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护理干预对麻醉恢复室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分析

2021-07-05 17:48邱亚娜雷秋雁侯锐
健康之家 2021年13期
关键词:恢复术后全麻

邱亚娜 雷秋雁 侯锐

摘要:目的:探讨体温护理干预对麻醉恢复室术后患者恢复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七医院2019年5月~2020年11月收治的80例全麻手术患者作为研讨对象,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体温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恢复各项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拔管时间(t = 36.867 4) 、恢复时间(t = 31.688 3) 、住院时间(t = 10.501 9) 、恢复自主呼吸时间(t = 20.379 3) 、麻醉室观察时间(t = 13.053 6) 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比较两组患者入室时和出室时体温(t = 0.173 7、0.146 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 %低于对照组25 %(χ2 = 6.274 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护理专业性(t = 37.696 6) 、护理态度(t = 47.325 2) 、护理细致性(t = 53.655 7) 、护理全面性评分(t = 32.882 4)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麻醉恢复室全麻手术患者接受体温护理干预,可明显提升术后恢复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护患关系改善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麻醉;全麻;手术;恢复;术后;护理;体温

麻醉恢复室指术后患者麻醉未醒期间入住的病室,需密切观察和监测体征,直至体征稳定,再转入普通病室。但因部分患者术后大量使用未经加热处理的腹腔冲洗液、暴露体表时间长、手术时间长、高龄等因素影響,机体体温降低,术后发生心肌缺血、凝血功能异常、伤口感染、苏醒延迟等症状的概率加大[1],影响麻醉恢复质量。为提升术后恢复质量,近年临床已逐步开始重视患者体温护理。现本研究共纳入80例全麻手术患者,分组论述体温护理干预的优势性,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七医院2019年5月~2020年11月收治的80例全麻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ASA分级,I级13例、II级15例、III级12例;年龄45~59岁,平均年龄(51.36±0.21) 岁;女性18例,男性22例;术中输液量为2 201.25~2 425.25 mL,平均输液量(2305.25±1.36)mL。观察组:ASA分级,I级14例、II级14例、III级12例;年龄44~59岁,平均年龄(51.25±0.23) 岁;女性19例,男性21例;术中输液量2 202.25~2 426.38 mL,平均输液量(2 308.21±1.32)mL。组间基本资料差异小(P > 0.05) 。

1.2 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为患者盖好毛毯、棉被等,保持衣服干净、干燥。

观察组接受体温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 重视环境方面:控制室内温度24℃~26℃,根据医嘱给药,必要时可用热水袋协助提升体温,避免发生寒战。(2) 体外升温干预:及时盖好毛毯、棉被,避免暴露身体在外,用热水袋加温;对于低体温者,输液输血前需加温处理液体至37℃,避免输液时其体温降低,输血时确保液体温度为39℃。(3) 吸氧护理:及时吸氧,氧流量为1~3 L/min,针对呼吸功能差者加压给氧,确保血氧饱和度 > 95 %。(4) 寒颤护理:术后复温阶段,往往会发生血管收缩、寒颤等症状,目前暂不明确其发病原因。报告显示,手术患者麻醉复苏阶段,机体中残余麻醉药物量会影响体温调节机制,进而发生寒战。因此,需加温处理所使用的液体,并在给药后做好保暖,确保身体体温正常,促进恢复。

1.3 观察指标

(1) 术后恢复指标:记录其入室时和出室时体温、拔管时间、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麻醉室观察时间等。

(2) 并发症发生率,记录低氧血症、寒颤发生率。总发生率 = 总发生例数/40×100 %。

(3) 护理满意度评分,用医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进行判定,问卷包含护理专业性、护理态度、护理细致性、护理全面性等方面,各项分值0~100分,评分越高则越理想。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 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 表示,行t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拔管时间(t = 36.867 4) 、恢复时间(t = 31.688 3) 、住院时间(t = 10.501 9) 、恢复自主呼吸时间(t = 20.379 3) 、麻醉室观察时间(t = 13.053 6) 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比较两组患者入室时和出室时体温(t = 0.173 7、0.146 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 %低于对照组25 %(χ2 = 6.274 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专业性(t = 37.696 6) 、护理态度(t = 47.325 2) 、护理细致性(t = 53.655 7) 、护理全面性评分(t = 32.882 4)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3。

3 讨论

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極易发生不良后果,如伤口感染、凝血功能障碍、麻醉苏醒延迟、寒战等,治疗费用高。因低温环境、手术操作、麻醉方式、麻醉药物等因素干扰[2],大部分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会出现低体温,血流动力学和心血管系统也发生变化。报告显示,相比于体温正常患者,低体温患者收缩压、心率指标更低,肌浆网内钙离子吸收受到影响,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生成[3],降低心肌功能,进而诱发多种并发症。本研究中通过将体温护理干预应用到观察组患者中,结果显示,拔管时间、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P < 0.05) ,表明体温护理干预对术后恢复速度有提升效果。其原因可能为体温护理干预可促进血液循环和药物代谢。因患者术后自身体温调节功能较差,环境温度对机体温度影响较大,若室内温度低,其体温散失速度非常快[4],特别是寒冷季节,因此,重视环境因素非常必要。同时,机体缺氧会降低机体代谢速度和药物代谢速度,术后及时给氧则可缓解。

麻醉中因麻醉给药方式和麻醉药物对患者体温调节有抑制作用,或因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往往会发生轻度低体温。报告显示[5~6],如阿片类、异丙酚等静脉麻醉药物会明显降低机体冷反应温度阀值,则寒战和血管收缩的触发温度。吸入异氟醚等麻醉药物也会明显降低人体冷反应温度界限值,但与给药剂量之间无线性联系[7]。由此可知,全麻手术患者机体调节温度的功能受到严重抑制。人体核心温度降至冷反应界限值时,对温度调节血管收缩有出发作用,进而降低皮肤散热,让体温处于恒定状态。若未实施保温措施干预,机体总热量、平均体温持续丢失,则会诱发寒战等症状。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并发症发生率5 %低于对照组25 %(P < 0.05) ,提示了体温护理干预对麻醉恢复室全麻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降低作用。

综上,麻醉恢复室全麻手术患者接受体温护理干预,可明显提升术后恢复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护患关系改善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蒲敏.体温护理在麻醉恢复室术后患者恢复质量中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34):291-292.

[2]朱玢,吴春梅,杨芳,等.以预防低体温为导向的前瞻性护理对全麻手术患者意识恢复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31):4303-4307.

[3]伍彩红,刘雁,朱进,等.麻醉恢复室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护理管理,2021,21(6):926-930.

[4]肖英,黄伟,许超,等.综合保温护理措施对妇科手术患者围术期体温水平及术后恢复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13):263-265,269.

[5]曲亚男.麻醉恢复室患者常见并发症的原因与护理要点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1(7):330-331.

[6]刘欣,王燕.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麻醉恢复室患者安全转运前护理效果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3):95-97.

[7]施惠芳.麻醉恢复室全身麻醉术后患者低温的护理分析[J].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19,8(4):163-165.

猜你喜欢
恢复术后全麻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四子散热熨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
利用存储系统恢复服务器系统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浅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ICU临床体会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