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2021-07-05 17:48姚苏丽
健康之家 2021年13期
关键词:术后并发症手术室护理常规护理

姚苏丽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20年6月~2021年6月,选取180例外科手术患者进行研究,依循单双数法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手术室常规护理、手术室舒适护理,获取两组护理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56 %,小于对照组15.56 %(P < 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手术室环境、消毒隔离、人员操作、人文关怀、护理安全) 高于对照组(P < 0.05) 。护理前SAS、SDS评分的比值显示差异不明显(P > 0.05) ;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更低,差异显著(P < 0.05) 。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后,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值得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舒适护理;常规护理;术后并发症;护理满意度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医院认识到提升手术室护理的必要性[1]。既往临床多在手术室应用常规护理,护理存在一定缺陷,缺乏针对性与科学性,具有程序化与模板化特点,仅能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无法进一步提升手术室护理效果。舒适护理是一种重视护理细节工作的新型护理,主张以提升手术安全、手术效果为目的,优化手术室相应护理手段,改进手术室护理质量,让患者接受最舒适最安心的护理服务。本文主要对比手术室舒适护理、手术室常规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20年6月~2021年6月,选取180例外科手术患者进行研究,依循单双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患者90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有50例、40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42.68±15.47) 岁,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肝胆疾病、骨科疾病分别有33例、25例、20例、12例。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有49例、41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42.39±15.42) 岁,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肝胆疾病、骨科疾病分别有35例、24例、20例、11例。两组基线资料统计学对比结果提示其无差异(P > 0.05) 。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遵照手术室护理程序,准备手术医疗器械与术中应用物品,控制室内环境,按照手术流程辅助主刀医师完成手术操作。

观察组实施手术室舒适护理。(1) 心理护理:术前访视期间,护士不仅需要按照访视要求完成护理,还需主动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基于评估结果分析患者的心理护理需求,讲述手术室环境、手术室准备情况、手术流程、手术团队丰富经验、该手术成功率,还可播放手术室环境视频,让患者提前熟悉手术室,放松身心,以平和状态配合完成手术。在心理护理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护理时机。实际应用沟通方案时,需明确最适宜沟通交流的时间点,在该时间点进行沟通交流,才能充分发挥沟通效果,调节患者情绪状态,分散患者注意力,促使患者配合手术与麻醉。护士可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变化,达到分析适宜沟通时间点的目的。若发现患者情绪状态不佳,或是患者不愿意进行沟通,此时不建议进行持续沟通,效果不大甚至会诱发反效果,导致患者产生严重不良情绪,最终对医患关系造成不良影响。沟通交流期间,护士需应用最温柔、耐心、亲切的语气进行沟通。定时询问患者的感受,调控患者的温度水平。非语言沟通,护士不仅需要在术中应用巧妙语言安抚患者,还需借助非语言手段进行沟通。因为护士术中全副武装,护患的非语言性沟通可通过肢体动作与眼神变化获取。比如温柔帮助患者变更体位,始终笑意盈盈、耐心温柔地看着患者,可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转移患者对手术的过分关注。在不影响手术的同时,还可在手术室中播放轻音乐或是纯音乐,创造轻松愉悦环境,促使患者充分放松身心,充分配合主刀医师治疗。护士则需密切关注患者,结合患者的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及时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服务,辅助主刀医师顺利完成手术室治疗。(2) 手术室管理:手术前,护士需主动结合实际情况,调节手术室内空气质量,减少空气中的菌落数,提升空气质量水平。完成清洁工作后,护士需前往手术室验收。验收完成后结合本次手术内容,补充相应的仪器设备与医用物品,检查手术室内医疗仪器的性能,保证仪器功能正常。(3) 保温护理:提前半小时在手术台铺设加温毯,将术中需使用的液体放入恒温箱,将液体温度加温到37℃。在患者入室后,除了患者的头面部、手术区域,其他部位均需覆盖毛毯或被单,做好身体保暖。(4) 人文关怀:患者入室后需主动和患者打招呼,主动向患者介绍手术室内环境,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患者的恐惧情绪。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神态变化,积极关注患者,调节患者的情绪状态,向患者播报手术进程,如预计还有多少分钟完成手术等。手术完成后,护士需积极和患者家属与病房责任护士沟通,阐述术后注意事项,并要求家属提前做好迎接准备,和护士一起迎接患者,并将患者平稳转移到病房中。在转运期间,护士需第一时间阐述患者术中的表现,给予一定夸奖,并安排患者家属拿好患者的东西,避免物品遗漏。若患者依然处于清醒状态,则需主动安抚患者,解答患者與家属的各项疑问,预防患者因为认知不够导致的胡思乱想。若患者的手术切口较大,考虑到患者关心术后留疤问题,需及时进行介绍,阐述医院对留疤的处理,同时告知患者与家属,如何进行有效操作,预防留疤现象。同时,阐述患者术后康复的相关注意事项,让患者安心休养康复。若患者存在严重负面情绪,还需为患者提供对应的心理疏导,调节患者的负面情绪,促使患者术后形成平稳心态。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以下指标:(1) 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低血糖、术后发热、术后出血、术后感染四项。(2) 护理满意度:通过术后回访获取,主要评估项目有手术室环境、消毒隔离、人员操作、人文关怀、护理安全五项,单项总分3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3) 心理状态:评估量表是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两个量表分别有20个项目,单项总分0~4分,分数越高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越严重,分别在护理前与护理后评估一次。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 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 表示,行t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并发症评估分析

以术后并发症为评估标准,观察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数值显示(P < 0.05) 。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评估分析

以护理满意度为评估标准,观察组手术室环境、消毒隔离、人员操作、人文关怀、护理安全评分高于对照组,数值显示(P < 0.05) 。见表2。

2.3 患者负面情绪评分比较

以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的SAS、SDS评分为比较指标,行计量资料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护理前SAS、SDS评分的比值显示无差异(P > 0.05) ;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更低,比值显示有差异(P < 0.05) 。详见表3。

3 讨论

越来越多文献[2]指出,手术室护理效果有限,无法辅助临床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无法有效减轻手术应激反应,进一步提升手术整体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需详细评估现有手术室护理,分析护理的优越性,找出护理中存在的细节问题,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有效处理这些问题,提升护理效果,减少护理对患者康复的不良影响。

临床认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方法,可调节患者的护患关系,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舒适护理是一种人性化的护理,护士结合自己掌握的情况与所学专业知识,将手术知识与护理知识传达给患者,了解患者的个人感受,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医疗帮助,为患者提供对应的心理支持,从而达到消除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患者心理压力的目的。再者,通过有效的护理还可有效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避免患者术中发生心悸、寒战等多种不良反应,可提升手术安全性。

舒适护理主张在现有护理基础上,逐步完善护理细节,尽量消除护理隐患或是降低护理隐患造成的风险,提升手术安全性,辅助手术进行,让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接受最佳的護理,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的目的。在实际实施舒适护理时,还需充分突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这一护理宗旨,全方位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理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不断安抚患者情绪,预防患者围手术期有较大心理波动。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手术室舒适护理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可见手术室舒适护理效果显著优于手术室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可有效解决护理中的细节问题,可提升手术安全性,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还可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焦虑以及抑郁等情绪,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文泸.对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手术室舒适护理的效果评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3):271-272.

[2]赵玉.护理干预对手术室非全麻患者舒适度及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1):203.

猜你喜欢
术后并发症手术室护理常规护理
青光眼滤过手术常见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探讨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手术室护理带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