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中频电疗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探析

2021-07-06 13:47彭文育
系统医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唾液酸神经节脑瘫

彭文育

巨野县人民医院儿二科,山东菏泽 274900

小儿脑瘫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以中枢性协调障碍为主要的病理表现,可引起各种类型的神经行为异常,例如姿势反应异常、运动障碍等。近几年,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新生儿数量也在逐渐增多,小儿脑瘫的发病率出现升高趋势[1]。康复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小儿脑瘫的主要手段,我国康复医学发展速度较快,康复服务质量理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单纯应用康复治疗疗效差异较大,而且康复过程比较痛苦,经济与时间成本颇高,普通家庭难以承受[2-3]。神经节苷脂钠与中频电疗治疗近年来在临床中应用比较广泛,该治疗方案可以作用于中枢性神经,提高其协调性,从而改善患儿异常神经行为[4]。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中频电疗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并选取了该院2017年8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56例小儿脑瘫展开讨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依据该院小儿脑瘫的收治情况,共对56例患儿进行了分析,按照家属意愿分成两组,分别使用康复治疗(对照组)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中频电疗治疗(观察组),每组28例。观察组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12岁,平均(7.3±0.8)岁;男18例,女10例;病程1.7~6.8年,平均(4.3±0.6)年。对照组最小年龄4岁,最大年龄11岁,平均(7.4±0.5)岁;男16例,女12例;病程1.5~6.6年,平均(4.1±0.7)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儿经临床检查可以确诊;患儿家属完全知情该次研究内容;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该次研究。

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患儿;家属配合度低的患儿;患听力障碍难以沟通交流的患儿。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康复治疗手段,内容主要是语言康复锻炼、物理治疗、引导式康复教育和作业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加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中频电疗治疗,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国药准字H20046213)肌内注射,20 mg/次,选臀部肌注射,隔天用药1次,中频电疗设备使用温热中频电疗仪,对功能障碍部位进行电疗,频率设置为0~200 Hz,模式为持续变频输出模式,刺激神经和肌肉,促进血液循环。患儿治疗期间需要加强营养供给,避免营养不良,每天进行腹部按摩,促进患儿消化,对运动障碍患儿除了进行必要的吞咽功能训练外,需要采用特殊饮食,尽量食用流质或是半流质食物,喂养时注意患儿体位,坐位喂养,避免食物误吸。

1.3 观察指标

使用GESELL量表(盖泽尔发育量表)评估两组患儿发育情况,量表包含大运动、个人社交、精细运动、语言以及适应性5项,分数越高发育越好。比较两组患儿神经行为异常改善时间,包含意识障碍、肌张力异常与原始反射异常3项指标。参照以下标准评估患儿疗效:患儿症状显著改善,GESELL分值提升10分以上为显效;患儿症状减轻,GESELL分数提升5~10分为有效;与以上标准不符合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28×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GESELL评分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各项GESELL评分数据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GESELL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儿GESELL评分比较[(±s),分]

?

2.2 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分析

观察组神经行为异常改善时间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神经行为异常改善时间对比[(±s),d]

表2 两组患儿神经行为异常改善时间对比[(±s),d]

?

2.3 两组患儿的疗效分析

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病例数差异相关。联合治疗下,患儿症状改善较快,治疗结局更好。

表3 两组患儿的疗效对比

综上所述,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中频电疗治疗小儿脑瘫综合疗效显著,对于促进患儿生长发育具有积极作用。

3 讨论

小儿脑瘫也叫做中枢性协调障碍,早期这一命名多用于年龄低于1岁的婴儿,而脑瘫则主要代指脑损伤病史、中枢性运动协调障碍以及发育障碍表现但无法确切诊断的患儿[5]。近几年,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临床中进一步统一了脑性瘫痪诊断标准与范围。小儿脑瘫对患儿身体以及智力发育有严重影响,可引起运动障碍、吞咽障碍、语言障碍、流口水、智力异常、身材矮小等多种症状,长期患病可能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诊出后需要积极的进行治疗[6-7]。

传统临床治疗该病一般采用康复治疗手段,主要通过语言康复锻炼、物理治疗、引导式康复教育和作业治疗等方式有效改善中枢性运动协调障碍,并促进患儿语言和运动功能的好转,减轻发育障碍,改善患儿情绪[8-9]。单纯康复治疗效果有限,近几年国内外加强了对神经节苷脂钠药物的研究力度,并认为该药可以促进中枢神经功能恢复,从而减轻神经行为异常[10]。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大运动评分(38.22±5.28)分,精细运动评分(42.79±7.28)分,适应性评分(58.38±6.26)分,语言评分(48.86±9.25)分,个人社交评分(42.43±3.27)分,数据高于对照组(P<0.05)。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与中频电疗联合治疗下,患儿发育情况显著改善。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为细胞膜主要成分之一,在哺乳动物细胞膜中广泛存在,中枢神经组织含有量较高,并参与了神经元分化,经外源性肌肉注射渠道可以提高其水平,有效保护脑细胞,对Na+-K+-ATP、Ca2+-Mg2+-ATP酶活性起到保护作用,平衡氧自由基,修复中枢神经[11]。中频电疗经电刺激可以改善神经传导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李慧[12]在其研究中也指出:康复治疗+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中频电疗下脑瘫患儿大运动评分(38.63±5.77)分,精细运动评分(42.36±8.93)分,适应性评分(58.26±7.84)分,语言评分(48.16±6.36)分,个人社交评分(41.88±3.67)分,数据高于对照组(P<0.05)。其研究与该研究论证观点基本一致,数据差异可能与患儿个体差异或

猜你喜欢
唾液酸神经节脑瘫
奇神经节介入治疗的应用进展
唾液酸的生物活性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唾液酸的制备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基于对背根神经节中神经生长因子的调控探究华蟾素治疗骨癌痛的机制
电针“梨状二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NPY、SP及神经节的影响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唾液酸糖苷化的研究进展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