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磷腺苷葡胺联合莫雷西嗪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率变异性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1-07-06 13:47聂宝增马丽高淑女张秀荣
系统医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室性变异性心率

聂宝增,马丽,高淑女,张秀荣

1.日照市中医医院心电图室,山东日照 276800;2.日照市中医医院呼吸内科,山东日照 276800;3.日照市岚山区中楼卫生院内科,山东日照 276800

心律失常是一种心血管类疾病,主要因为各种器质性心脏类疾病导致心脏传导速度或节律等异常所致。有研究显示[1-2],炎症因子水平的升高是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独立预测因素,自主神经功能降低是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心律失常的发生往往伴有炎症因子水平的升高,同时炎症反应通过影响心肌膜电位变化,使得交感迷走神经失衡,继而诱发心律失常。因此,抑制炎症因子水平和调节自主神经平衡在抗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具有重大意义。目前,临床常用药物治疗方法来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环磷腺苷葡胺能积极改善心肌泵血功能,有效扩张血管和增加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3]。该文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该院收治的76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76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组38例。纳入标准:均确诊为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均在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知情下参与且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对环磷腺苷葡胺、莫雷西嗪等药物过敏者;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者;合并精神障碍者。观察组男25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55.6±1.2)岁;平均病程时间为(5.6±1.1)年;合并疾病类型:17例糖尿病、15例冠心病、6例其他。对照组男26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56.7±0.9)岁;平均病程时间为(5.9±1.0)年;合并疾病类型:16例糖尿病、17例冠心病、5例其他。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单纯应用莫雷西嗪(国药准字H20056627;包装:铝箔,50 mg×20片×2板)治疗,150 mg/次,3次/d,连续治疗14 d。

观察组应用环磷腺苷葡胺(国药准字H20058049;规格:2 mL:30 mg;包装:玻璃安瓿包装,6支/盒)联合莫雷西嗪(同对照组)治疗。环磷腺苷葡胺用药方法:加入200~500 mL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2支/次,连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变异性(SDANN值、SDNN值、RMSSD值)指标水平、炎症因子(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B型利钠肽)水平以及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动态心电图检查恢复正常为痊愈、临床症状显著消失且动态心电图检查明显改善且心房颤动发作基本控制为显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且动态心电图检查有一定程度改善且过早搏动次数相比起治疗前减少超过50%为有效、临床症状未消失且动态心电图检查未恢复正常为无效)。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指标水平、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前心率变异性指标水平、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2.2 两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心律失常会诱发心力衰竭,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室性心律失常可单独发作,也可与心肌梗死疾病或冠心病等疾病一同发作。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气急、胸闷、四肢发冷、心率减慢等。现阶段,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可通过药物方式和电刺激方式等改变心肌细胞电特性,最终发挥出抗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用[4-6]。莫雷西嗪是一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能显著抑制快Na+内流,充分发挥稳定效果,继而延长房室传导。环磷腺苷葡胺是一种非洋地黄类强心剂,具有保护缺血缺氧的心肌作用,同时改善心肌细胞代谢[7]。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变异性指标水平比较[(±s),m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变异性指标水平比较[(±s),ms]

?

表2 两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

超敏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能有效预测心梗的发生。肿瘤坏死因子α是一种炎性因子,不仅会加重血管内皮损伤,且会增加炎症反应。B型利钠肽是一种心脏神经激素,能有效评价心功能[8-10]。白细胞介素6是一种内源性趋化因子,能显著促进炎症因子黏附于病变局部组织中。经过环磷腺苷葡胺联合莫雷西嗪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说明上述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失衡情况,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会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增加[11-13]。心率变异性有关指标能反映心脏节律的随机体状况,临床用于评价心血管疾病的自主神经功能可对病情进展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有资料显示[14-15],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与心率变异性减小程度呈正相关。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37/38,30例痊愈、5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3%(29/38,22例痊愈、4例显效、3例有效、9例无效),观察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16]显示,对45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环磷腺苷葡胺联合莫雷西嗪治疗方法作为观察组,对45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单纯应用莫雷西嗪治疗方法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44/45),对照组为75.0%(36/45),与该文研究结果保持高度一致。

综上所述,环磷腺苷葡胺联合莫雷西嗪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能积极改善心率变异性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猜你喜欢
室性变异性心率
心脏结构正常的儿童室性期前收缩评估与管理
心率变异性和NT-proBNP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心率多少才健康
离心率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运动、健康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中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6例临床观察
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41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