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肺康复训练在呼吸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有效性评价

2021-07-05 18:03程菊
健康之家 2021年13期
关键词:护理

程菊

摘要:目的:探究早期肺康复训练在呼吸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6月~2021年6月入选的9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早期肺康复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疾病症状评分、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56 %,高于对照组80.00 %,P < 0.05,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前,两组患者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评分分别为(44.29±2.85) 分、(45.25±2.47) 分、(43.28±2.58) 分,均低于对照组相应指标(49.36±3.58) 分、(50.14±3.84) 分、(49.25±2.84)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觀察组患者健康状况、躯体角色、心理卫生、睡眠质量评分分别为(87.26±1.67) 分、(88.22±1.74) 分、(89.63±2.74) 分、(88.25±1.74) 分,均高于对照组相应指标(79.63±1.85) 分、(80.14±2.06) 分、(80.26±1.47) 分、(81.05±2.06)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针对呼吸危重症患者采用早期肺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肺康复训练;呼吸危重症;护理

早期肺康复是指在患者发病初期采用的一种改善患者肺功能的有效措施。对于呼吸危重症患者而言,往往存在重症肺炎,而且大多数患者需要采用呼吸机进行治疗[1]。由于患者生活能力受限,加上疾病病程长,需要患者长期卧床,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增加了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而通过采用早期肺康复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使患者能够及早出院[2]。早期肺康复护理不是简单的翻身、拍背、吸痰,而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实质性内容的护理,通过分析患者病情,制定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达到改善患者病情,降低患者机体功能障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效果[3]。本研究对90例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20年6月~2021年6月入选的9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53~82岁,平均年龄(67.25±1.05) 岁。观察组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52~81岁,平均年龄(66.36±1.84)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 > 0.05,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1) 所有患者均符合呼吸危重症诊断标准;(2) 患者耐受能力较好;(3) 患者精神正常,能够进行有效沟通;(4) 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参加。排除标准:(1) 存在精神障碍者;(2) 依从性差者;(3) 生存期低于6个月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提供饮食指导,帮助患者进行肢体运动,按照医嘱进行换药、给药。

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肺康复训练进行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出院指导、运动康复训练、呼吸肌训练,具体内容如下。(1) 对于长期使用呼吸机的患者,需要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肌训练,呼吸肌训练方法主要包括呼吸操,指导患者采取坐位,用鼻子快速呼吸,将腹部隆起并维持吸气姿势10 s,随后缓慢放松腹部,身体前倾,持续4~6 s,缓慢呼气,并维持呼气末姿势10 s。对于二氧化碳高的患者,需要延长呼吸时间,按照上述方法进行练习,每天3次,每次20 min左右。(2) 根据患者耐受能力,制定康复训练技法。采用郑氏卧位康复操,要求患者采取坐位,双手拉住床沿,利用双肢力量,支撑肩关节,并进行背部、腰部运动。指导患者进行桥式运动,患者取仰卧位,双脚底平踏在床面上,臀部离开床面10~15 cm。指导患者空中踩车,患者取平卧位,采用个体化的运动方式进行屈膝、伸直下肢、抬高下肢,在空中做踩车运动。在稳定期,患者每周训练2~5次,每次20 min。(3) 呼吸道护理。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道是否存在分泌物,并引导患者进行正确咳嗽,对患者进行体位引流、胸部叩击等护理,帮助患者清除气道分泌物,保持患者呼吸通畅。(4) 健康知识教育。由于患者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和患者家属相关知识教育,提高患者对呼吸危重症知识的认识。可以通过采用视频讲解、发放健康宣传手册等进行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要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理解能力。在护理期间,需要加强患者脉搏的测量,并指导患者进行肺康复运动训练。(5) 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之后,护理人员每15 d应该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并加强对患者的运动训练的引导,了解患者运动训练的感受,对运动训练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对肺康复训练方法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疾病症状评分、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1.0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 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 表示,行t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56 %,高于对照组80.00 %,P < 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症状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护理后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2。

2.3 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观察组患者健康状况、躯体角色、心理卫生、睡眠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3。

3 讨论

临床中危重症呼吸困难患者较多,而且多以老年患者为主,主要包括重症肺炎、肺阻塞、呼吸衰竭等。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采用呼吸机进行治疗,而且由于病程长,患者需要长期卧床。而传统护理方法缺乏针对性,只能满足患者基础需求,无法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使得患者预后效果较差,甚至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4~5]。而早期肺康复训练是通过对患者病情进行合理评估,并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案,以此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6]。通过对呼吸危重症患者采用早期肺康复训练,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患者呼吸状况,而且这种方法属于一种非药物干预,不会对患者造成负面影响[7]。目前,早期肺康复训练得到了医护人员的广泛认可,在慢性肺阻塞性肺疾病、肺癌、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早期肺康复训练作为系统性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困难、乏力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本研究对45例患者进行采用早期肺康复训练进行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56 %,高于对照组80.00 %,P < 0.05,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前,两组患者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健康状况、躯体角色、心理卫生、睡眠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由此可见,针对呼吸危重症患者采用早期肺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護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减少疾病对患者呼吸造成的影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综上所述,针对呼吸危重症患者采用早期肺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贵娇,黄毅林.早期肺康复训练在呼吸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11):110-112.

[2]闫玉侠,孔晓洁,李苗苗,等.基于呼吸训练-运动康复锻炼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21,23(2):170-172.

[3]陈超,成千余,李淑红.早期肺康复训练结合振动排痰对重症肺炎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研究[J].健康必读,2019(35):17,33.

[4]石媛娟,刘卫庭,姚宇.早期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同级别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影响[J].医学信息,2021,34(19):76-80.

[5]卢丹.三球式呼吸训练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1,34(12):134-135.

[6]刘瑞红,何海艳,张红梅,等.时效性激励肺康复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0,17(6):46-49.

[7]秦立达,陈涛,苏慧敏.早期呼吸肌功能训练及经皮神经电刺激对危重症患者肌肉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2021,41(1):79-80.

猜你喜欢
护理
护理札记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