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影响

2021-07-09 03:42黄巍峰许永秋王鹏云陈英华卿海洋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移植物肌腱生长因子

黄巍峰, 许永秋, 王鹏云, 黄 浩, 陈英华, 卿海洋, 李 黎

(1.广西医大开元埌东医院 骨科, 广西 南宁, 530000;2.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人民医院 骨科, 广西 南宁, 532200;3.广西骨伤医院 骨四科, 广西 南宁, 530000;4.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系, 广西 南宁, 530023)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在运动相关疾病中较为常见[1], 目前治疗膝ACL断裂最常用的方法是自体腘绳肌重建ACL[2]。自体腘绳肌重建ACL的明显缺点是肌腱组织与骨组织存在显著的组织学差异,肌腱与骨界面的愈合较骨与骨界面的愈合速度更慢,失败概率也更高[3]。腱骨愈合延迟或无法愈合而导致的骨隧道扩大已成为ACL重建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4]。研究[5-6]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T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等具有调节腱骨愈合的作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是从血液中提取的含高浓度血小板、白细胞和纤维蛋白的混合物[7], 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主要作用是促进组织的快速康复[8]。本研究探讨自体PRP对ACL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ACL损伤患者94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PRP组42例和对照组52例。PRP组中男24例,女28例,年龄21~70岁,平均(42.26±2.56)岁; 对照组中男24例,女28例,年龄22~69岁,平均(42.31±2.51)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 ① 单纯ACL断裂者; ② 膝关节闭合性损伤者,无神经、血管等其他合并伤; ③ 初次行关节镜下ACL重建者。排除标准: ① ACL断裂合并其他膝关节韧带断裂者; ②既往有膝关节手术病史及精神病史者; ③ 膝关节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患者; ④ 基础条件差无法耐受ACL重建术者。

1.2 PRP制备

本研究采用二次离心法,应用PRP制备用套装(威高公司生产)制备PRP。制备过程为: ① 按照常规流程抽取静脉血10 mL并将其注入含抗凝剂的试管内,混匀; ② 第1次离心,将试管放入离心机,转速为500转/min, 离心10 min; ③ 采用5 mL注射器连接长针头抽取上层、少量中间层,将抽取的混合液注入不含抗凝剂的试管中; ④ 第2次离心,将第2个试管再次离心,转速为1 500转/min, 离心8 min。第2次离心后试管内分为3层,最下层为少量剩余红细胞,最上层为贫血小板血浆(PPP), 中间层为PRP。整个制备过程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1.3 治疗方法

手术由同一主刀医生完成。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于膝髌韧带旁1.5~2.0 cm处做长约0.8 cm切口以便置入膝关节镜器械。在胫骨结节旁内下方做由内向外约3.0 cm的弧形切口,于鹅足区取出半腱肌和股薄肌,编织肌腱两端各2.0 cm, 肌腱对折测量其直径, 7.0~9.0 mm。对照组将移植物用生理盐水浸泡,经前内侧入口置入股骨导针,定位于外侧股骨髁顶壁合适位置; 极度屈曲膝关节,用直径为4.5 mm的空心钻头沿着导针由关节内钻穿股骨外髁; 选取合适襻的长度钻出粗隧道,深度用胫骨隧道定位器定位于胫骨骨隧道,进针点在胫骨结节内侧约2.0 cm处,与胫骨呈50~55 °, 出针点在ACL胫骨止点足印区的中心; 常规过线,将移植肌腱带入关节内,进入股骨隧道,直至肌腱上的标记进入股骨隧道内,翻转钢板后固定股骨端,保持张力向胫骨端牵引肌腱,屈伸膝关节20次,拉紧肌腱,通过导针用可吸收螺钉自外向内固定胫骨端的肌腱,关闭切口。PRP组在肌腱移植前用PRP浸泡,并于术后第1、3、5周向关节腔内注射PRP。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

1.4 观察指标

① 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Lysholm评分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疗效评估。② 手术当天和术后3、12个月复查磁共振成像(MRI),以术中钻头直径作为术后初始股骨骨隧道直径,测量并记录股骨骨髓道入口近段、骨道中段、骨道末端的骨道直径,取3者均值为股骨骨道直径。③ 根据术后12个月股骨隧道移植物愈合情况分为3级, Ⅰ级表现为连续的低信号带,没有纤维组织在腱骨界面; Ⅱ级表现为连续的低信号带,在腱骨界面有部分高信号带; Ⅲ级在腱骨界面表现为连续的高信号带。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2组 IKDC评分、Lysholm评分及VAS评分比较

术后3、6、12个月时, 2组IKDC评分、Lysholm 评分较术前升高, VAS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3、6个月时, 2组患者IKDC评分、Lysholm评分、VA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 IKDC评分、Lysholm评分及VAS评分比较 分

2.2 2组术后股骨骨道直径比较

对照组手术当天、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股骨骨道直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术后3、12个月股骨骨道直径大于PR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术后股骨骨道直径比较 mm

2.3 2组术后愈合情况比较

术后12个月, PRP组股骨隧道移植物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组术后愈合情况比较[n(%)]

3 讨 论

国内外对ACL手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移植物的选择和移植物的固定方面,对于术后腱骨愈合的研究较少。BARIÉA等[9]认为,股骨胫骨隧道内口的位置、移植物在隧道内的长度是影响术后腱骨愈合的主要因素。然而,手术方式与移植在隧道内的长度只是腱骨愈合的基础,并不能决定腱骨愈合的质量和速度,至于术后的理疗、物理刺激等疗法,均无法明显提升腱骨愈合的质量和速度。孙宗丕等[10]研究发现,采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时,术后移植物的抗拉力强度及组织学表现均优于对照组。然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人体的应用较为复杂,且存在一定的风险,普及较为困难,也缺乏临床研究。

ACL重建术后腱骨愈合分为直接愈合和间接愈合。腱骨直接愈合类似骨折直接愈合,移植肌腱与骨隧道之间直接形成骨、钙化纤维软骨、纤维软骨、肌腱纤维,但大多数情况下肌腱与骨之间发生的是间接愈合,移植肌腱与骨面界面首先形成Sharpey样纤维,再由Sharpey样纤维逐渐增强并分化以进一步实现腱骨愈合[11-12]。在腱骨愈合的过程中,腱骨界面产生明显的炎性反应,同时伴有很多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如VEGF、TGF、FGF及BMP等[13]。研究[14]表明BMP、VEGF、TGF等可有效诱导肌腱和骨的结合。

PRP是从血液中提取的含高浓度血小板、白细胞和纤维蛋白的混合物[15]。PRP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主要作用是促进组织的快速恢复[16]。研究[17-18]表明, PRP通过释放富集在血小板中的大量生长因子发挥作用,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F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大量的生长因子能够促进未分化间质细胞增殖,促进成骨细胞有丝分裂,调节胶原酶分泌,促进微血管生成[19-20]。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6、12个月时, 2组IKDC评分、Lysholm 评分较术前升高, VAS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3、6个月时, 2组患者IKDC评分、Lysholm评分、VA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当天、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股骨骨道直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术后3、12个月股骨骨道直径大于PR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 PRP组股骨隧道移植物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自体PRP应用于ACL重建术能提高腱骨愈合的速度及腱骨愈合的质量,可缩短ACL重建术后恢复时间,提高腱骨愈合质量。

猜你喜欢
移植物肌腱生长因子
Wide-awake技术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术中的应用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改良的骨腱道成形穿引肌腱段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七选五阅读专题训练
用生长因子美容险毁容
本刊常用的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二)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移植物污染预防及处理
膝关节韧带损伤术后系统性康复治疗效果与膝关节MRI影像学结果的关系*