陈艳.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作用分析[J].糖尿病天地,2021,18(3):8.

[5]苏亚玲,姜振东.健康教育干预心理状态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20,36(9):845-847,865.

[6]杨术春.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18):91+94.

[7]谷穗,刘玉萍,徐丹,李萍.协同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价值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1):73-74.

[8]陈丽雪,高旭华.评估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20):139-140.

[9]李倩.老年糖尿病护理中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11):57-59.

[10]张艳,涂健铭,谢礼能.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6):57+63.

猜你喜欢
心理状况心理干预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桂北地区长寿之乡永福县青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心理社会因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降压舒心操对临界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理状况的影响评价
输卵管结扎术患者心理状况分析与护理干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